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來,陸奇寫作的速度很快。
可惜沒有電腦,不然可以化身觸手怪。
一來,他熟悉劇情,只要往大的框架里添加《速度與激情》等電影里的一些劇情即可。
二來,每天拆讀者來信,讓他的心情一直處于興奮狀態。
前世的他只是一位忠實的讀者,沒有體會過作者的待遇。
現在每天有那么多來信,有寄給雜志社的,也有寄給他的。
信里變著花樣夸他的《流浪地球》和《冰箱世紀》。
時不時還有人扯上《蟻人世界》和《蟻素》。
讓陸奇覺得,這里的讀者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好好聽,可愛至極。
精神亢奮,筆下速度自然快得多。
12月15日,《終結者》續集正式完成。
陸奇將所有的稿件訂在一起,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啪”的一聲丟在譚凱面前:
“老譚,最后幾千字趕完了。您老費點心思,幫忙斧正一二。”
譚凱手速飛快,立即將成稿拿到面前,翻到剛更新的內容,微笑說:“不錯不錯!讓我看看你是怎么解決T1000。”
向紀純、莫書清,包括李里老爺子都伸著脖子探望。
陸奇剛坐下,向紀純就遞來一張封面設計圖。
“陸奇,看看我設計的T800帥不帥氣?!”
他根據小說的內容,選了T800坐哈姆雷特摩托車的情形,穿著黑色皮衣,帶著墨鏡,手里拿著一噴子。
重工業的冷酷感很到位。
陸奇眼前一亮:這不就是前世《終結者2》的宣傳海報么?
莫非,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冷酷的施瓦辛格州長確實別有一番滋味。
陸奇看了一會,才提出一個意見:“非常好。不過,我覺得還可以再添加一些其他元素。”
因為整個畫面只有T800騎著摩托車,陸奇想讓頭頂跟一架無人機。
他想了想,干脆提出一個更意外的建議:“要不,你嘗試加入無人駕駛概念。摩托車加入自動平衡的技術,讓T800解放雙手,如何?”
向紀純看著哈姆雷特那高高的把手,陷入沉思。
自動駕駛概念啊,怎么呈現?
與此同時,陸奇想起了關二爺的皮膚。
現在想想,游戲的設計師應該弄個自動平衡元素進去:
關二爺雙手展示的拖刀計,威力才達到最大值。
下午,席問舉帶著一個小蛇皮袋過來,直接堆在陸奇的腳邊:
“沒想到《冰箱世紀》挺受歡迎,很多來信都表揚小說寫得巧妙、有深度。”
“這里面,都是關于你的信件。”
陸奇愣住:“全都是?”
席問舉點點頭。
小說在省報發表才過去一周多的時間,就收到如此多讀者來信?都快趕得上社里多天的來信。
轉念一想,省報的發行量達到百萬級別,零頭都比自家刊物多。
再加上《冰箱世紀》本身是一篇極為優秀的短篇小說,得到許多讀者的喜歡也不足為奇。
陸奇轉頭問譚凱:“老譚,雜志最近的銷量怎么樣?”
譚凱頭也不抬:“挺好的。”
還是李老爺子回答:“前幾天剛加印了一萬冊,今天才全部發出去,都是省內的郵局、新華書店,還有我們的二渠道。”
陸奇忙著寫小說,沒有留意社里的變化。
社里幾人擔心分散他的注意力,沒有告訴他。
他現在一盤算,銷量居然快達到五萬冊,簡直是一個天大的驚喜。
難怪前臺徐開洪接到的電話也多了不少。
難怪楊霄和譚凱看到省報上的“轉載自《科學文藝》”,笑容格外燦爛。
省報的威力,可見一斑。
然后,席問舉又帶來一個消息:
“市作協的人還到我們報社打聽你的消息,說寫出如此優秀作品的作家,應該加入市作協。他們有沒有來找你?”
陸奇搖搖頭,嘿嘿一笑:“我現在已經加入科幻作協,某種程度也屬于作協。”
三天前,譚凱帶著陸奇拜訪童恩征,在他的指導下,很快辦完入會手續。
童恩征用后繼有人的眼光看著陸奇:“以前我勸楊霄出來擔起《科學文藝》重任時,她認為華夏科幻文學只是暫時的波折。無論風浪如何,她都想方設法堅持下去,尋找振興的方法。”
“這兩年我看她憔悴許多,壓力也大,特別是今年《科學文藝》成為最后一顆獨苗后,我能感受到她肩膀上的重擔。”
“現在好了,她努力多年終于看到了希望。《科學文藝》能有如此大的改變,陸小同志,你的功勞很大。楊霄都跟我說了,希望你以后繼續保持!”
感情童恩征老爺子啥都知道啊。
童恩征繼續說:“可惜你沒趕上首屆銀河獎。不過,下一屆一定有你的名字。”
陸奇握著他的手說:“童老師過獎了,我只是做了一個華夏科幻作家應做之舉。您老放心,華夏科幻未來肯定輝煌!”
童恩征欣慰的拍著陸奇的手:“好好好。你是雜志的福將,或許也是華夏科幻的福將!我看好你!”
又問譚凱:“小譚,雜志改名的事情進展到哪里了?”
陸奇豎起耳朵,刊物改名??我咋不知道?
莫非?
他想起前些天在主編辦公室門前聽到的只言片語。
譚凱看了陸奇一眼,老老實實回答:“我和楊霄主編決定將刊名改為《科幻世界》,現在正等省局審批,估計很快就提交到新聞出版署那邊。應該沒啥大問題。”
就是改個名字而已,不涉及其他!
童恩征點點頭:“刊名比原來更精準,更有特點。希望你們明年將它辦理得更好。我聽說年底這期銷量破三萬了?”
譚凱介紹了發行量的數據,讓老爺子高興的在屋子里走來走去。
他清楚三萬冊的意義。意味著依靠雜志的發行就勉強活下去。
童恩征轉了兩圈后說:“看明后年你們的努力,若是銷量能回到原來的水準,效益書一事可以放到一邊。”
譚凱重重點頭。
因為雜志銷量不行,不得不采用效益書補貼雜志社。
這一舉措,并不是所有人都贊同。
向紀純就不太認可,認為可以渡過艱難時期,但不可作為依賴。最終還是需要回歸到科幻文學的主業,需要聚焦精力和力量!
此前為了雜志能活下去,大家不得不如此選擇。
離開的路上,陸奇可憐兮兮的說:“改名這事,為何沒人告訴我?”
譚凱只說一句:“《科幻世界》是誰提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