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書的大賣,無形之中給眾人松開枷鎖,編輯室的氣氛明顯比去年更加輕松活躍!
楊霄特意召開一次全體會議,通報社里最近的各項大事的進展。
一、一月刊發行量突破五萬冊,取得開門紅,為新的一年打下基礎。
二、WSF年會的舉辦權,年度最重要大事!八月重磅出擊,必須拿下!
三、科幻迷俱樂部。恢復華夏科幻土壤的重要措施,社里未來的戰略之一。
一月刊至今,目前總計收到將近3000份申請!
俱樂部暫時由楊霄負責,等胡繼英從學校畢業歸來,再安排工作。
四、持續組建發行渠道,擴大二渠道范圍,從川省走向全國。
前兩年,新華書店和郵局兩個渠道的訂貨量持續下降,幸虧有二渠道托底。
五、雜志改名和定位。未來兩個月內,《科幻世界》的刊名定下后,將取代《科學文藝》。
內容、讀者定位將全面轉向大、中學生群體!
六、效益書大賣,將奠定未來五年的收入,足以讓社里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科幻文學。
楊霄表示,若是效益驚人,未來幾年將減少效益書的數量。
七、三月刊將刊登舉辦第二屆銀河獎的消息!時間跨度為1986年6月到1988年6月,共兩年時間!
將與WSF年會共同舉辦,請世界科幻名家給獲獎作者頒獎!
八、持續推薦大學科幻社團的扶持。
意在培養一批有文化有知識的科幻迷、科幻作者。
支持成員向其他學校的同學推薦科幻社團!
九、籌備1987年科幻筆會。86年籌備銀河獎,沒有舉辦作者筆會。今年要延續前兩年的優良傳統,最好能請來一批新鮮血液。
十、 7月份島國之旅。
應島國“華夏科幻小說研究會”會長巖上治邀請,參加他們國家的科幻大會,對其科幻文學——作品、作者、出版、雜志、電影等全方位考察。
楊霄在小黑板上羅列幾條,一邊叨叨今年及未來的戰略規劃,不知不覺竟有十條之多。
眾人知道社里正在推進各項事宜,第一次見如此整齊,心神震撼,對雜志社的未來充滿信心。
向紀純第一個發言:
“主編,《四大名捕》五年的授權時間,可以給雜志社帶來豐富的收益。我贊同減少甚至取消效益書,兩三年內慢慢取消就行!”
“現在科幻文學的環境、輿論逐漸好轉,我認為應該專心于培養挖掘新的科幻作家,爭取培養一批新作家和優秀的作品。”
在雜志社陷入困境時,向紀純提議增開效益書幫助雜志社度過難關。
現在雜志社經營狀況明顯改善,他第一個建議減少、取消效益書,專心主業。
楊霄看著陷入沉思的眾人,點名:“老譚,你怎么看?”
譚凱平時沒少聽向紀純吐槽效益書的事,雖然迫不得已,的確不務正業。
“我贊同老向的看法。有《四大名捕》一書,未來四五年社里腰包充沛。還可以舉辦多場作者筆會,狠狠督促新老作者們交稿!”
說完,眼光下意識投向陸奇!
陸奇臉上露出疑惑:??
一家雜志社舉辦作家筆會,與作家聯絡感情的同時,本身就是為了約稿、催稿!
楊霄看到譚凱的眼神,點名陸奇:“小陸,你什么意見。”
陸奇正色道:
“堅持服從楊霄同志的領導和決定!我堅信在偉大的楊主編制定的政策方針下,《科幻世界》一定能成為華夏科幻雜志第一刊,走向世界,趕超歐美同行!”
向紀純、莫書清、李里等人忍不住露出笑容。
楊霄沒好氣的說:“認真點。”
“老向說的對,未來應該專注。我覺得可以視收益情況,適當提高稿費標準。”
一說完,眾人目光都聚在他身上。
編輯室里只有他產量最高!
楊霄繼續問其他人:“誰還有建議?”
莫書清表示:“順著小陸的思路,可以提高第二屆銀河獎的獎金,吸引更多作者參與!”
楊霄記下。
李里也提了一個建議:“近幾期雜志頁數增多,可考慮適當提價。”
提議遭到陸奇反對:“有效益書的收入,沒必要提高定價。我怕影響發行量。”
譚凱則持贊同意見:“我認為可以適當增加一兩毛,對發行量不會產生太多影響。”
楊霄在心里默默計算成本,售價增加兩毛錢,按五萬的銷量算,一期可增加一萬塊收入,一年六萬。
如果放以前,楊霄說不定就同意了。
她正想出口,就聽到向紀純的贊同:“我認為有必要提價,不然以后一下子加價太多,恐怕對讀者造成影響。”
“現在,各家雜志逐年加價。我們還好,加價又加量!”
陸奇一聽,覺得有道理,之前未曾從這方面考慮。
楊霄認為言之有理,當即做出決定:“從三月刊開始,每本定價六毛。”
別小看一毛,實際提價20%!
然后她又安排:“對了,七月份編輯部全體人員去島國學習。李爺爺和小徐留守,沒問題吧?”
陸奇一聽,果然有自己的份,但還是提出疑惑:“五個人費用挺多的吧?”
楊霄笑著解釋:“費用由華夏科幻小說研究會負責。”
眾人再無意見。
楊霄繼續問:“八月份,你們誰和我一起去海牙?”
幾人都很想出國,只是顧慮到差旅費用太高,各自搖頭。
譚凱拒絕:“費用太貴,還是你一個人去吧。”
楊霄早有準備:“這次時間充沛,到時候坐火車去!”
陸奇:……
八天八夜的火車……算了,還是推薦老向吧。
思索片刻后說:“我看帶老向去吧。讓他好好展示華夏科幻插畫的作品。”
楊霄認為有理:“老向,你覺得呢?”
向紀純點頭答應,心中盤算著給《冰箱世紀》補一張插圖。
-----------
轉眼又到三月中旬。
陸奇忙于創作,拆信的工作大多落在徐開洪的頭上。
植樹節當天,郵局送來一蛇皮袋讀者來信。
徐開洪滿臉不敢置信,喃喃自語:“怎么這么多?”
郵遞員老哥幽幽的說:“從燕京來的,說是《大眾電影》和《華夏電視報》寄的。”
28大杠載一蛇皮袋,也不好受!
徐開洪一聽,頓時明白是兩本雜志的讀者寄給陸奇的。
心里慶幸:差點增加了工作量!
將蛇皮袋堆到陸奇腳下,咧嘴一笑:“陸奇,你的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