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令像個出洞的小老鼠一樣不停的打量著四周。
架不住余令的軟磨硬泡,心疼孩子的余員外最終還是同意余令跟著隊伍一起走。
他希望余令吃了這一回苦……
回去后會好好地讀書的。
消失了大半年的王秀才回來了,人瘦了,也蒼老了。
回來之后就考察余令學問和練字,見余令什么都沒落下,他很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告訴余員外,余令的學問差不多了,可以試著去考一下童生了。
可以一次考過的概率高達兩成!
這兩成把余令驚呆了,說什么都不去,說什么都要再等幾年。
其實這個才是余員外狠下心把余令帶出來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如所有父母一樣希望余令吃一回苦。
回去后發奮圖強。
至于王秀才這大半年去了哪兒,說起來又是一樁讓人傷心的難受事。
王秀才在秀才升舉人的考試中,他再一次名落孫山了。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了。
他覺得他辜負了太子對他的期望,一個人傷心了很久。
他決定今年秋考,再來考一次。
他的歸來最開心的不是余令,最開心的人是廚娘。
倒茶的頻率那叫一個勤,恨不得端著水壺站在他邊上。
如今書鋪王秀才在管。
說是在管,不如說他是在找一個地方讀書。
以余令對他性子的了解,他根本就不會搭理鋪子的收益盈虧。
余令在看著風景,如意偷偷的望著余令。
如意覺得眼前的一切也沒有什么好看的。
為什么令哥怎么都看不夠,連蘇家的謹哥請他玩葉子牌都拒絕了。
此刻隊伍里沒有人能明白余令的心里感受。
余令以為去年那么大的雪,開春又沒有下雨,城門口又有那么多難民希望進城謀生活,那城外應該是一片荒蕪的模樣。
可事實恰恰與余令想的相反。
城外不但不荒蕪,而是麥浪滾滾。
麥株上的麥穗雖然沒有后世所見的那么大,麥粒也不多,但卻沒見一塊土地是荒蕪的。
非要說點什么,無非就是今年的夏收肯定要到六月了。
“我知道王秀才為什么回來!”
余令一愣,轉過頭望著如意不解道:“為什么?”
“錢花完了!”
“你咋知道的。”
“他身后沒有香味了!”
余令一愣,隨后朝著如意豎起大拇指。
得到夸獎的如意撓著頭憨憨地笑了,以前王秀才來家里,進門就是一股香風。
這次回來沒有香味,身上只有一股子酸味。
余令從驢背上滑了下來,屁股被顛的生疼,走走路,活活血.....
這一次跟著蘇家的隊伍去收布來回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別看這個時間很長,其實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趕路。
余令不知道蘇懷瑾跟著來做什么。
其實蘇懷瑾一點都不想來,出發之前他甚至都不知道余令也會跟著隊伍一起走。
他之所以會來其實都是被逼的。
他的老爹和余員外的想法不謀而合。
都是希望孩子吃點苦,回去之后幡然醒悟發奮圖強。
余令覺得真要吃苦,就不能給蘇懷瑾準備馬車,還帶了那么多的奴仆。
搞得跟團建一樣。
蘇老爺子覺得自己想的很對,也覺得蘇懷瑾這次回來一定會大變樣。
就在蘇老爺子暢想著蘇懷瑾回來抱著自己痛哭的時候……
臥室的門突然開了……
“千戶,河北急報!”
蘇老爺打開密信,望著上面的好似嘮家常的三言兩語,他猛然站起身來。
這封信落在別人手里就是一封家書,落在他的手里,那就是絕密的情報。
“東廠可有動靜?”
“回千戶,四日前東廠曹化淳帶七人出城,根據宮中消息得知,受總督王安之命,去天津衛督察秋收!”
蘇老爺子瞇著眼,開始細細地思量密信和這件事兩者之間的關系。
太監外出督察秋收明顯是個幌子。
蘇老爺子只知道大批太監出宮是充當礦監稅使,是搜刮財富的。
督察秋收?
這不是各地御史需要干的活么?
“點齊人手,暫且放過那個外國和尚,所有人立刻前往天津衛,立刻出發,記住了,是全部人手!”
“是!”
蘇老爺子死死的思量著自己遺漏的地方,抬起頭發現這個百戶還沒走。
他不喜的皺起眉頭,不善道:
“吳牧海,我的話你聽不懂么?你怎么還不走?”
“回千戶,屬下是想說小千戶這一次好像去的也是天津衛,若有要事發生,屬下的建議是先看好謹哥!”
蘇老爺子臉色再變,突然厲聲道:
“備馬,備馬~~~”
“吳牧海,你速去北城,找千戶曹毅均,告訴他,聞香教怕是要借著今年的秋收制造禍端,速去神機營調動人馬!”
“是!”
蘇老爺的心都是顫抖的。
聞香教一事本想一個人獨吞,現在看來是獨吞不了了。
王安手底下的親近人曹化淳都親自出馬了……
想必東廠也知道聞香教了。
東廠的速度還是比錦衣衛快,蘇老爺子想不明白為什么他們會比錦衣衛快。
是御史裴明,還是知道聞香教的王伴君。
這兩個誰是東廠的人?
蘇老爺子親自出馬了,他不動不行了,東廠的曹化淳都親自出馬了。
那聞香教在這段時間內一定會有大動作。
最讓蘇老爺子難受的是,自己的兒子竟然也去了那邊!
蘇老爺子出城了。
此時此刻的曹化淳離天津衛只有一半的路程。
望著馬背上被顛的暈頭轉向的小老虎他忍不住笑了出來。
“承恩,你沒騎過馬?”
“沒!”
“你這樣子一看就是沒騎過馬,我告訴你啊,你的這個腰要放松,背部挺直但不能僵硬,對,就是這樣……”
小老虎收回看向遠處的目光,他覺得那個走在隊伍前面的胖子有點眼熟。
但一時間就是想不起來在哪里見過。
收回遐思,小老虎趕緊道:
“孩兒記住了!”
曹化淳轉頭望著方正化,見他騎的有模有樣,忍不住點了點頭:
“多看看正化,他的姿勢是最正確的!”
方正化聽得夸贊笑了笑:
“就別夸我了,我進宮的時日比小老虎長,學的也比他多,我會是應該的!”
曹化淳點了點頭,論毅力,論心智小老虎不比方正化差多少。
唯一的欠缺就是時日,小老虎滿打滿算進宮才一年!
三個人,三匹馬在官道上奔馳而過……
蘇懷瑾用手在鼻孔前扇了扇,望著遠去的三匹馬低聲喝罵道:
“娘的,一群沒卵子的死太監騎的馬倒是不錯!”
聽得太監二字,余令抬起頭,望著煙塵里的那三個人影自嘲的搖了搖頭。
自己過于敏感了,哪能在這里碰到小老虎呢?
“我后悔了!”
蘇懷瑾聞言苦笑道:
“你這是活該,你是主動來的,我是被逼著來的,我后悔都沒地后悔去!”
“還有多遠?”
蘇懷瑾想了想回道:
“如果不停的話,今晚就能到,但像如今這種見村子就停的走法,最早明日晌午吧!”
“誒!”
余令嘆了口氣,在城里總想著出來。
出來了頭一日倒是有新鮮感,等到了第二日新鮮感就沒了,也沒有什么可看的。
放眼望去,目光所及之處連棵樹都沒有。
隊伍也是走走停停,遇到村落就上前。
村戶好像知道余令他們是做什么的,蠶繭、棉花、麻布都搬了出來。
余員外只要布匹。
這些布匹都是百姓們自己紡織出來的,都是去年的辛苦勞作。
余令發現小門小戶拿出來的布其實不咋樣,那些管家模樣的人拿出來的布才是又多又好。
有看中的布匹余員外就會留下一半的錢,等回來的時候再付另一半的錢。
若在先前余員外打死也不敢這么做。
碰到一個耍賴的,貨財兩空。
現在有了蘇家,這就不用擔心了,蘇家也是這么做的。
蘇家和沿途官員關系都好,有人賴賬衙門的人立刻就來了。
“開飯了,開飯了,來福,來福啊……”
蘇懷瑾看著余令忍不住道:
“你的小名叫來福?”
余令咬著牙道:“咋,不好聽?”
蘇懷瑾憋著笑,轉過頭,低聲道:“沒,好聽著呢……”
“你的小名是啥?”
蘇懷瑾深吸一口氣,淡淡道:
“福雞~~~”
余令聞言瞬間就平衡了。
果然啊,人生的痛苦需要比對,當一個人比你過的更苦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那一點苦不算什么。
福雞,嘿嘿,福雞,福坤~~~
想著,余令的肩膀和手就忍不住動了起來。
蘇懷瑾皺著眉頭,他能感受到余令很快樂。
但就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快樂。
“這是什么養生之法?”
“蘇珊六氏,想學么?想學我教你啊......”
“先吃飯~~”
隊伍吃的是“大鍋飯”。
領隊的蘇家人很有經驗,他知道出了城門之后大家都一體的。
這一路雖并無危險……
但絕對不能開小灶。
在富饒的天津衛,此刻也到了吃飯的時候。
在河流上漂浮的的一艘破船里,和尚、道人、半仙齊聚一堂,圍爐而坐。
爐火上的大鍋里煮著不知名牲畜的五臟六腑。
在爐火的烘烤下,咕嚕咕嚕的冒著氣泡,暗紅色的血水翻滾。
這一群人面色莊嚴,閉眼禱告,細看之下卻處處透著詭異。
隨著咕咕的氣泡聲,禱告的語速越來越快,聲音越來越大。
“近來饑年……
官府割我教眾人頭用,吮我等之腦。
我方倒,他們刀攢割立盡者;亦有割肉將盡而眼瞪瞪視人者……”
“我教順應天地,摧伏眾魔,白蓮花開,普度群生,彌勒下生,明王出世。
淤泥源自混沌啟,白蓮一現盛世舉。”
聲音停歇,慧心緩緩地睜開眼:
“我不食人!”
眾人突然齊聲怒吼了起來:
“人將食我!”
慧心伸手從大鍋里拿出一臟器,狠狠的咬了一大口,汁水四溢。
慧心的臉也變得猙獰了起來:
“起事!”
眾人也把手伸到大鍋里,學著慧心的樣子,從大鍋里拿出一臟器,放到嘴邊狠狠的撕咬一口,齊聲道:
“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