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離驚看到戚家母女狼狽而走就瞇了眼。
戚家長女她是第二次見,此女心比天高,她是知道的。
只是沒想到,現在還不死心的留在京都。
瞧著那氣運,比首次觀測時還要差。
又是一個把自己折騰到不慘不罷休的自詡聰明人。
聽著大人們含帶玄機的話,鄭唯秀悄聲跟三姐咬耳朵:“我覺得嫂子那姐姐心性有點像咱們家大姐。”
都是不為自家名聲著想的自私鬼。
去年花宴都被教訓過了,才過兩月又出來蹦跶。
這不是給人當靶子來噴嘛。
“確實有點半斤八兩。”鄭唯荷回以低語。
“你們在說什么?”善若湊過來低聲問。
“說嫂子的大姐不是個好。”鄭唯荷悄聲應她。
“嫂子的娘也不是個明事理的。”鄭維秀一臉嫌棄。
嫂子那么好的人不疼,偏生疼個一看就是不懂事的嬌兒。
這點戚母就比不上她們嫡母,還是她們嫡母能辨是非好歹。
善若聽了連連點頭:“我也覺得嫂子家人不好,一點都不心疼嫂子,還給她氣受。”
“是吧,我們也覺得是這樣。”
“剛才走得跟逃似的,真丟人,好在今日嫂子沒跟我們來賞花!”
沒來就不用看她娘家的丟人樣了。
省得鬧心。
這仨就如密謀什么似的,擠一堆頭碰頭的“家長里短”。
鄭離驚卻被昌王妃拉著問各種。
什么時候有空,可不可以給她家孩子看看今年運勢什么的。
還有她娘家親戚想請幾張符箓,還想請她給看看身體查查有無病灶。
昌王妃這么問上,其他那些宗親勛貴也圍過來請求各種了。
甚至有人直接想讓她幫看看最近可有阻滯。
被擠到一邊的郭氏,想幫都幫不了女兒。
看著她被人圍著問各種,她都替女兒煩惱了。
瑾王妃本來想聽聽女兒跟人說什么說得那么起勁,看到這樣,直接走過去拉走鄭離驚。
“今日她是陪我們來賞花的,可不是開道壇給你們解惑。”
瑾王妃出手,沒人敢攔。
只有昌王妃不滿的嗔她一句:“五弟妹你都有女兒陪你賞花了,讓二大師陪我們這一陣又怎樣。”
“不怎樣,你們算算這丫頭回京至今立了多少功吧,她可有得閑的時候?”
這話問得眾人都不知要如何回答。
瑾王妃話語很直接:“她今日好不容易出來放松一下賞花踏青,讓她歇歇腦子就當是積德了。”
求符算命請道的話什么時候不可以,非要在賞花節上讓人沒點清閑。
瑾王妃這般說了,昌王妃自然不好再勉強。
只能笑著道:“那等二大師得了閑,咱們再請她過府吃茶聊聊。”
鄭離驚拱拱手,什么話也沒應,就被瑾王妃拉著走了。
瑾王妃一力擋下所有,有人有意見也得憋著。
“娘娘威武!”鄭離驚由衷的感謝。
她不是不能脫身,而是她再怎樣也得顧忌著這些身份地位都在她之上的人。
二大師的名頭并不能讓她在宗親勛貴面前無禮放肆。
但瑾王妃可以。
皇室中身份地位比她高的人不多,有也是那些算輩分的人。
以瑾王在朝中的舉足輕重,敢給瑾王妃臉色的人幾乎沒有。
她這一拉,輕易的就能讓她脫離圍困。
著實利落。
瑾王妃呵呵一笑,“我也就這點用,有人仗勢欺人,我能仗勢拉人。”
有王爺在背后撐腰,她確實無需顧忌太多。
郭氏和鄔氏聽得這話都笑。
若不是相交深了些,誰能知道這位長相絕美的瑾王妃,看起來清冷端雅,實際也有爽利的一面。
一群人恢復清靜,來到另一處觀景佳處,目之所及都是玉白色的杏花。
高矮起伏的山坡上繁花似錦,杏樹下游人穿行,春光極為爛漫。
“咱們就在此處野餐,日頭正好曬不到。”
走累了,尋個地兒,吃點帶出來的美食,這花節才過得松快。
眾人在有大松樹遮陽的石臺上,盤高望下的就著繁花美景吃著糕點喝著甜湯。
再聊些閑話,美哉樂哉!
善若靠在師姐身邊,最是放松。
“師姐,等回岳山,我要把我那些玩夠了的玩具帶去草堂放著,好讓里頭的孤兒們也有得玩。”
“極好,到時我讓安哥兒也收拾一批出來,都帶去。”
還不知她們要去岳山的瑾王妃愣了,“你們打算什么時候去岳山?”
善若這才記起自己還沒跟母妃說這事。
她連忙說道:“母妃,我們年前就說好了,三月份就回一趟岳山。”
那是她們長大的地方,且凌云觀跟她們有著非一般的香火情,是不能斷的根。
“那我跟你們一起去。”瑾王妃幾乎沒多想的決定。
“母妃去看看你長大的地方,順便感謝凌云觀對你的照顧。"
"啊?母妃也要去啊?”沒把母妃納入行程的善若,有些不知所措的看向師姐。
鄭離驚笑了,“王妃娘娘想去就一起去,就當出門散散心。”
“說得沒錯,你父王也會同意我陪你去的。”
瑾王妃揉揉女兒的臉,并沒有惱她把自己落下沒考慮在內。
鄔氏看向堂妹,意思你呢,也去嗎?
郭氏搖頭:“我就不去了,家里要我看著呢!”
她去的話,那大女兒還不得以為家里牽掛她放心不下她。
必定又要以此來鬧騰,不會安心的在道觀待著。
更何況,家里大兒媳有了身孕需要她看護著點。
二女兒也不會同意她去的。
鄭離驚確實不會同意母親跟隨。
馬車顛簸的辛苦,康健的人都不好受,況乎身體不好的人。
沒必要折騰耗損。
鄭維秀有些遺憾自己的傷三月份還沒好,不能跟著去見見岳山風景。
但鄭唯荷不想出門遠游。
二姐又要離家一段時間,而她的終身大事二姐還沒給掌眼。
想到此她內心不免有些擔憂。
游玩了大半日,一行人才準備打道回府。
下山時,鄭離驚遇到了魏家兩姐妹。
但這回不止魏家姐妹倆,浩浩蕩蕩一群人,其中有位儒者有些眼熟。
善若眼利,認出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