約翰牛玩平衡政策玩習慣了,就覺得他們在歐洲大陸屢試不爽的那一套,放在亞洲也有效。
當初對漢斯喵的綏靖,也是出于希望漢斯喵吃飽了能滿足的想法。
雖然大胖子對于這個綏靖政策破口大罵,但那是因為漢斯喵就在他們家門口。
而在亞洲,說實話對鬼子的綏靖,站在英國人的角度確實值得對大胖子豎個大拇指。
因為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鬼子想吃掉整個華國,基本已經不可能了,那索性就承認現在鬼子的版圖,讓鬼子把精力放在消化占領區的事情上面。
這需要大量駐軍,且八路軍不會坐視華北地區被吞并,這樣一來,雙方就會陷入持久的對抗。
對于毛熊,鬼子和八路軍,不管哪個問鼎,都不符合他的利益。
鬼子整合了華國,那他們的遠東地區就永無寧日了。
八路軍問鼎,就對方領袖展現出的態度看,根本討不到任何便宜,這對于想走大沙文路線的胡子伯伯來說,顯然是不可接受的。
再者,如果八路軍成功了,那第三世界就會出現另一個跟他們爭奪領袖地位的家伙,同樣的國土遼闊,人口還更多。
對賣餃子的人來說,賣餛飩的遠比賣面條的更可恨。
而鷹醬,一方面是為了更好的借助戰爭發財,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之前已經給**放了很多貸款,那都是跟資源掛鉤的。
要是**輸了,之前的貸款抵押協議將全部作廢。
所以在鷹醬的角度,目前最好的情況就是接著打,且最后一定不能是八路軍獲勝。
沒辦法,他們習慣了坐在餐桌上,習慣了將那些弱國當作美食。
這一情況,其實也是平行世界抗戰勝利后的翻版,我軍被全世界針對。
說列強鼠目寸光吧,確實,他們只看短期的利益。
就像后來某位國外專家,在回憶瓦良格號航母購買歷程時說的那樣:這是個可怕的民族,他們布局往往有幾十甚至上百層,而我們只看透了兩層卻覺得自己贏了。
再看國內,國際上的風云突變,反倒讓我們國內的局勢形成了詭異的寧靜。
10月25日,鬼子以山本7X8為首的代表團,對鷹醬進行了一輪訪問,進展十分順利。
鷹醬恢復了包括廢鋼、橡膠、原油、牛肉等物資貿易,只不過限定了數量,同時恢復對鬼子這邊真絲、豬鬃、鎢礦等物資的進口。
這些物資,其實大半是從我國這邊獲得。
鬼子占據了贛省部分地區,鎢礦產出還行。
豬鬃這個東西,就是豬后背的那一片硬毛,可別小看這玩意兒,這可是我國這個時間段對外貿易排前列的物資。
它是用來制作刷子的,歐美人不太喜歡吃豬肉,所以沒有大規模的養殖,沒有豬鬃,他們就只能用拖把刷油漆。
談判的順利進行,倒是讓鬼子再一次陷入了精分,原本被安撫好的少壯派和大陸派再一次抬頭,認為應該放棄南進計劃,趁著這個機會完全占據華國。
而鬼子上層,諸如東條英機、石原莞爾等人,對這事兒當然門兒清,那就是英米鬼畜的禍水東引之計。
不過他們也樂見其成,正好利用那些上躥下跳的少壯派來迷惑鷹醬,從而為南進計劃贏得準備時間。
洋人對于鬼子的認知顯然還是差了點。
不過也對,最近這一個世紀,鬼子都是他們的小弟嘛,世紀初的時候還使喚鬼子和沙俄護掏。
日俄戰爭那會兒,鬼子可是自掏腰包打的,最后欠了約翰牛一屁股債。
當然了,那一次他們也為自己打出了尊嚴,在國際外交上取得了相對平等的地位。
當時他們打敗滿清,以列強自居,別人都不認啊,你虐菜算什么本事,連比利時這樣的小屁國都能欺負一下滿清,你贏了一仗算什么呀?
包括現在,跟一個弱小的農業國對掏,動用了上百萬兵力還沒拿下,以前我們帶英只派兩三萬人過來就打贏了。
最關鍵的還是中條山一戰,以前吹得牛逼哄哄,結果讓人家八路軍一戰滅掉20多萬。
這不妥妥的菜雞么?
諸如此類種種原因,讓約翰牛和鷹醬對鬼子產生了嚴重的誤判。
就像他們在平行世界一樣,被鬼子幾個師團就橫掃了東南亞,最大的原因就是輕敵了,根本就沒把鬼子放在眼里。
說實話,鬼子為什么打華國?
就是為了進一步增強戰爭潛力,進而展望整個亞洲乃至于世界。
他們之前沒有底氣去打東南亞,因為那必將和西方列強開戰,打華國其實是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
現在發現打華國更難了,而東南亞都是些老爺兵和殖民地扈從軍,當然就重新來一次先易后難的路線。
至于鷹醬恢復貿易給他們賣戰略物資,正如那句話...
明明可以搶,為什么要花錢買?
我們想賣的時候你們不賣,好,現在買過來的物資剛好用來打你們!
于是乎,鬼子暫時擱置從華北、華中地區的撤兵計劃,不過也沒有繼續打的意思,只是干瞪眼,然后暗戳戳地積蓄力量。
再看**這邊,本來中了鬼子上屋抽梯之計,都有點尷尬了,結果毛熊那邊又砸下來一個大餡餅。
且毛熊和鬼子根據之間簽訂的中立條約,放開了羊城、甬城等港口,允許毛熊物資進入國統區。
然后**這邊也歇了下來,只是與八路軍隔著黃河對峙,對云嶺地區也只僅僅是圍堵封鎖,沒有動手,他們也不想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刺激八路軍。
而對于八路軍來說,早就習慣了四面皆敵的情況,被封鎖包圍那是常態了。
以前裝備差、戰斗力弱的時候,面對的情況比現在嚴峻多了,那時候都沒有放棄。
現在都啥實力了,根本沒在怕的!
再說了,鬼知道王順和同志下次會帶來什么東西?
加上最近思想方面的整頓工作已經開始,部隊凝聚力、執行力再一次上升,各大工廠也即將投入生產。
現在對方還給了發展時間,那不是更好?
再有兩個月,就能增加6個縱隊的主力,且到時候兩大兵工廠也基本能投入量產,或許不止6個縱隊。
如果王順和同志能在那個時間點趕到,同時送來跟上次同等數量的裝備,那就又多6個縱隊。
屆時,算上李云龍那邊3個,總計21個縱隊,怎么也把鬼子趕下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