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頭有喜有痛的瑾王,在皇帝跟前哭得像個孩子。
回過神的皇帝,為自己剛才那點疑忌心生了慚愧。
看到兒子受了傷又哭成這樣,不禁酸了鼻子。
這是他唯一嫡子,本寄予厚望,卻遭受厄運殘了肢。
殘了肢就算了,還無后。
老天爺實在對他太過殘忍。
現在峰回路轉,竟然有著這樣的意外之喜。
他起身要扶起兒子:“莫哭莫哭,這不是好事么,孩子呢?怎不帶來給朕瞧瞧?”
瑾王的嗚咽聲頓住,悲喜交加的臉,瞬間變得憤怒。
“父皇,兒臣求父皇為兒臣失而復得的女兒做主!”
他不但不起身,還磕起了頭。
皇帝一聽這話就知道還是有了幺蛾子。
“怎么回事?快快說來?!?/p>
于是瑾王把事情一一道出。
二大師怎么撿到他女兒,怎么帶著長大,以及怎么想法子為她尋找身世真相。
接著就道出女兒被安家女欺凌,被打了不敢出門還做噩夢,現在還被安家女害得渾身是傷昏迷不醒。
皇帝聽得驚呆了,“竟然是那個小丫頭!”
他有印象。
離驚丫頭入宮都著的那個小師妹,竟然是他們皇室血脈。
“是的父皇,兒臣已經親眼核實過,那孩子腳上有顆紅痣,跟王妃說過的一樣,不會有錯。”
皇帝沒有懷疑有錯。
鄭家丫頭沒有必要騙人。
他只是太過意外這樣的機緣巧合。
“安家女竟敢如此惡劣猖狂!”回過神的皇帝頓時大怒。
原就因著安家女欺負鄭家女,對安國公府的家教有了不滿。
現在更是怒火加劇。
竟然禍害到皇家血脈。
一個國公府,真當能凌駕所有不成。
觸及到皇家血脈,沒有不知不罪之說。
皇帝對安國公府生出了極大的厭惡。
”父皇,安家女枉顧律法囂張跋扈至此,背后成因需要深思。”
論身份,皇子公主要比一個公府之女尊貴得多。
但他們這些皇族都沒有這般無忌憚的欺凌伯府家眷。
安家人敢如此,不可只當女孩兒間的矛盾來處理。
本想立馬下令緝拿安家女的皇帝,聽了此話若有所思,片刻后讓瑾王起身商議。
父子兩人夜談到天色微亮,順便說了山原縣的事。
為二兒子氣過了的皇帝,對結果毫無意外。
“交給小七處理也好,他也該歷練起來了?!?/p>
皇帝已經一臉疲色,“去跟你母后說一聲,她因為你沒個孩子,這些年心里落下不少郁結。”
有個孫女總算有所慰藉。
“是,兒臣一會就去給母后請安。”
皇帝拍拍他手臂,流露出為父之慈:“等孩子好了,帶她入宗蝶,你的孩子該身份高于他人,不能讓她白受那么多苦?!?/p>
“兒臣謝父皇疼愛,也謝父皇不責之恩。”瑾王再次紅了眼眶。
“情有可原,去吧!”
“嗯?!辫醺嫱硕觥?/p>
坤寧宮的皇后已經收到兒子連夜見駕,還夜談不出的消息。
她有些心神不寧的等著兒子來見自己。
這些天,又是恭王出事,又是處斬前朝余孽,又出了安家女禍害鄭家女的事。
一件一件的,朝堂內外都沒個安穩。
后宮自然也人心緊繃。
瑾王踏著晨曦來到坤寧宮,給母后請了安。
皇后看到兒子頭上包扎著白布,眼睛泛紅,頓時心疼不已:“這又鬧的什么事,竟讓你如此奔波疲累又難過?”
“母后!”見到自己母后,瑾王依然難掩情緒,笑中帶著淚。
“母后,兒臣要告訴您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瞧著兒子的異常樣,皇后無法輕松。
帶著壞消息的好消息,那就不算好。
“什么消息,都說來聽聽?!被屎筇嵝恼裆?/p>
一刻鐘后,坤寧宮響起皇后娘娘的哭聲。
似悲似喜,又有憤怒哭罵。
那個孩子,那個被安家女打過欺負過,還禍害至昏迷的孩子,竟然是她的親孫女!
她竟然有親孫女!
皇后娘娘的情緒是喜悲怒的撕裂崩潰。
抱著兒子哭得讓不明真相的宮人們大驚。
好不容易平穩了情緒,皇后娘娘狠了神色:“皇兒,安家該動一動了。”
安國公府仗著祖功,仗著安貴妃,這些年是越發的得意忘形。
大概認為將來會更顯赫,架勢都提前擺起來,暗中拉攏不少人站位。
安貴妃仗著有個四肢健全的兒子,在后宮也處處收買人心。
雖然不敢在她這個皇后跟前耍威風,但暗下少不了各種謀算。
“母后說的是,該動了。”瑾王肅然回應。
盡管心中為女報仇之念猶如烈焰竄騰,但把人逮來一刀砍死泄憤太過便宜她。
仇要報,更要盡所能的深報。
報到他十世百世翻不了身才真正解恨,又解禍患。
鏟一府勛貴,且是公府勛貴,需要點準備。
看出兒子有把握,皇后放了心。
隨即又想到那個長得漂亮乖巧的孩子,眼里又涌上了淚。
“那孩子,太遭罪了!”
被當做棄兒孤兒在道觀長大。
回京又屢屢因為長得漂亮被人嫉恨禍害。
幸好遇到鄭家女,要不然哪還有命在。
她忍不住打了一下兒子:“你真是害苦了她們娘倆??!”
居然讓王妃婚前有孕,婚前有孕就罷了,還不管不顧兩年多。
雖然是因為殘肢打擊過大,但一句話就能讓人帶來京都的事,非要等到自己能接受斷肢之痛才肯把人親自尋回。
真真是不知身為女子的艱難。
瑾王低頭認錯:“兒臣之錯,悔之莫及?!?/p>
“快回去把消息告訴王妃,讓她放心,我們定會為孩子報仇,絕不會讓人欺了她還能好過。”
“是,兒臣這就回府。”瑾王躬身告退。
皇后紅著眼睛送他到門口,還不忘叮囑:“跟王妃好好說,莫讓她再傷著了?!?/p>
“兒臣知道。”
瑾王匆匆出宮回王府,路上遇上官員見禮只點頭回應。
看到去了山原縣辦案的瑾王竟然回了京,有人知道恭王的事要水落石出了。
有官員感嘆,牢房很快又要塞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