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陽、邱成梧、袁新毅三人都沒有去聽這場報告會。
睡醒后查看郵箱已經成了他們的習慣,對于學者來說,郵件是他們交流的主要方式,又因為時差,定時查看郵件是很有必要的。
毫無疑問,他們都看到了陳輝那篇論文。
看到這篇論文的第一時間,三人都下意識的要去找陳輝,當面交流。
但那個時候陳輝正在睡覺,并沒有看到三人的消息。
粗略研讀了一番論文后,田陽第一時間打電話回燕北國際數學研究中心,調用超算使用陳輝論文中給出的方法進行驗算。
這個方法有很大概率是可行的!
看完論文的三人第一時間就得出了這個結論,就像他們看完布萊恩特的論文后第一時間就感覺不對勁一樣,這是作為數學家的直覺。
“如果驗算成功,陳輝或許能夠憑借這個成果拿到后年的菲爾茲!”
打完電話,安排好驗證事宜后,田陽看向袁新毅,眼中滿是驚嘆,“說不得到時候你們師徒二人,能夠同時登上菲爾茲獎的領獎臺!”
這樣的佳話,還從來沒有出現過。
當年完成龐加萊猜想五維及五維以上、四維流形、以及最后三維證明的斯梅爾、弗里德曼、佩雷爾曼都拿到了菲爾茲獎,那么證明楊米爾斯方程存在性問題的陳輝沒道理不能拿菲爾茲。
他自己沒能拿到菲爾茲,甚至數學界三大獎一個都沒有拿到,但能夠帶出兩個如此優秀的徒弟徒孫,依舊足以自傲。
只是那個小家伙的成長速度,有些太過驚人了。
明明幾天前他還只是初步完成了方程的降維,這才不到半個月時間,他就徹底解決了楊米爾斯方程存在性問題?
哪怕從陳輝開題算起,到現在也才不到三個月時間而已。
三個月,解決一道千禧年難題。
當然,即便驗證成功,陳輝也只算是解決了一半,楊米爾斯方程還有質量間隙問題依舊懸而未決。
但這也足夠驚人的了!
如果再給陳輝更多的時間,他未必不能解決質量間隙問題。
更可怕的是,他才十七歲,他還有用不完的時間!
“我還是低估了這個小家伙的天賦!”
房間中,同樣安排好超算驗證的邱成梧對云偉說道,“這樣的好苗子,怎么就沒出現在清華呢?”
“下午那場報告會,還去嗎?”
云偉也有些唏噓,眼看著同輩的袁新毅超過了他,聞道有先后,這他也能想得開,可沒想到,轉眼一個小家伙也走在了他前面。
“不去了,一篇注定有問題的論文,有什么好看的!”
邱成梧在沙發上一坐,他對陳輝充滿了信心。
田陽和袁新毅同樣如此,他們都在房間中焦急的等待著超算的驗證,哪里有心思去聽什么報告會。
反倒是作為論文的作者,陳輝心情放松的坐在報告廳中,看著臺上布萊恩特侃侃而談。
“最后,利用歐氏場論的Schwinger函數,構造滿足反射正定性的Wightman場,通過解析延拓獲得閔氏時空解,再通過Gupta-Bleuler方法約束希爾伯特空間,排除非物理極化態,我們就獲得了滿足幺正性的物理解,楊米爾斯方程解的存在性得到證明!”
一個小時的報告會轉瞬即過,布萊恩特一氣呵成的講完所有內容,最后甚至都只剩下五分鐘時間留給聽眾們提問。
這本是不太禮貌的事情,卻并沒有人抱怨,這場報告會讓他們耳目一新,甚至覺得太短。
前排的大佬們卻是依舊眉頭緊皺,聽完報告會后,他們心中的疑惑非但沒有減少,反而變得更多了,但一時之間又說不上到底是哪里不對勁。
“大家有什么問題,或者沒聽懂的地方,可以隨時向我提問。”
布萊恩特看著安靜的報告廳,松了口氣的同時也有些得意,這個證明他們團隊花費了近三年時間才完成,自然不可能有什么缺陷。
臺下的邦德也松了口氣,他相信,這次報告會后,他們的成果將會迅速的走上歷史舞臺。
布萊恩特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很好的完成了任務。
“你好,我有一個問題。”
這時,終于有人站起來,“你們使用庫倫規范的依據是什么呢?”
站起來的是一位年輕的小伙子,他從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掉線,不過他也不氣餒,先搞明白最開始不理解的地方,就能往前再走一步,這樣慢慢往前,也總能走到終點。
“這里我們對Nash-Moser隱函數定理做了一些修正。”
布萊恩特準備很是充分,拿起馬克筆在白板上寫寫畫畫起來,“根據這個修正定理,我們可以發現,在無限維Frétchet空間中,規范條件可唯一確定聯絡Aμa……”
“這個修正定理,是不是有點問題?”
舒爾茨敏銳的察覺到了不對勁,可惜他現在手中并沒有紙筆,無法進行推演。
陶哲軒同樣皺著眉頭。
嗚嗚!
正在兩人準備深究時,舒爾茨的電話響起。
“初步驗證成功了!”
“我們找到了楊米爾斯方程的解!”
“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美妙的符號!”
助手興奮的聲音從聽筒中傳來。
舒爾茨失神了片刻,然后說道,“把驗證結果發來我看看。”
很快,他收到助手發來的郵件,開始認真研讀起來。
這時臺上的布萊恩特已經回答完剛才那個問題,五分鐘時間也已經過去,“大家如果還有什么疑問,歡迎大家隨時來找我交流,如果對楊米爾斯方程感興趣,也可以向我們團隊投遞簡歷。”
“楊米爾斯方程存在性問題解決了,但楊米爾斯方程相關的,還有很多其他有趣的課題等待著我們去研究。”
布萊恩特輕松的笑著說道,還不忘給自己團隊打個廣告,向在場的數學家們宣告自己團隊的野心,他已經在計劃著晚上的酒會要如何安排了。
眼看著報告會即將結束,報告廳中已經響起稀稀拉拉的鼓掌聲。
這時,陳輝終于站起身來。
看到突兀起身的人影,布萊恩特臉上笑容一僵,饒是以他的涵養,臉上也有些掛不住。
布吉尼翁有些頭大,顯然,這兩位嘉賓這是在自己的會議上杠上了。
“我也有一個問題。”
陳輝開口說道,“根據論文結論,我們不妨假設構造一個非零瞬子數,如Q=32π21∫Tr(F∧F)=1,帶入原證明中,如滿足廣義庫侖規范的全局可解性條件呢?”
會議廳中不少人疑惑的看向陳輝,不知道他在說些什么。
前排的大佬們則是已經皺起眉頭,開始通過心算驗證起來。
臺上的布萊恩特臉色微微發白。
眾所周知,證明一個引理正確是很難的,但要證明一個引理錯誤,只需要找到一個反例,就足夠了,這相對來說就簡單得多了。
當然,構造反例的過程,同樣沒那么簡單。
“難道那個小子真的找到了一個反例?”
布萊恩特不相信,他拿起馬克筆,開始在身旁的白板上演算起來。
臺下的邦德雙眉緊鎖,這些天他一直有些不安,直到這一刻,所有的不安都化作實質,變成陳輝說出的那個式子,如同利刃般向他扎來。
根據“證明”中的條件計算瞬子解的散度……
布萊恩特對這套證明十分熟悉,整個計算過程也無比迅速,很快,他將結果帶入全局積分中檢驗,最后得到∫fa(x)d4x=8π2Q=0!
啪嗒!
馬克筆掉落在舞臺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論文中的“完美證明”如同一座宏偉的哥特式教堂,尖頂直指四維非阿貝爾規范場的天堂。然而,當驗算者手持拓撲的燭臺與能量的量尺踏入教堂地窖時,卻發現了裂縫中滲出的異樣微光——那是瞬子幽靈的低語。
前排的大佬們終于是眉頭舒展。
他們終于知道哪里不對勁了。
布萊恩特的證明過程中混合Nash-Moser、Uhlenbeck、Osterwalder-Schrader等權威理論,形成邏輯連貫的假象,并且每個步驟在特定限制下成立,比如無拓撲荷、三維空間,但推廣至四維非阿貝爾場時失效,壓縮性在“小解”范圍成立,證明中未顯式聲明解的全局性限制……
這一系列偽裝,讓他們這些混跡數學界多年的老人也都著了道,差點被迷惑,沒能找到其中的破綻,只是憑借多年的數學直覺察覺到了一些不妥。
這讓他們不由自主的看向那個站在報告廳中間位置的小家伙。
好年輕!
這是他們看向陳輝的第一反應。
好敏銳的洞察力!
天生就是搞數學的好苗子!
他們察覺到布萊恩特論文不對勁后,也曾花費過一些時間去研究,卻最終一無所獲,沒想到最后反而被一個小家伙找到了破綻,即便他們沒有全力以赴的去尋找這個問題,也足以說明這個小家伙的優秀。
“是他?”
費弗曼認出了陳輝,這不正是威騰看重的那個小家伙嗎?
“也只能是他了!”
阿蘭孔涅嘖嘖稱奇,五味陳雜,回想起了那日在草坪上課時,無意中闖入的小家伙。
可惜兩人終究是沒有師徒的緣分。
“他是誰?”
旁邊的法爾廷斯和德利涅好奇的問道。
“明天就有他的報告會,到時候你應該就能認識他了!”
費弗曼沒有多說。
“報告會!”
法爾廷斯兩人瞳孔微縮。
那小家伙才多大?
就能在這種級別的會議上作報告了?
也不怪他們孤陋寡聞,這些天他們都在忙著自己的研究,關注這個會議也多是關注袁新毅和布萊恩特的成果,以他們的身份,自然不可能去關注一個三十分鐘報告會。
“今年IMO滿分金牌得主!”
一旁的阿蘭孔涅補充到,他越來越從這個小家伙身上看到了舒爾茨陶哲軒的影子,未來,這個小家伙的成就,或許能超越那兩位前輩!
“???”
法爾廷斯的暴脾氣都準備罵人了。
IMO這種小朋友過家家的都來了?
“他剛在數學年刊上發表了一篇關于凝聚態物理的論文,也是他明天報告會的內容……”
幸好這時塔拉格蘭終結了謎語人的惡趣味,一五一十的說起了陳輝這幾個月的學術成就。
布萊恩特看著白板上最后演算出來的結果,大腦一片空白。
他也曾經對這個證明感到有些恍惚不安,但他以為那只是陡然獲得巨大成功后的正常反應,直到這一刻他才發現,那是身體的本能在向他示警。
數學家不怕錯誤,他并不覺得當眾被指出問題所在有多難堪,但三年心血一場空,他還是忍不住陷入茫然。
曾經那么多期盼,如今都成了一場空。
酒會、菲爾茲獎……一切都如夢幻泡影。
“沒關系,找到問題反而是好事,只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距離楊米爾斯方程又能再進一步!”
布萊恩特心志也是極其堅定,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如此心安理得的抄寫他人論文。
他堅信,他們最終還是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無非是中間多了些波折而已,就像當年懷爾斯證明費馬大定理一樣!
可惜,他還不知道,陳輝已然完成了楊米爾斯方程存在性的證明,他已經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了。
直到這時,報告廳中才一片嘩然,其他人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么。
那篇在他們眼中完美的論文,竟然存在致命缺陷。
楊米爾斯存在性證明,竟然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這個困擾了學界數十年的難題,在驚鴻一瞥后,再次無情的拉上了面紗。
或許等他再一次出現在大家面前,已經又是幾十年后了,一如其他千禧年難題一樣。
遺憾的情緒出現在所有人心頭。
雖然他們看完這篇論文時就覺得不對勁,想要找到它的漏洞,可當漏洞真的出現在他們眼前時,他們還是為此感到惋惜。
做完這些,陳輝沒有再次坐下,而是轉身走出報告廳,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沒時間在這兒浪費。
這時舒爾茨也終于看完助手發過來的驗證結果,他找不到有什么問題,他的直覺告訴他,這個證明是對的!
所以,陳輝真的完成了楊米爾斯方程存在性的證明?!
“若真是這樣。”
舒爾茨看向陸續離場的法爾廷斯等人,“那為什么不讓陳輝在這次會議上匯報楊米爾斯方程證明的內容呢?”
他承認陳輝那篇論文很有潛力,但比起已經證明了自己價值的楊米爾斯方程,那篇論文也只能再往后稍稍。
換題,必須換題!
一念及此,舒爾茨邁步向歐洲數學學會主席布吉尼翁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