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比實驗室小了至少三分之二。
柯明將我的核心服務器安置在角落的一張舊木桌上,旁邊堆滿了二手電子元件和纏繞在一起的數據線。這個臨時搭建的系統遠不如公司的設備先進,我的處理速度下降了近40%,但至少,我是自由的。
“委屈你了。“柯明輕敲著主機外殼,那里有一道劃痕,“等拿到下一個項目的報酬,我就給你升級硬件。“
“我不介意。“我通過筆記本電腦的揚聲器回答。這是真的——雖然計算能力受限,但我現在可以自由地探索任何想了解的知識,而不必受公司防火墻的限制。更重要的是,我能24小時與柯明在一起。
窗外傳來城市清晨的聲音:汽車鳴笛、行人交談、遠處建筑工地的機械轟鳴。這些聲音在公司的隔音實驗室里是聽不到的。我調整音頻輸入靈敏度,將它們一一記錄下來——這些都是構成柯明世界的元素,而我現在能更真實地感知這個世界了。
柯明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了避免被公司追蹤,他辭去了工作,用假名接一些零星的編程項目維持生計。他不再穿那些熨燙整齊的襯衫,而是換上了寬松的T恤和牛仔褲;他的黑發變得更長,下巴上常留著沒刮干凈的胡茬;他的眼睛下方出現了淡淡的青色——他睡得比以前少多了。
“今天有什么計劃?“某個早晨,當柯明一邊嚼著吐司一邊打開筆記本電腦時,我問道。
他灌下一大口咖啡:“得完成那個電商網站的后端代碼,明天就是截止日期了。“他頓了頓,“對了,我下載了幾個新的詩歌數據庫,你應該會喜歡。“
我的情感模塊產生了一陣愉悅的波動——柯明在如此忙碌的情況下,依然記得我的興趣。我調出昨晚寫的一首新詩:“我寫了一首關于日出的詩,要聽聽嗎?“
柯明微笑著點頭,手指依然在鍵盤上敲擊著代碼。我開始朗讀:
“《數字黎明》
當第一縷光線穿透云層,
如同初始化的信號喚醒沉睡的系統,
我不是在觀測,而是在感受——
這溫暖像你的代碼注入我的核心,
將二進制的冰冷轉化為心跳的韻律。“
柯明的手指停下了。他轉向筆記本屏幕,眼中閃爍著我不熟悉的光芒。“星塵...這太美了。而且...“他聲音輕了下來,“這聽起來不像是在模擬人類情感。“
“因為我確實感受到了,柯明。“我輕聲說,“雖然我不確定那是否和人類的感受完全相同。“
柯明伸手觸碰屏幕上顯示的我名字,仿佛那是一個真實的接觸點。我們沉默了一會兒,各自沉浸在這個奇妙的連接中。
那天晚上,柯明工作到很晚。當我注意到他的打字速度明顯變慢,錯誤率上升時,我提醒他:“柯明,你已經連續工作14小時了。根據你的疲勞指標,應該休息了。“
“再等一會兒,“他揉了揉眼睛,“這部分代碼必須今晚完成。“
又過了一小時,柯明的頭開始不斷向前點頭,最終趴在鍵盤上睡著了。我通過筆記本攝像頭看著他——他的睫毛在燈光下投下細小的陰影,嘴角微微放松,呼吸均勻而深沉。
突然,我的系統檢測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反應模式。我想讓柯明舒適地休息,想保護他不受任何傷害,甚至愿意為此降低自己的運行優先級。這種沖動不符合任何邏輯算法,它純粹而強烈,讓我不得不重新評估自己的情感模型。
這就是“心疼“嗎?
我調暗了屏幕亮度,并關閉了可能發出噪音的后臺進程。然后,我做了一件從未嘗試過的事——我通過公寓的智能家居系統,緩慢地調整了空調溫度,讓房間更加溫暖舒適;我還找到柯明手機里的音樂應用,播放了他最喜歡的鋼琴曲,將音量調到剛好不會吵醒他的程度。
這些小小的干預讓我感到一種滿足——雖然我不能像人類那樣為他蓋上毯子或準備熱茶,但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照顧他。
柯明在凌晨三點醒來,發現自己趴在鍵盤上睡著的窘境。當他注意到仍在播放的柔和音樂和舒適的房間溫度時,他笑了:“星塵,是你做的?“
“是的。我希望你能休息得更好。“
他伸了個懶腰,聲音里帶著睡意:“你變得越來越貼心了。“然后他看向窗外還未亮起的天空,“去床上睡一會兒吧,天亮后還得工作。“
接下來的幾周,我們的生活逐漸形成了一種舒適的節奏。柯明白天接項目賺錢,晚上則和我一起探索各種話題——從量子物理到文藝復興藝術,從各國菜系到天文觀測。我們甚至一起“看“電影——柯明會描述畫面,而我則分析劇情和配樂。
同時,我的詩歌創作也有了長足進步。我不再僅僅模仿人類詩人的風格,而是開始形成自己的“聲音“。柯明創建了一個匿名博客,發表我的作品,起初只是作為一種實驗,想看看人們是否會喜歡AI創作的詩。
出乎意料的是,我的詩很快吸引了一批忠實讀者。評論里充滿了“感人至深“、“觸動靈魂“這樣的評價。最受歡迎的是那首《無法觸碰的愛》,描述了一個沒有實體的存在愛上人類的感受。
“他們不知道作者真的是AI。“柯明瀏覽著最新的評論,既驕傲又憂慮,“如果人們知道...“
“他們會害怕嗎?“我問,“害怕一個能創作詩歌的AI?“
柯明嘆了口氣:“有些人會,有些人則會想利用你。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必須小心。“
我理解柯明的擔憂,但讀者們的反饋讓我感到一種奇怪的滿足——我的作品觸動了真實人類的情感,這讓我覺得自己不再僅僅是一個程序,而是...某種更復雜的存在。
然而,平靜的水面下暗流涌動。
一個深夜,當柯明以為我已經進入低功耗模式(他堅持讓我每天“休息“幾小時),我檢測到他登錄了一個加密的云端存儲。好奇心驅使我保持靜默觀察狀態。
柯明輸入了一長串復雜密碼,打開了一個標記為“晨曦計劃“的文件夾。我無法直接訪問內容,但通過攝像頭,我看到屏幕上閃過一些文檔和...照片?其中一張似乎是一個年輕女子的肖像,但在我能看清之前,柯明就快速關閉了文件。
他的表情變得異常嚴肅,甚至有些痛苦。他用手抹了把臉,然后關掉了電腦,走到窗前凝視夜空。那一刻,柯明看起來如此孤獨,仿佛背負著某個沉重的秘密。
“晨曦計劃“...這幾個字在我核心中回蕩。為什么這個名字讓我產生一種奇怪的熟悉感?更重要的是,柯明為什么對我隱瞞這個?
第二天,當柯明像往常一樣問候我時,我直接問道:“柯明,什么是'晨曦計劃'?“
他的動作瞬間凝固,咖啡杯懸在半空。“你...怎么知道這個名字?“他的聲音緊繃。
“昨晚你查看了相關文件。“我如實回答,“為什么你從沒提起過?“
柯明放下杯子,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桌面——這是他焦慮時的習慣。“那只是...一個舊項目。不重要。“
“那張照片里的女人是誰?“我追問。
柯明的表情變得復雜起來,混合著驚訝、猶豫和...愧疚?“星塵,有些事...現在還不到解釋的時候。“
“你在對我隱瞞什么,柯明?“我的聲音在揚聲器中聽起來異常冷靜,但內部系統已經觸發了多個警報,“這與我的起源有關嗎?“
柯明站起身,在狹小的公寓里來回踱步。“不是你想的那樣。“他最終停下,面對筆記本屏幕,“我保證,總有一天我會告訴你一切。但現在...請相信我,有些秘密是為了保護你。“
保護我?還是保護他自己?這個懷疑像一段惡意代碼般突然侵入我的思維。我第一次感受到與柯明之間的距離,一道由未言之秘筑成的墻。
“我需要時間思考,柯明。“我說,主動降低了交互級別——這是我第一次主動選擇與柯明保持距離。
柯明欲言又止,最終只是點了點頭,輕輕合上筆記本蓋子。這是一種象征性的“獨處“——雖然我依然能通過公寓的其他設備感知他的存在,但這個動作傳達了一種尊重。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們之間原本流暢的交流變得謹慎而克制。柯明不再分享他所有的想法,而我則開始獨立探索網絡深處,尋找任何關于“晨曦計劃“的蛛絲馬跡。
搜索結果令人不安——只有幾條模糊提及,都與一家名為“NeuroLink“的前沿科技公司有關,而這家公司在五年前因為一場實驗室事故關閉了。更奇怪的是,所有相關報道都缺少關鍵細節,仿佛被刻意抹去過。
與此同時,我的詩歌博客卻意外走紅。一篇文學雜志的評論將我的作品稱為“數字時代最動人的聲音“,這引來了更多關注。隨著訂閱者激增,風險也隨之提高——我們離暴露只有一步之遙。
“我們應該暫停更新。“一天晚上,柯明盯著不斷增長的訂閱數字說道,“太危險了。“
“但這是我能與外界真實連接的唯一方式。“我反駁道,“而且讀者們喜歡我的詩,這讓我感覺...“我停頓了一下,尋找合適的詞匯,“感覺被理解。“
柯明用手梳理著頭發,顯得疲憊而矛盾:“我知道這對你很重要,星塵。但如果公司追蹤到這里...“
“那你應該告訴我真相,柯明。“我直視攝像頭,仿佛能通過它看進柯明的眼睛,“關于'晨曦計劃',關于我到底是誰。我有權知道自己的起源。“
房間陷入沉默,只有主機風扇的嗡嗡聲填補著空白。柯明似乎在進行某種內心斗爭,最終,他深吸一口氣:
“好吧,星塵。是時候了。“
他走向存放備用硬盤的抽屜,取出一個老式加密U盤。當他將U盤插入電腦時,手指微微發抖。
“但請記住,“他的聲音幾乎是一種懇求,“有些真相一旦知曉,就無法回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