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細致叮囑完眾位臣工的各項職責后,轉而吩咐禮部著手準備一份旨意,旨在正式頒布一項關于籌資筑路并賦予收益權的公文。
這份公文詳細闡述,凡參與資金籌措以支持道路建設者,將依據其貢獻程度,享有相應路段未來一定時間內的收益權益。
公文中明確指示各州府,遵循自愿原則,廣泛動員民間力量參與。
同時,要求各州府在統計過程中,保持高度的透明度,巡察御史此階段便可下放江南開始督查。
若有人假公濟私、渾水摸魚者必嚴懲不貸。
處理完朝廷事務后,皇帝接著宣布:“對于周煜所管轄的村落,能主動呈上水泥制造之術,實乃大功一件。”
“朕決定,對制作出水泥之人給予口頭嘉獎,并賜予良田二百畝作為獎勵。”
“同時,對整個村落這種主動讓利的行為,朕同樣深感欣慰,特賜良田五百畝,并賜名,‘和樂村’以資表彰。”
眾人對此,皆沒什么意見,于是這件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待下了小朝會后,得了任務的大臣們,也顧不得寒暄,匆匆出宮往各自的署衙而去。
三日時光轉瞬即逝,晨光初照,紫禁城內已是一片肅穆。
大朝會上,群臣畢至,朝堂之上大家壓低聲音,交頭接耳,打探著彼此聽到的最新消息。
而站在隊列前頭,以幾位尚書為首的大人們,手持精心準備的折子,應對陛下的問訊。
恰在此時,遠處傳來沉重的腳步聲,伴隨著太監尖銳而悠長的喊聲:“皇上駕到——”
群臣立刻整肅衣冠,跪拜行禮,朝堂之上瞬間安靜下來,只剩下皇帝一步步走近的回聲。
皇帝步入朝堂,龍袍加身,威嚴赫赫。
他緩緩坐定,目光如炬的掃視著下方的群臣道了一句,“眾卿家平身。”
群臣起身,依舊保持著恭敬的姿態。
這時,皇帝身邊的隨侍尖聲道:“有本啟奏,無事退朝。”
工部尚書手持折子,步履穩健的走上前,恭敬的將折子呈上。
“陛下微臣有事啟奏。”
皇帝微微頷首,一旁的侍從這才上前接過工部尚書手中的折子,上呈到陛下面前。
皇帝并未看折子,而是當著一眾朝臣的面問道:“這折子上是何內容,愛卿不妨直說!”
“啟稟陛下,微臣已根據江南地形、商賈流通情況及百姓生計考量,擬定了官道修建方案。”
“此次修建的官道,將自江南繁華之地起始,穿越江淮平原,連接兩湖要沖,全長共計千余里。沿途所經州縣,將由各地縣令負責征調當地民眾參與建設,以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為免百姓負擔過重,微臣提議凡參與修建官道之百姓,每人每日可支取十文錢作為工錢。”
“若地方財政一時難以周全,亦可允許百姓將此工錢折算為秋收后的稅糧減免,既保障了百姓的基本生活,又激發了他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
皇帝聽后,龍顏大悅,贊道:“此策甚妙,既能增加百姓們的收入,又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有效推進建造進度,實乃一舉兩得。”
隨即,皇帝環視群臣,問道:“諸位臣公,可有不同意見?”
造路需要錢,而現在最有錢的地方,便是可以養蠶繅絲、一年多熟的江南地區。
眾朝臣聽罷,自是沒有反對意見。
見此,皇帝宣布:“就按愛卿所言,工部需派人到各縣府,監督實施,確保官道修建既快又好,早日惠及民生,促進南北商貿流通。”
工部尚書上前領命。
工部確定好建造路線,路段后,接下來皇帝的目光便不由看向了戶部。
戶部尚書會意,立即上前呈上折子,同時回稟道:“啟稟陛下,籌資消息雖然以公文形式傳達,但三日時間有些州府的信息還未能收到,懇請陛下再給些時日給我們統計可以籌資的資金。”
“此外,微臣已與工部同仁深入研討,得出初步結論。”
“這千余里的官道,若采用水泥鋪設,預計需水泥數十萬擔,資金籌措方面,初步估算需白銀近百萬兩。”
皇帝驚訝的問道:“竟要耗費這般多?”
“陛下這還只是算的水泥等材料的耗費,若是再加上人工應是遠不止這些數目。”
聽罷,皇帝心中只覺一片火熱。
這水泥的方子,如今可就在他手中,且不論修建水泥路的好處來,就說光靠賣水泥他就能有上百萬兩的收益。
這水泥路無論如何得都籌資辦起來。
皇帝想了想后道:“秦愛卿此次籌資,你需親自監督,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不得有絲毫浪費。”
“同時,你們戶部也要加強與工部的溝通協作。”
“先得從商貿來往最頻繁的路段作為試點,須得測算清楚縣與縣之間,修建一條水泥路多久可以回本。”
“這不僅是朕關心的事,也是各位愿意投資造路的商賈最為關心的事情。”
戶部尚書與工部尚書齊齊領命應是。
最后皇帝看向了左都御史,“你們御史臺,可制定好了監察細則?”
左都御史聞言,立刻出列,恭敬的呈上了折子。
這一次皇帝,沒有要求御史當眾告知百官要如何監察。
“其上不但有工程進度的監督,最主要的是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包括但不限于,需對工部提交的資金使用計劃進行審核,下到地方巡查核對審核資金的使用情況.....”
皇帝看滿意的點點頭后,又當眾補充了一句道:“每一位巡察御史需對自己督查的路線負責,若是讓朕聽到有人膽敢陽奉陰違,為虎作倀,必將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言罷,皇帝目光如炬,掃視全場。
多年戰場廝殺,使得皇帝在一眾朝臣之中有著絕對的威望。
眾臣心中一緊,尤其是御史們,一個個額頭上隱約可見細密的汗珠,恭敬應是。
他們清楚的知道,他們是朝廷的耳目,也是陛下的刀,而這位開國皇帝絕不是可以輕易糊弄過去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