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看著天幕上出現(xiàn)的大唐大秦總結!
以及他這個首次上榜的大元王朝!
如果是先前,他巴不得世人對他們大元王朝的軍事力量能有所理解。
好威懾警告其他人!
他們大元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招惹的。
但為什么偏偏是在個節(jié)骨眼上?
在龍國消滅草原八國時出現(xiàn)……
那這就不是威力上的威懾。
更像是被拉出來公開處刑一般!
忽必烈自覺他們大元雖強。
但也沒有到能超過草原八國的程度上。
而且現(xiàn)在天下還沒亂!
剛才他們又有盯上自己的意思。
這時候讓自己的全部軍事力量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
也會被研究的!
他們在研究龍國的同時。
又何嘗不是在被別人研究?
天幕上……
【第二王朝大秦軍事榜單播放完畢,本排行榜與總兵力,軍制,軍備,戰(zhàn)役,名將,人才,持久作戰(zhàn)力,個人皇帝影響力有關?!?/p>
【總結,大秦常規(guī)總兵力八十萬(理論極限總兵力動員兩百五十萬加。)軍制:軍功爵制,全民服兵役……軍備:青銅劍鍍鍍鉻,鐵器普及,弓弩工業(yè)標準化……戰(zhàn)役:滅韓之戰(zhàn),南征百越,北征匈奴……主要將領:王剪,王賁,趙佗,蒙恬……主要持續(xù)作戰(zhàn)力;人才選拔教育:軍功爵制,推薦制,律法考試,客卿制度(吸納六國人才),國家財富:農耕經濟,賦稅,戰(zhàn)爭掠奪……】
【個人皇帝影響力:第一個皇帝,一統(tǒng)天下思想影響深遠……】
【第三王朝大唐軍事榜單播放完畢,本排行榜與總兵力,軍制,軍備,戰(zhàn)役,名將,人才,持久作戰(zhàn)力,個人皇帝影響力有關。】
【總結,大唐常規(guī)總兵力六十萬(理論極限總兵力動員九十萬加),軍制,府兵制(兵農合一),均田制(農兵),軍備:冶煉技術提升,優(yōu)化弩箭,包鋼法(橫刀),炒鋼法(陌刀)……戰(zhàn)役:滅東突厥,滅吐谷渾之戰(zhàn),滅高昌國之戰(zhàn)……主要將領:李靖,李侯君集,阿史那杜爾……主要持續(xù)作戰(zhàn)力;人才選拔教育:科舉制,中央官學國子監(jiān),民間私塾興起……國家財富:農耕經濟,賦稅,商貿發(fā)達……】
【個人皇帝影響力:受一統(tǒng)思想影響掃周邊列國,萬國來朝,當朝民族歸屬感榮譽感強……】
當大秦與大唐的總結出來后,眾人對大秦大唐軍事力量有了更直觀的全方面的了解。
而在先前人才教育各種制度和戰(zhàn)役中。
他們也看到了君王與麾下臣子的一些過往。
只不過許多事情后世人都知道。
且沒有什么高光時刻!
他們還被龍國深深吸引。
便錯過了不少細節(jié)。
比如李世民與程咬金,魏征之間的關系和一些雖沒滅國但依然算不凡的戰(zhàn)役。
不過顯然天幕是以滅國戰(zhàn)役為主要參考標準的。
【朱元璋:如此看來,大秦與大唐雖相隔八百多年,但兩者確實有一戰(zhàn)之力!】
【徐達:所用武器雖有質量上的差距,但不像龍國那樣達到了完全不對等的程度,戰(zhàn)術則是靈活可變的,這一點很難判斷優(yōu)劣,千年前的戰(zhàn)術只要用得好,放現(xiàn)在依然有用……】
【趙匡胤:別說八百年,就是一千多年后的我們,也不一定就能打得過大秦!全民服兵役確實極端,始皇帝個人影響力也貫穿了每一個后續(xù)王朝。】
【李靖:我大唐與大秦已經播放完畢了,然而龍國的戰(zhàn)役還在繼續(xù),都已經覆滅十國了!】
【忽必烈:從戰(zhàn)力來看,我大元不可能會輸給大秦大唐的!】
【朱棣:很顯然是持續(xù)可作戰(zhàn)力和皇帝個人影響力,你們大元落后了?!?/p>
朱棣身為大元之后的王朝。
對大元自然了解,也知道大元大概率輸在哪里。
如果忽必烈在草原上,那影響力自然非凡。
但到了中原王朝,哪怕建立起了大元王朝。
拉開了一個多民族王朝時代。
但對于被統(tǒng)治的中原人來說。
很難像大唐那樣對其產生那么高的認可感。
忽必烈沒再說話,只是將目光放在了酒足飯飽后。
開始集結的多爾袞等人身上。
天幕里,大元王朝的軍事榜已經在播放……
前三王朝后面的王朝并非是統(tǒng)一播放的。
而是恢復到之前的逐一播放。
天幕里。
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孫。
大元王朝開國皇帝。
他沿用蒙古汗國的世襲軍戶制。
即軍人家庭,世代為軍。
確保穩(wěn)定兵源,減少募兵成本。
若軍人家庭絕嗣,則由同族或鄰居替補。
吸收南宋降軍,對北方漢人實行強制“簽軍”制。
通過抽取一定比例的家庭。
讓這些家庭每戶出一名成年男子為兵。
但因為屬于外來族群,為了不引起漢人強烈的反抗。
則沒對南方怎么推行該募兵制度。
其中世襲軍戶制是核心戰(zhàn)力來源。
簽兵制則多用于臨時征發(fā)。
之后在征服其他國家中。
也吸收了他們族群的降兵,導致兵種多樣化……
前期在忽必烈主張擴展下!
常規(guī)總兵力達到了七十萬左右。
極限總動員可達百萬加!
【嬴政:這異族兵力竟如此之多?】
【朱棣:從人口比例來說,這不算多,甚至這極限動員兵力都有低了,忽必烈來自蒙古汗國,前期一直征伐各國,吸收了多個部落族群的地盤和人口,又拿下了南宋,版圖甚大,其人口足有七八千萬!】
【劉邦:什么?!七八千萬人口?!草原游牧民族竟也能統(tǒng)御這么多人口?】
【朱元璋:這就要問大宋了,真以為年年往外朝貢,對方不會發(fā)展壯大的嗎?坐視敵人的強大,早晚會將自己葬送,“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趙匡胤:……】
要不要這么殺人誅心?
這話不是他說的嗎!
【蒙恬:若是按照這數(shù)倍于我大秦的人口來看,那這動員兵力確實是少了?!?/p>
【李世民:確實,這是為何?】
【藍玉:大元統(tǒng)治下的族群太多了,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吐蕃人,女真人等等……想要他們全部聽話,哪有那么容易?內部能勉強保持穩(wěn)定下來已經很不錯了。】
【嬴政:聽起來很是混亂,區(qū)區(qū)異族竟有這么大能耐?。 ?/p>
【朱棣:雖然不想承認,但在大元初期,若非他們蒙古汗國內部出了問題,忽必烈西征之路被他們自己人拖累住了,恐怕能征服更多國家!】
【劉邦:不是自己的族群么?內亂的這么厲害嗎?】
【徐達:可能傳統(tǒng)的蒙古汗國認為忽必烈已經被嚴重漢化了……】
【忽必烈:胡說八道,分明是他們不懂得與時俱進!若非他們與我不在一條心上,讓我能順利兵出西方,我大元王朝的疆土必能前所未有的廣袤!沒人比我更懂得那些冥頑不靈的游牧部落的危害!】
他東滅南宋,南征越N,占城,爪哇……
唯獨往西北的方向,是他那些實力不弱的族人,汗國……
讓他無法順利出軍征服往外各國。
反而還消耗了不少兵力。
讓他不得不收回眼光,著眼于當下的統(tǒng)治。
不然他何嘗不能超過他祖父成吉思汗的功績!
不至于讓那么多國家落入那些覺得自己非正統(tǒng)蒙古帝國的“叛徒”手中!
【劉邦:……】
【李世民:???】
這不是他李世民有問題。
而是他覺得這大元皇帝有問題!
【嬴政:這家伙真的是游牧族群的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