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濤洶涌,道人騰龍。
只是兩個字,就仿佛代表著天地偉力一般,李輔國的面色稍稍有些凝滯了,李亨性情多疑,涉及到【泰山】之力,哪怕是近臣李輔國也不會說。
雖然不說,但是卻要讓李輔國完成任務。
這樣的性情,自小就生得極丑,被母親放棄,送去當宦官的李輔國反倒是能貼心地完善,看著那蛟龍波濤洶涌,李輔國眼底的驚懼之下,也有冷意。
瞥了一眼那邊的高適。
在沒有名將率領的情況下,只是單純的士兵精銳和玄官,是難以在水面上完成討伐水神的職責的,但是,這道人乘龍來,逼停了太上皇的船,已經算是絕對的挑釁。
這種情況下,高適,你會不會出手?
驅虎吞狼。
周衍道人,就讓我來看看,你到底是什么想法,就以我來當做棋子,來引你入局。
他畢竟不只是單純阿諛之輩。
但是局勢的變化卻往往和陰謀之輩不同,那少年道人盤膝坐在龍首之上,目光卻絲毫沒有往這邊看,仿佛暗殺的三名梅花內衛,就像是石頭打落水面,泛起漣漪而已。
少年道人伸出手,目光看向李隆基。
“三郎,走得這樣快?!?/p>
“卻也不和貧道道個別?!?/p>
裹挾大勢,恢弘出場,卻又舉重若輕,沒有以李亨必然知道的府君身份,來去和一個小小的閹人對峙,甚至于不放在眼底。
既表露了自身的實力,卻又不會破格,比起有類忍氣吞聲的不動聲色,這樣的手段舉重若輕,已不再是最初的那個少年游俠。
李隆基頗欣賞,于是放聲大笑,指著那在這個時候,還要在口頭上占自己便宜的道人,道:“哈哈哈,難得你來相送,我這里的早就準備好了?!?/p>
他抬手指了指旁邊,桌子上放著一壺酒,兩個青玉杯。
他早就推斷出了周衍的選擇和反擊。
即便是導致了安史之亂,他仍舊是勘破一切,覺得一切都在手中的,大唐神靈一般的君王;而卻偏是這樣的倨傲和從容不迫,才導致了一切的災難產生。
周衍伸出手,流風駕馭,周衍用御風的方式把一杯酒牽引到自己的手中,周圍有風化作障壁,遮掩了他們兩個人,李隆基拿起酒盞,笑罵道:“你這道士,來得倒是囂張跋扈?!?/p>
周衍道:“李輔國派了三個殺手。”
李隆基道:“你沒有當場對他出手,倒是長進了?!?/p>
周衍道:“我就一個八品境,這船上藏著不少士兵,就算是借助敖老的手段,最后怕也是兩敗俱傷,反倒是露了怯,況且,對面兒真正的又不是這死太監?!?/p>
李隆基大笑,伸出手指著周衍指了指。
“你小子?!?/p>
“鬼精鬼精的。”
“是我那好兒子啊,你對李輔國這一枚棋子出手,就好像破了格,他是知道你是泰山府君的,但是他的性子,終究有些軟弱多疑,不確定你根基的情況下,不會大動干戈。”
“這臨走了,多少教你一教?!?/p>
“我說你不是泰山府君,是不要讓你失去自我,但是這天下局勢,你要切記切記,涉及泰山,山神,仙神品的事情,不要忘記泰山府君之格,墜了格的話,則萬物可欺。”
“非仙神的事情,則要記住,定諸心神,做你這游俠兒該做的事情,萬事萬物,也不過只是一心而已?!?/p>
周衍看著眼前老者,倒是難得客氣一聲,道:
“受教了。”
李三郎大笑。
拈著酒盞,又道:“不過嘛,我那兒子的性子我也知道,就算是你隨著李輔國回去,他也不會把你怎么樣,他首先是個皇帝,然后才是修行者。”
“上三品仙神之路太過于虛無縹緲,國運加持的四品,已經能夠算是當世的所向無敵,他在心底當然還會渴求突破,但是也會將你穩住?!?/p>
“大概率會在宗室女子中,選擇和你年歲相仿的?!?/p>
“然后和你聯姻?!?/p>
周衍道:“我可沒興趣娶公主之類為妻。”
李隆基深深看著他,微笑道:“算了,算啦,我李家女兒天姿國色,各個性情非凡,你這般性子的,怕是兩個人得要打起來。”
道士冷笑嘲笑:“激將法?有個卵用!”
李隆基得意洋洋:“是你未見我李家女兒?!?/p>
周衍打量著他,嘴角勾起,然后道:“你和楊貴妃若是有女兒的話,我可以勉為其難考慮一下?!?/p>
李隆基的笑容凝固。
周衍的嘴就和周衍的性子一樣,從來沒慣著他。
一老一少又對視著,如果不是外面還有李輔國這個共同的對方棋子在,怕是當場開始互毆,李隆基握著拳頭,氣呼呼道:“算了,算了,你小子往后不要后悔?!?/p>
周衍小小豎起中指,道:“后悔的話老子是狗。”
李隆基罵罵咧咧:“反正,你的身份往后多有不適的,去樓觀道,就改頭換面,做個道人,好歹以后行走天下方便些?!?/p>
李隆基頓了頓,道:
“另外,兵家法脈雖然好,但不要過于追求?!?/p>
周衍看著李隆基。
李隆基斟酌著,拈著杯盞,道:“七**脈,每一條法脈的目標,都直指上三品的仙神之境界,但是就連餐霞樓的胡紫陽,也只是困在四品,軍神,佛門高僧皆如此?!?/p>
“當年秦皇收天下法脈典籍,融會貫通,登臨飛升。”
“留下了七座法脈?!?/p>
“秦皇融會貫通了七座石碑才踏出那一步,單純一條法脈,如何能做到那么所向無敵呢,況且,現在這個時代的七**脈,都是歷代前輩,推陳出新而成。”
“這當然大有好處,讓我人族玄官的道路越發清晰?!?/p>
“但是,這也讓法脈本身摻雜了太多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修此法脈,前面走得快,但是想要超越前人的難度也大?!?/p>
李隆基這一次是真的在指點,周衍道:“有何見教?”
李隆基道:“兩條路?!?/p>
“第一,去看看這七**脈石碑的原典,既要學這歷代宗師整合的法脈剖析,在這之后,也要觀這原典,兩相印證,才有可能走出那一步,踏足上三品。”
“第二,尋找秦皇七大石碑之前的法脈寶物。”
周衍沉思,李隆基伸出手,寬大卻又有了許多皺紋的手掌握住,在少年道人的頭頂輕輕錘了一下,灑脫笑道:
“你不懼怕我,不被泰山府君的名號拘住,豈能夠被【秦皇】這兩個字,被那七**脈拘束?。浚 ?/p>
“什么是仙神品?”
“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解釋,歷代宗師為了這個境界,寫出了多少的典籍?那李太白心境灑脫無上,卻又困頓于五品境,可知為何?”
周衍看著眼前的大唐圣人。
李隆基拈著酒盞,道:“我曾走到過世上頂峰,也曾經墜下深崖,所以對這仙神二字,倒是有個想法,小道士,你若是有興趣,可愿意聽聽我的見解?”
周衍注視著眼前的老者,拱手道:“請?!?/p>
李隆基灑脫大笑數聲,道:
“所謂仙神品,不過三個字?!?/p>
“曰——無拘束!”
“皇帝是最難打踏出那一步的,李太白天生狂傲,卻又因為年少的經歷,執著于官位,朝廷官場里那些規矩,和他的秉性彼此根本不協調,怎么可能真正表里如一,無拘無束?”
“就這三個字,拘住多少人來?!?/p>
周衍注視著眼前的老者,道:“周衍,謹受教?!?/p>
李隆基注視著周衍,輕聲笑道:
“你,想要回到你的時代嗎?”
少年道人瞳孔劇烈收縮。
流風轉移,這聲音就只是周衍和李隆基兩個人能聽到,這老邁的君王道:“我能看到你身上并無來處,不在此人道氣運之中,但是卻并不排斥?!?/p>
“若非來自于過去,便是來自所謂未來之來。”
“你對朕,毫無這個時代之人該有的敬畏,那看來,并非我大唐子民?!?/p>
周衍瞳孔劇烈收縮,忽然就懂得了妖精山靈的跟腳被人道破的時候,心中是何等的洶涌,背后汗毛都要炸開來了,死死盯著眼前這皇帝。
李隆基袖袍翻卷,垂眸道:
“無來處之來,無去處之去。”
“朕,也想要來看看,你這個【沒有來處】的人,得了【泰山府君】的位格,能走到個什么位置,就當做,是朕最后給這天下的一股力?!?/p>
“你的身份,朕會帶入墳墓之中?!?/p>
“周衍,這方世界,這天下萬民,由你去看看吧?!?/p>
周衍看著眼前這行將就木,卻意氣風發的老者,無論氣魄,眼力,還是凌厲之氣息,都足以稱為周衍來到此世見到的第一人之人。
難以想象啊。
即便是從巔峰滑落下來,再度覺醒的時候,仍舊秉持有如此的氣魄,這樣的人,在其最為意氣風發,少年飛揚的少年時代,該是如何的鋒芒畢露,如何讓眾人追隨。
他也曾經是一整個時代的核心,曾經是無數故事的主角。
如今,他老了。
周衍道:“那么,你要去何處?”
李隆基伸出手掌,按在周衍的肩膀上,兩個人,一個看著繁華的人世間,看著長安城,看著那蠅營狗茍,另一個看著千山萬水,看著樓觀終南,看著那妖怪仙神。
李隆基微笑道:“朕說了,朕還有最后的一戰?!?/p>
“李亨是我的兒子,但是卻以百姓為代價,讓異族出兵,最后的最后,即便是此身已經衰老,但是,道士,我至少可以保證,我們兩個人在同一年死去的可能性。”
“就讓朕,最后再終結一次天下之敵?!?/p>
“到時候,你來長安城。”
“取走那一枚泰山的道果?!?/p>
周衍道:“我可未必想要去見到你?!?/p>
李隆基笑:“我有靈丹妙藥,瓊華玉露,諸多靈果靈藥,你不要吃?”
周衍嘴角扯了扯:“不吃?!?/p>
李隆基放聲大笑:“不,不,你一定會去見朕,不信的話,咱們可以打個賭,另外,朕還給你留下了一個禮物,想要和你交換一物?!?/p>
李隆基拍了拍手。
流風散去,讓高力士取東西來。
拿出一個大概有手臂那么長的匣子,遞給周衍。
要交換周衍身上,雷海青的琴弦,李隆基道:“他是我的故人,我先要將他的琴弦上靈性,和他的尸首埋葬在一起,就請你答應我的要求?!?/p>
周衍問過了雷海青,將這琴弦遞給了李隆基。
李隆基將匣子扔給周衍,道:
“里面是一把劍,給你當做防身?!?/p>
周衍重新回到涇河龍君的頭頂,看著那水波騰云,李隆基負手而立,鬢發飛揚,低聲吟唱詩句:
“劍閣橫云峻,鑾輿出狩回?!?/p>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
“灌木縈旗轉,仙云拂馬來?!?/p>
“乘時方在德,嗟爾勒銘才!”
這蛟龍遠遠去了,氣勢洶涌無比,這個時候才有人詢問,此龍是何物,李隆基看著那遠去少年道人,拈著酒盞,走到了人生結局的君王,仍舊促狹,微笑道:
“此龍,乃我當年養在興慶池中,今來送我?!?/p>
高力士無奈長嘆息。
圣人啊,您的嘴巴怎么比年少時候還輕佻了?還去撩撥那道長,遠遠看到龍首上少年道人轉身,伸出一根手指,罵罵咧咧的。
李隆基似乎得意極了,放聲大笑起來。
少年意氣,中年得意,老來失意,皆付一笑中。
【上行至嘉陵江,乘舟將渡,見龍翼舟而進。侍臣咸睹之。上……顧謂左右曰:“此吾興慶池中龍也?!泵跃莆瞩?,上親自祝之。龍乃自水中振鬣而去?!?/p>
————《宣室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