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君。”
見江涉停筆,李白才開口。
把毛筆擱在貓形擺件上,江涉望過來。
“三日之后,乃是附近一位地祇入道之日,廣邀精魅神祇,江君可要去赴宴?”李白說,“聞有佳肴百行,都非凡物。”
“往來者非鬼即神。”
桌案上,筆墨隨筆擺放,又有錐子和麻繩,書已編成,只寫了幾行字。這是江涉為自己做的一本手札。
江涉把手札揣入袖中。
“鹿山神與你說的?”
“是。”
“愿見識一二。是何時候?”
李白回想老鹿山神的話,有些拿不準(zhǔn),想了想,道:“月上中天時。”
……
……
鹿門山附近,某一地脈。
山神地祇,群山之鬼,精魅妖靈,皆來赴宴。
卻不見陰風(fēng),只感到一股清靈之氣。地祇為人間冊立,得一廟宇,乃是正法真?zhèn)鞯纳耢`,所邀請的客人自然都是正路修行。
客人或人形,或獸態(tài),盤據(jù)一方。
山林間,一片竹林掩映之地。
在凡人肉眼瞧不見的地方,綠羽飛鳥銜來帶枝朱果,猿猴抱著酒壇,猛虎在前開路,蛇鱔蜿蜒隨其而行,豺狼在后護(hù)衛(wèi)。
這便是地祇的筵席。
老鹿山神身份貴重,道法高明,來的很晚。
瞧了一眼四周的賓客。不見那人。
他在專門的座上坐下,與地祇敬了一杯酒,祝其入道。鹿門山山神入座后,筵席方才大開,猛獸大快朵頤,蛇女吞食靈肉,猿猴抱著朱果。
地祇山魈尤為在意老鹿山神。
“山神方才在看什么?”
老鹿山神端著酒盞,再次瞧了一眼筵席,垂眼道:“恨仙人未至啊……”
地祇愀然,驚道:“你為我邀了那仙人?”
“然。”
地祇頰上的黑毛都跟著恐慌驚懼,獸臉上更滿是畏怕,老鹿山神瞧見,安撫道:“莫慌,你當(dāng)那日沒有現(xiàn)身,仙人便不知道你的存在么?”
又道。
“這些日我同那位有些緣法,并不是不講道理的人。君自成為地祇,脫離混沌蒙昧后,再未曾以人為食。”
“何況仙人未至,君有何懼哉?”
地祇聲音低沉:“你說的有理。”
老鹿山神飲酒,笑道。
“今日為君成道之日,所修乃是正法。群山之鬼畏之,山間精魅敬之,飛禽走獸師之,如我等山神之輩,也與君結(jié)交。”
“前些日,我以螳螂飛鳥,為君講道。今日該是君來論道了。”
地祇和緩了些。
又忙問:“仙人可有指路予你?”
老鹿山神撫著袖中鹿神像。“斷了我與盧家的因緣,往后各修己道。”
地祇點頭:“早該斷了!”
他聽著有些心向往之。
嘆息道:“可惜今日,仙人未至。那樣的高人,怎的卻無緣得見……”
“罷了。”
地祇舉起酒碗,一飲而盡。
踏到月色下,為眾生講道。
山神地祇為一地神靈,身份尊崇,道法高深,壽數(shù)超凡,不是可以座中那些客人可以相比的。因此這番對話,除了兩神,其他在座的山鬼精魅都未聽見。
自始至終,不聞仙跡。
“今日所講之法,乃是開蒙啟靈,于混沌中解脫之法——”
“為人身者,有內(nèi)外二丹修法。修內(nèi)丹者,煉化精、氣、神三寶,結(jié)為金丹,陽神出竅,與道合一。”
“修外丹者,金液煉形,金石不朽,長生不死,服之可以升天。”
“但這俱是人族學(xué)仙的法門。”
“我等為妖、為靈、為鬼、為山魅。生來壽短,渾渾無所知,又渾渾而逝,終其一生,多數(shù)不能超脫死生之命。”
“更罔論逆凡修道,踏入道途。”
走獸愀然。
一赤狐心中觸動,不禁流下淚來。
他們中有半數(shù),都是尋常走獸陰鬼出身,渾渾噩噩未開靈智時,已見父母、同胞弟兄姐妹身死。
或死于山間獵戶;或死于猛獸捕殺;或皮毛鮮亮,集腋為裘。
地祇嘆息,繼續(xù)說著:
“然,生為靈異,自有山川水澤護(hù)持。”
“或居一寶地,煉化日月為精,胸中一點真靈不滅,真靈旺則身存而生,真靈敗則身亡而死,可求道也……”
“或行神祇香火道。是聽頌經(jīng)法,是接受人間供奉,抑或是高人點化……”
“皆可入道。”
地祇說完,為自己斟酒,潤了潤喉。為下面講說的內(nèi)容做鋪墊。
竹林的葉片簌簌作響,風(fēng)過林稍,只能聽到時不時的蟬鳴,連鳥雀都已經(jīng)飛走了。今夜,此地乃是鬼神赴宴游戲之所,傳授妙法,講道授業(yè)。
自然不會被凡人所知。
山中偶爾有逗留的凡夫,也三過竹林而不入,渾然不知臨著十幾丈遠(yuǎn)的地方,就有神祇傳法。
便似老鹿山神那幾日護(hù)持法度,不教院子被人察覺打攪一般。
唯有高天之上,半輪殘月。
月光穿透竹林,照在盤據(jù)四周的精魅身上,碎影在風(fēng)中晃動,或虎首,或狐軀,或蛇身,或鳥羽,殊為神異美麗。
外面?zhèn)鱽砑?xì)微的響聲,地祇沒有在意,只當(dāng)又是一個路過的凡夫。他潤過喉嚨,正要再講。
就見老鹿山神忽地起身,端著酒盞趨前。
地祇一怔,過了幾息,才忽地明白發(fā)生了什么,引得白鹿山神如此重視——
那仙人來了。
只見月色下,緩緩走過來一個人。
一身青色衣裳,很低調(diào)的樣子,唯有眉眼氣度,見之忘俗。竹葉低伏,從他身旁劃過。所過之所,污穢自避,不染塵劫。
地祇忽地想起曾經(jīng)聽道經(jīng)有言。
“真人游行,所經(jīng)之處,穢氣消散,草木低伏。”
傳說中的仙神,便是這般嗎?
怔愣了幾息,地祇方才回神,連忙上前,“見過仙人。”
地祇迎上,低著腦袋,不敢多加打量神仙,便看向仙神身后,跟著一白衣隨人,背負(fù)長劍,也是氣度不凡。
江涉環(huán)顧四周,舉目所見,俱是精魅。
有天生山野靈性的走獸;有棲在林間,人兩臂大小的青色異鳥;有半人半蛇的蛇女;有散落尾巴慵懶伏在地上的火狐;有抱著酒壇的猢猻;還有毛色黑黃相間,鉤爪鋸齒的猛虎……
另一側(cè),又有幾人青面鬼體,衣飾寶貴如王侯,唯有身后黑影陣陣,才讓人覺察乃是群山之鬼,為鬼中貴者也。
山神為江涉讓座。
“我來遲了。”
“諸位方才是講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