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村正聽宋芷如此說,只當這孩子是個謹慎的,更不敢怠慢,連忙回道:“成成成,我這就帶你們在村里轉轉,認認人,也順道看看咱們村的情況?!?/p>
他說完,便領著宋芷一行人往村中走去。
大棗村因著種植的棗樹多而得名,宋芷一路往村中走,只見家家屋后門前全都種滿了棗樹。
此時棗子尚未完全成熟,青綠的果實掛滿枝頭,沉甸甸的,壓得樹枝低垂,仿佛在向路人招手。
宋芷一邊走,一邊打量著四周。
大棗村比他們小河子村更大一些,房屋也多是黃泥屋子。
許多人家屋子外墻上斑駁的痕跡清晰可見,顯然許久不曾修繕過。
村中的小路雖不算寬敞,卻打掃得干干凈凈,偶爾有幾只雞鴨悠閑地踱步,見人來了也不慌張,顯然并不懼怕人類。
趙村正一邊走,一邊留意著宋芷的目光,見她盯著村中的棗樹看,便主動介紹道:
“這棗樹啊,可是咱們村的寶貝,每年靠賣棗子也能貼補些家用。若是沒這些進項,大家的日子更過的緊巴巴的。”
“所以昨日我與村民們提了編織羊毛衣物一事,大家伙兒就沒有不應的?!?/p>
對于村民們來說這就像天上掉餡餅一樣,若是錯過了這樣賺錢的營生,可就錯過了改善家中境遇的機會,論誰人會愿意放棄這樣的好事呢?
宋芷了然的點點頭。
她知道趙村正為何會對他說這一番話,實則是想告訴她,村民們都很看重珍惜自己的給的機會,也是在安她的心。
她跟著趙村正一戶一戶地走訪,了解各戶家中人口,以及境況。
村民們在見到自家村正帶著宋芷一行進門,又聽說宋芷就是要教授她們編織羊毛衣物的東家,個個熱情得不得了。
還不等宋芷開口詢問,她們便主動表示愿意遵守契約,絕不泄露技藝。
宋芷笑著應下,正想說一會兒去趙村正家中簽訂契約,
忽然聽到一陣驚呼聲,緊接著是孩子們的哭嚎聲。
宋芷聽到外頭的喧鬧聲,下意識地走出院子,朝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
只見不遠處一戶人家的院子里,一個婦人跌跌撞撞地從屋里跑出來,腳步踉蹌,神色慌張。
她身后追著一個揮舞木棍、罵罵咧咧的男子,滿臉怒容,嘴里不停地吼著:“你個敗家娘們,整天就知道偷懶,看我不打死你!”
婦人臉色蒼白,一邊跑一邊回頭哀求:“當家的,別打了,我知道錯了!”
她的聲音顫抖,滿是恐懼,就在他四處奔逃時,腳下突然一絆,整個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發(fā)出一聲悶響。
那男子見狀,提著木棍快步上前,嘴里依舊罵罵咧咧:“你還敢跑?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他舉起木棍,作勢要打。
就在這時,院中又沖出來幾個孩子,大的不過七八歲,小的才四五歲。
他們看到娘親摔倒在地,嚇得哭喊起來,紛紛沖到母親面前,張開雙臂攔在男子面前,哭求道:“爹,別打娘親!別打娘親!”
孩子們的聲音稚嫩卻帶著哭腔,聽得人心里發(fā)酸。
婦人見孩子們擋在自己面前,連忙掙扎著想要爬起來,嘴里還不停地哀求:“當家的,別打孩子,別打孩子……”
趙村正看到這一幕,差點氣得昏厥過去。
他昨日千叮嚀萬囑咐,讓村民們近些日子別整幺蛾子,沒想到這家伙竟然當眾打他的臉!
趙村正臉色瞬間冷了下來,快步走上前,厲聲喝道:“趙老三!你又在發(fā)什么瘋!還不快住手!”
趙老三見是趙村正的聲音,動作一頓,但臉上的怒氣未消,梗著脖子道:“村正,您別管!這婆娘整天不干活,還偷懶,我教訓她怎么了!”
趙村正氣得臉色鐵青,自己被養(yǎng)成好逸惡勞的性子,還指責起媳婦懶惰來。
他懶的與他爭辯,直接指著趙老三罵道:“你還要不要臉?”
“再發(fā)瘋,壞了咱村的大事,仔細你的皮!”
趙老三被趙村正的氣勢所攝,亢奮的大腦回歸理智,這才看到宋芷一群人。
回憶起昨日村正提點過他不要犯渾的話,他嚇的丟了手中的木棍,滿臉討好的對村正笑了笑。
“哎,對不住,對不住,今日是我沖動了!麗娘,還不快從地上起來,沒看到貴客來了嗎?躺在地上成什么樣子!”
趙老三見宋芷臉色冷淡,連忙換了一副嘴臉,一邊假意道歉,一邊用腳踢了踢地上的麗娘,語氣里帶著幾分不耐煩。
麗娘被踢得身子一顫,卻不敢多言,慌忙從地上爬起來,低著頭站在一旁,臉上還掛著未干的淚痕。
幾個孩子也瑟縮在母親身后,怯生生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宋芷站在一旁,眉頭緊皺,眼中閃過一絲厭惡。
她最看不慣這種欺軟怕硬、對妻兒動手的男人。
趙村正見狀,連忙上前解釋道:“宋小娘子,麗娘是個好的,從不偷奸?;?,這點您放心。今日這事兒,我一定好好管教趙老三。”
宋芷卻不為所動,冷冷地說道:“趙村正,這戶人家剔除不用?!?/p>
她的話音冰冷,仿佛對眼前的情形毫無觸動。
趙村正心中一驚,他原以為宋芷見到這樣的場景,會同情麗娘,也會留用麗娘,他下意的求情道:“麗娘最是勤快.....”
宋芷抬手打住了宋村正的話,沒有余地的道:“宋村正,想必昨日我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了,家中有品行不端之人,這樣的人我是不會用的?!?/p>
“家暴妻子,在我眼里就是惡劣行徑,就是品相不端,沒有商量的余地?!?/p>
趙村正未盡之言就這般噎住,他在心中嘆了口氣,卻也不敢真的違背宋芷的意愿。
他們村有近四十戶人家,若是因著趙老三一家惹惱了宋芷,導致其他人的活計也丟了,那麗娘一家在村里可就真的待不下去了。
何況他還是村正,自是要以村中利益為先,這宋老三就是自找的,只是可憐了麗娘與年幼的孩子。
宋村正最后看了一眼跪地的母子,長嘆一聲,退到了一旁,不再相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