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光的家里狹小,被收拾得整整齊齊。
兩人敲開門后,就看到陳淑芬老師驚喜的表情。
“譚凱、吳啱,你們怎么來了?外面冷,趕緊進來暖暖。”
隨后對屋里喊了一聲:“老鄭,看看誰來了!”
由于有暖氣,室內溫度與外面是兩個極端。
譚凱進門,看到小小的客廳擺放著一個小茶幾、靠墻處有個裝滿書籍的小書架。
“鄭老師,好。”
譚凱心想:還是北方的冬天舒服,有暖氣!
鄭文光正坐在沙發上,看到是兩個熟人,露出童真的笑容,用含糊不清的聲音打招呼:
“譚凱……吳晗……你……們來……了”
譚凱和吳啱小跑幾步,上前握住他的說:“鄭老師,我和吳啱來看你了。最近身體怎么樣?”
鄭文光,自前幾年遭遇錯誤批判,引發腦溢血,中風造成半身不遂,語言功能受到損傷。
經過幾年的休養,身體恢復一些,不過右手依舊不能握筆。幾乎等同于放棄創作。
他本身是國內著名的天文學家,其作品帶有天文特有的美學,如在《從地球到火星》中,不吝筆墨描繪星空宇宙的宏大和美感。是早年國內科幻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
《飛向人馬座》呈現同樣的個人風格。
可惜在黃金創作的年齡遭遇重創,楊霄和譚凱等人均覺得十分可惜。
鄭文光雖然身體不便,但支持科幻的心一直沒變,經常出席各種科幻活動,為科幻文學、作家站臺。
他聽了兩人的問好,點頭并說出一個字:“坐。”
譚凱將一份山貨放到茶幾:“這是陸奇讓我給你帶的禮物。說是謝謝你的鼓勵。”
鄭文光的臉上笑容更加燦爛,他對陸奇這名字印象深刻,含糊說:“寫得……好!”
譚凱兩人領會,鄭老師想說《流浪地球》寫得好。
陳淑芬給兩人倒上一杯茉莉花茶,口里說:“過來看望老鄭,還帶啥禮物,真是的。”
又說:“你們上一期內容買回來后,老鄭看完《流浪地球》非常開心,一直說華夏科幻后繼有人!”
鄭老師插話說:“需要……硬核……科幻。”
吳啱喝了一杯高碎茉莉花茶,滿口都是花香:“鄭老師說得對。我看完《流浪地球》的設定,一種顫栗感從頭傳到腳底,實在太難得。”
鄭老師點頭順便左手豎起拇指,表示贊同。
然后他看著譚凱,帶著疑惑的眼神:“來京……有……何事?”
于是譚凱說出進京的目的,聽得其他三人非常詫異。
吳啱開口問:“老譚,你這是給科幻文學和雜志做宣傳?”
見譚凱點頭又問:“他們怎么答應得那么痛快?”
譚凱這才從公文包中取出兩本雜志,分別遞給兩人:“自然是因為續集寫得好。”
“好你個譚凱兄。”吳啱裝作惱火,“我好吃好喝招待你,你竟然留一手!”
譚凱得意的晃著腦袋:“這叫驚喜。鄭老師,您老有時間給點指導。”
鄭文光左手拿起,放在腿上,翻開幾頁后說:“好的,好的。”
譚凱又解釋說:“一個華夏人續寫國外大片,其故事比第一部還要精彩,換做你會不會刊登?”
吳啱喝著茶,默默思索,隨即點頭。
譚凱喝了兩口花茶:“鄭老師,下次我讓陸奇給你寄點野山茶,味道也不錯。也是他老家的特產。”
鄭文光老師眼中露出喜色,再次說出:“好好好。”
然后,譚凱給他講述近來雜志社的發展。
他和吳啱才知道雜志社搞了那么多改革。
鄭文光看著兩人,一字一句:“社團,辦得好!”
他明顯能看出,這是在培養華夏科幻迷文化。
譚凱突然想起什么,翻開雜志到其中一頁:“鄭老師,這是你以前寫的關于科幻迷文化的文章。”
再次看到以前的文章,讓鄭文光想起80年代初的黃金歲月,臉上涌現幾許回憶。
許久才問:“楊霄,什么……時候……回?”
譚凱:“應該快了吧。”
吳啱抓住時機問緣由,等聽到目的是舉辦WSF官方年會后,打心底為《科學文藝》佩服不已。
然后陳淑芬老師給兩人講述鄭老師的心中之言。
聽完之后,吳啱說:“鄭老師有那么多奇思妙想,想來等身體康復之后,寫成科幻作品,再續輝煌。不枉諸多書迷等了那么多年。”
一番話讓鄭文光老懷欣慰。
從鄭老師家里出來后,吳啱談起筆友專欄在燕京一些大學引起的熱潮,感慨說:
“陸奇腦子活絡,若是國內能早點放開科幻,華夏科幻一定可以百花齊放,再現盛世。”
---------
東北,黑省。
姚海君沒想能接到《流浪地球》的作者的回信。
他極度興奮的拉著宿舍幾人,當場讀給他們聽。
胖子聽完,臉上掛著興奮:“海君,這是不是意味著你的筆友信息可以發表了?”
小五卻說:“胖子,格局要大點。沒看見人家在信里與海君討論怎么組織全國的科幻迷俱樂部嘛。”
瘦子摸著光溜溜的下巴說:“難道陸奇在千里之外,看到海君做的事?”
似乎只有如此,才能解釋信中交流的問題。
姚海君看出陸奇想要培養科幻迷文化的心思,開口說:“想那么多干嘛。你們覺得,要不要將《星云》寄給他看看?順便讓他見識我們的能力?”
胖子很快就想到:“我覺得可以。陸奇是不是想招攬你啊,否則那么熱情?”
姚海君搖搖頭:“看不出。不過還是等明年雜志上市,再看看效果。我也得與他多多溝通,才能第一時間得知科幻迷俱樂部的動向。”
對他來說,科幻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又說:“陸奇在信中說,蓉城、燕京很多大學都成立了科幻社團。你們說,我們黑省的大學有沒有相關的社團?如果有,我們能不能與他們聯合?”
姚海君想擴大他的《星云》雜志,包括他的“華夏科幻愛好者協會”!
借雞生蛋,很正常吧。
不料其余幾人紛紛搖頭,表示不知。
“等我們寫信給同學問問吧,或許有結果。”
“這可以,可以向他們透露筆友專欄的信息,然后告訴他們燕京很多大學都成立了科幻社團!”
“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