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還活著?"
帳中驟然一靜!
太子捏著密信的手指微微發顫,那雙深邃的眸子在燭火映照下驟然亮起,仿佛黑暗中的星火。
賈玌能清晰地看到太子的表情變化——從最初的震驚、不敢置信,到狂喜,再到憂慮緊張,最終化為如釋重負般的顫抖!
太子猛地轉身,看向眾臣,聲音沙啞卻振奮:"諸位,聽到了嗎?!父皇......父皇無恙!"
滿帳文武,無論是向來穩重的老臣,還是素日里冷靜自持的武將,此時都紅了眼眶。
史鼐甚至失態地跪倒在地,以袖掩面,聲音哽咽:"蒼天保佑......陛下......!"
賈玌目光微閃,心中亦是暗嘆。
這位太子的性情確實難得——皇帝未死,他這個監國太子的權力自然會被重新收回!
可太子臉上沒有絲毫遺憾,更沒有一絲一毫的不滿,只有發自內心的慶幸和狂喜!
太子猛地抬頭,眼神灼灼地盯著黃興:"黃指揮使,陛下如今在滁州?滁州現在情勢如何?!"
黃興咬牙,臉色卻比先前更難看:"殿下......陛下和太上皇雖突圍出金陵,可卻......"
他深吸一口氣,聲音沉重:"可如今,也被叛軍數萬精銳包圍在滁州城!"
帳內瞬間變得死寂。
賈玌眼底寒光驟然一閃——數萬叛軍,圍困滁州?!
太子臉色亦沉了下來,緩緩看向賈玌:"賈卿......"
賈玌心中已有了思量,但并未急著開口,而是看向黃興:
"圍困滁州的叛軍,以及江南叛亂的始末——是何人所領!?"
黃興沉聲道:"據探子來報,江南叛亂的始作俑者——乃是應天巡撫...甄應嘉!"
"甄應嘉?!"
此言一出,帳內眾臣臉色驟變!
而賈玌與李毅相互對視一眼,皆是臉上一沉!
結合此前常翰飛送與的軍械案牘......瞬間明白了他們這是被做了局!
甚至可以說,江南叛亂,其中還有他們的一番“功勞”!
——當真是“關羽大意失荊州”!
"這賊子......果然是他!"
太子想起此前甄家走私甲胄一事,眼中怒火瞬間燃起!
賈玌眸底也劃過一絲冷意!
——能神不知鬼不覺地下毒害數萬精銳,又能精準摧毀軍械儲備,也唯有應天巡撫甄家甄應嘉方能做到!
"滁州城雖不大,但卻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陛下手中還有多少兵力?!"
賈玌冷靜問道。
黃興咬牙:"據報,陛下突圍時,身邊只有千余虎賁軍,外加兩營殘余兵馬。如今……恐怕已不三千人!"
"不足三千人,對抗數萬叛軍......"太子的拳頭捏得咔咔作響,眼中寒光四射。
眾臣臉色更是沉重如鐵!
京城距離滁州千里之遙,即便此刻調兵,也絕無可能及時馳援。
更何況......遼東大軍遠在北疆,如何能趕在叛軍破城之前抵達?!
"殿下!"李毅沉聲道,"臣建議立即調集京城三大營馳援!即使......即使路途遙遠,也好過坐視不理!"
"不,來不及了!"賈玌干脆打斷,"從京城發兵,便是急行軍——最少也要半月才能趕到滁州。"
他眸光明亮,轉向太子:"殿下,滁州......我怕等不了半個月!!!"
賈玌話音一落,整個中軍大帳內頓時陷入一片死寂。
半個月……
誰能保證,滁州城還能撐半個月?!
皇帝現在面臨的,可是數萬叛軍的圍困!即便滁州城再險要,一旦叛軍不計代價強攻,區區千余人,如何能守得住?
太子臉色鐵青,掌心不自覺攥緊,骨節嘎嘣作響。史鼐、李毅等人亦是眉頭緊鎖,神色憂慮。
——遠水解不了近火,可若不去救......
——那便是君父陷于賊手,國之大禍!
就在眾人沉默之時,吏部尚書林如海眼中精光一閃,目光緩緩落在自己那位素來行事果斷的女婿身上。
只見賈玌眉頭微蹙,目光沉靜,但眉宇間的殺伐之氣卻絲毫未減——這世上若說有誰能在此絕境之中,力挽狂瀾……那便只有他了!
明白自家女婿心思的林如海旋即嘆嘆一聲,隨即上前一步,向太子拱手道:
"殿下!微臣有一議!"
太子抬眼:"林愛卿請講!"
林如海神色肅然:
"陛下被困滁州,千里馳援雖難,但未必毫無辦法!
倘若——可遣一位武藝超群、威望極高之人,親自率領精銳騎兵,輕裝疾行,星夜兼程南下,直插滁州!
若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殺穿叛軍防線......未必不能助陛下脫困!"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賈玌眸光驟然一緊!
太子更是猛地抬頭,死死盯著林如海:"林愛卿的意思是......"
林如海沉聲道:
"不錯!此人之勇武須冠絕三軍,悍勇之威需震懾敵膽,智謀亦要超凡脫俗——非如此,不足以以少勝多,從萬軍之中殺破重圍!"
他話音尚未落完,帳中諸位大臣的眼神,便已不由自主地——
全部聚焦在了賈玌身上!
——當今天下,還有誰能比這位“神策大將軍、遼國公”更適合呢?!
——可問題是,賈玌乃三軍統帥,京城反攻在即,豈可輕離?!
這是一道“魚與熊掌”的問題!
然而,面對這個話題,李毅這個部尚書也不過是嘴唇動動,不敢站出反駁。
其余人也是低頭不語!
似乎是默許了這個提議一般!
帳中陡然一靜。
林如海話一出口,目光便若有似無地掃過在場眾人的神情。
他太清楚這個提議的分量了——眼下陛下被困滁州,太子監國,朝廷群龍無首,若無人打破僵局,必然貽誤戰機。
但話說得太直,等于逼太子和群臣做決定,若贊同,就意味著要將京城反攻的統帥調離;
可,若有人敢反對,那就是置陛下安危于不顧,萬一陛下回京之后......
林如海眼中精光暗閃,突然話鋒一轉,躬身道:
"殿下,此事干系重大,老臣雖有此議,但終究只是愚見。遼國公乃三軍統帥,論行軍征戰之決斷,無人能出其右,不如——"
他微微側身,目光轉向賈玌,"請遼國公斟酌,看此策是否可行?"
禍水東引,又給足臺階。
賈玌嘴角微不可察地一揚。
他知道,岳父這是在巧妙地讓決策權回歸到自己手上——
畢竟,是他賈玌自己開口要去馳援,那就不是群臣逼迫,而是他主動請纓!
兩全其美之法,既不會讓太子為難,也不會讓群臣背上勸主帥涉險之責!
賈玌當即踏前一步,沉聲道:
"殿下,臣以為林大人所言極是!滁州之危不可再拖,臣請親率兵馬,星夜南下。至于京城防務——"
他目光瞬間轉向眾人:"軍中尚有史侯、楊侯、李尚書等久歷沙場,又熟悉京營布防等大臣,而神策、玄策亦有武定伯熊文龍、定遠伯蘇瑾言,如此大將,可坐鎮京城,穩守局勢!"
"行軍打仗,從無十成之事。但——"
"若臣親自南下,滁州叛軍——必潰!"
此言一出,太子緊繃的神情終于松動。
他不是沒想過派賈玌南下,只是顧慮太多——
主帥離京,敵軍會不會乘虛而入?若無大將坐鎮,朝中諸將誰能服眾?
真當他這個太子頭鐵嗎?
可如今賈玌自己請命,又安排好了后手,軍中尚有如此之多的歷經百戰的大將,以及最是精銳的策字二營,那...一切就順理成章!
太子深吸一口氣,終于拍案決斷:
"好!依遼國公所言——"
太子話音未落,突然頓住,目光灼灼地盯著賈玌:"賈卿打算帶多少人馬南下?"
帳內燭火忽地一跳。
賈玌緩緩抬頭,眼中幽光閃爍:
"八百。"
"多少?!"
"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