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罕的金色狼頭纛如同沉重的鐵幕,死死壓在太原城灰暗的天空上。
臘月十八日的朔風卷著雪沫,抽打在女真左路軍連綿不絕的營壘上,發出嗚嗚的悲鳴,女真大軍正式開始圍城。
太原被冰冷的鐵鏈層層鎖住,深壕如巨蟒纏繞,諸多咽喉被扼斷,鎖城法如同巨獸的獠牙,要將這座不屈的雄城連骨帶肉磨碎吞盡!
太原以北,三晉大地已是修羅煉獄。
樓板寨、云內寨、陽武等寨子或破或降。
崞縣的血跡還未干透,忠魂的怒吼仿佛還在風雪中回蕩,代州西路都巡檢使李翼與縣令李聳、縣丞王唐臣、縣尉劉子英、監酒閻誠、將官折可與同死之。
五臺山的梵音被屠夫的狂笑徹底淹沒。
雁門縣、崞縣、五臺縣、繁畤縣,一座座曾經人煙稠密的縣城在金兵的鐵蹄下化為焦土。
屠城!
五臺縣的街道被尸體堵塞,崞縣的井水染成暗紅。
百姓如同牲畜被驅趕著填平護城河,守城者的尸體被肆意肢解懸掛,寺廟千年銅像被粗暴熔鑄成殺人利器,晉祠的守護神祇在烈火中扭曲哀鳴!
金人鐵騎四處擴散,攻伐陽曲縣、太谷縣、榆次縣、壽陽縣、盂縣、交城縣、文水縣、祁縣、清源縣、平晉縣等地,各地狼煙四起。
就在這片浸透鮮血的焦土上,反抗的火種從未熄滅,反而在絕望中爆發出驚心動魄的力量!
甚至超乎了智者谷神的預料。
崞縣守城戰中,鐵匠張鐵錘熔盡最后一塊農具鑄成的長矛,帶著滾燙的仇恨刺穿了三個敵人的咽喉,才在一片雪亮的刀光中被剁成肉泥!
太行山的溝壑間,梁興散盡家財,毀家紓難,聯絡著獵戶、農夫、潰兵甚至江湖豪客。
山林成了他們的獵場,金兵的補給隊、斥候隊頻頻遭遇致命的冷箭和伏擊,每一次成功的襲擾,都讓金兵暴跳如雷,也讓絕望的河東百姓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火光!
更多的無名英雄涌現,獵戶的毒箭從樹冠悄無聲息地射出,江湖客趁著夜色抹掉哨兵的脖子,農夫在井水中投下致命的毒藥,將闖入家門的金兵引入布滿尖刺的陷阱。
整個太原谷地,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個村落,都變成了龐大兇獸腳下布滿尖刺的荊棘叢!
每一天,每一刻,都有金兵在看不見的角落里倒下,每一車糧草被焚毀,都讓粘罕南下汴梁的時間推遲一刻!
粘罕,這位滅遼戰爭中淬煉出的女真頭號統帥,他麾下的左路軍,是金國真正無可爭議的“鐵拳”!
這是十年滅遼淬煉出的百戰鐵軍!每一個猛安謀克戰士,都是自幼在白山黑水間與虎狼搏殺的精銳。
統帥粘罕,冷酷如冰,嗜血如狼,用兵狠辣無情,尤擅攻堅,意志如鐵石般堅硬。
帳下將領堪稱可怕——完顏婁室指揮入神,每一次用兵堪稱經典;完顏銀術可悍勇無畏,如出匣的兇刃;
谷神智計百出,如幽深的寒潭;還有兇殘暴戾的突合速、完顏活女,這支軍隊的核心,是真正的女真本部精銳,遠非東路軍可比!
他們本該如同下山猛虎,直撲汴梁,撕碎那個繁華而腐朽的王朝心臟!
可現在,這只猛虎被死死地拖在了河東的血沼泥潭之中!
粘罕的煩躁幾乎肉眼可見。
他能感覺到,這只所向披靡的鐵拳,每揮動一次,都陷入粘稠的血肉泥潭,被無數看不見的堅韌藤蔓纏繞、撕扯、消耗。
每日的傷亡報告不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實實在在削弱著他的鋒銳!那些泥腿子、賤民的抵抗,如同附骨之疽,讓他的大軍動彈不得!
南下汴梁?太原未下,遍地烽煙,如何能走?分兵?
那只會讓河東的抵抗之火燃得更旺,甚至可能反噬他這條深入的大龍!
粘罕第一次感受到一種憋屈的憤怒,這不是面對遼國皮室軍堂堂之陣的壓力,而是被無數螻蟻撕咬、鮮血不斷流淌的持續虛弱感!
他只能將怒火百倍傾瀉在那些敢于反抗的州縣和百姓身上,用更瘋狂的屠戮來震懾,卻只能激起更頑強的反抗!
粘罕的精銳左路軍,被河東軍民以血肉之軀,硬生生筑起的血肉長城,死死釘在了太行山、呂梁山下!動彈不得!
而東路的完顏宗望(斡離不),這位“二太子”率領的所謂右路軍,其戰斗力與西路軍相比簡直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宗望的六萬大軍,看似旌旗招展,鐵騎如云,實則外強中干!
核心女真鐵騎有多少?
不過區區萬余!其余皆是裹挾而來的契丹降兵、渤海、奚人、高麗仆從,以及那臭名昭著、唯利是圖的郭藥師常勝軍!
這些軍隊打順風仗、劫掠奸淫時如狼似虎,一旦遭遇硬仗、傷亡慘重,極易崩潰甚至倒戈!
更致命的是,為了追求兵臨汴梁的速度快感,宗望犯下了兵家大忌,孤軍深入,后方空虛!
他的前鋒確實已抵達黃河北岸,遙遙威脅著汴梁,但他的根基呢?
河北廣袤的土地,他根本沒有力量真正控制!只是像蝗蟲一樣席卷而過,留下幾個象征性的降兵維持秩序,脆弱不堪!
他的補給線如同一條被拉長到極限的細線,從燕京經由真定、邯鄲一路蜿蜒南下,漫長而脆弱!
每一寸都暴露在攻擊之下!而他真正能用于圍攻汴梁的核心機動兵力,經過沿途分兵駐守、損耗,早已大打折扣,絕非紙面上的六萬之眾!
此刻!就是此刻!
粘罕被河東軍民用命拖住!大宋舉國之力,只需專注對付宗望一路!而且是對付最虛弱、最致命的這一路!
有遠見的人已經望到這一幕,皇城司探子拼死傳遞消息,也有諸多不甘心亡國的契丹人在暗中伸出援手,將足以扭轉乾坤的消息送上趙佶案頭。
金宋兩敗俱傷,便是他們復國的時機!
汴梁皇宮大殿上,李綱的雙眼通紅,手指重重砸在地圖上宗望那條細長的補給線上:“官家!粘罕困于河東,寸步難移!宗望孤懸河北,后路空虛!若他敢渡河,此乃天賜良機!千載難逢!”
他的聲音因為激動而顫抖:
“西軍!速調西軍!”
他指向地圖上的潼關,“種師道老將軍!姚古將軍!盡起我大宋最精銳的秦鳳、涇原、熙河勁卒!星夜兼程,出潼關,直插洛陽!然后,像一把燒紅的尖刀,狠狠捅向宗望的后路,直奔黃河北岸渡口!斷了他的退路!把他這只瘸腿的狼,鎖死在黃河南岸!”
西軍哪怕再是伐遼失敗,其戰力也絕非汴梁禁軍可比!
“河北!點燃河北!”
李綱的手指又重重戳向河北大地,“多少忠貞義士仍在抵抗!告訴他們,朝廷沒有忘記他們!燒金賊的糧草!斷金賊的道路!殺金賊的走狗!讓宗望的屁股后面,處處烽火,夜夜驚魂!”
“汴梁!”
李綱猛地轉身,目光灼灼地盯著御座上的趙佶,“官家!此刻當乾綱獨斷!任命臣總攬城防及城外戰事!集結京城所有禁軍、廂軍、敢勇民兵!打開武庫,武裝百姓!我汴梁百萬軍民,同仇敵愾!只待西軍兵鋒逼近,河北烽煙四起,宗望軍心大亂之際,臣當親率大軍,出城迎戰!
與西軍前后夾擊,將完顏宗望這頭紙老虎,連同他那支烏合之眾,徹底碾碎在黃河岸邊!”
李綱的聲音如同洪鐘大呂,震得殿宇嗡嗡作響,“此戰若勝,宗望授首,東路軍灰飛煙滅!粘罕聞訊必膽寒!河東之圍自解!我大宋國威重振,中興可期!官家!此乃扭轉乾坤,再造社稷之戰!不可猶豫啊官家!”
朝堂之上,立刻喧鬧!
主戰派熱血沸騰,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然而,陰影無處不在!
中書侍郎(副宰相)張邦昌那張白胖的臉瞬間失了血色,尖利的嗓音幾乎要刺破屋頂:“李綱!你…你這是要陷官家于萬劫不復!金兵勢大,野戰無敵!粘罕雖一時受阻,破太原只在旦夕!宗望大軍就在河北,渡河旦夕可至!
你讓西軍精銳遠離根本,長途奔襲,萬一有失,陜西危矣!讓將士們出城浪戰?萬一…萬一汴梁有失,誰來擔這潑天大罪!你這是禍國!是拿江山社稷做賭注!”
趙野等主和派如同應聲蟲,紛紛附和,涕淚橫流地描述著金兵破城后的慘狀,好似李綱的方略才是毀滅的根源。
宰相(首相)王黼更是憂心忡忡地補充:“西軍乃國之柱石,若傾巢而出,西夏趁虛而入,又當如何?此計太過行險!”
門下侍郎(副宰相)白時中,反對組織抵抗,主張立刻求和,振振有詞表示開戰就是禍國殃民,只有求和才能致太平。
(趙佶在政和二年(1112年)改革官制,仿照《周禮》更改宰相名稱——太宰原“尚書左仆射”居首相之位,總領政務。少宰原“尚書右仆射”副首相,協助太宰。門下侍郎、中書侍郎等都是三省長官都是副宰相。)
澶淵之盟成事在前,宋真宗被他夸上了天,儼然比漢武唐太還光耀史書,畢竟那些皇帝是真會打仗的。
而作為百姓的良心,拜讀仁義禮智信的士大夫,孔圣人的門徒。
那是千萬不能開戰致使民眾承受戰爭的苦痛!
浪子宰相,時任少宰的李邦彥甚至在唱戲曲,咿咿呀呀,曲意都是息兵罷戰,共享太平。
唐恪、趙野等人再三喝彩,紛紛要求朝廷派人前去犒軍議和,誓死不開戰,要求嚴懲主戰派!
一天到晚只知道打仗,根本不知道兵鋒過處,何等慘狀,不能讓那群賊配軍禍害百姓!
主和派勢大,幾乎占據了宰執位,而李綱只是個太常少卿(正四品,掌管禮樂祭祀)。
這種官職立主開戰,怎么看都有些莫名其妙。
趙佶臉色在龍椅上變幻不定,書案下,他的雙腿在微微顫抖。
這些天來,連畫畫寫字的心情都沒了,每晚必要找妃嬪緩解焦慮擔憂...
李綱描繪的勝利宏圖讓他有一瞬間的心馳神往,但張邦昌描述的“汴梁有失”、“潑天大禍”如同冰冷的毒蛇,瞬間纏緊了他的心臟。
粘罕…粘罕的大軍真的被拖住了嗎?萬一他明天就破了太原呢?
西軍離開陜西,西夏人打過來怎么辦?
宗望真的像李綱說的那么弱嗎?萬一…萬一戰敗了…他好似看到了汴梁城破,自己像那位好兄弟耶律延禧一樣倉皇逃竄的丑態,甚至被金人擄走的可怕景象!
不…不行!太冒險了!比起那看不見摸不著的勝利,眼前的“平安”更重要…
還是趕緊實施計劃吧!
官家的恐懼和搖擺,成了主和派最鋒利的武器。
朝堂之上,唾沫橫飛,忠奸難辨,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與立場。
時間,就在這無休止的爭吵、攻訐、恐懼和算計中,一息一刻地飛速流逝!
而此時,十二月十八,河北東路軍大營內,金軍抵達保州(河北保定),不克,此地已在河北腹地,背后就是所謂的宋遼防線,即雄州、霸州等。
十二月二十一,金軍圍攻中山府(河北定州),不克。
且斥候帶回的消息讓完顏宗望很是猶豫,河東抵抗激烈,粘罕進展緩慢!南下會師的計劃破滅了。
他這支孤軍,深入數百里,后方全是未真正降服的宋人和此起彼伏的義軍!補給線越來越長,越來越脆弱!
營中契丹降兵的眼神開始閃爍,郭藥師那廝又在打什么算盤?莫不會再次倒戈吧?
一股寒意,順著他的脊梁骨爬上來。
他第一次對自己的突進產生了強烈的質疑,探子將每一天宋庭內部的消息傳遞過來。若是宋廷此刻真按李綱說的,西軍出關,河北截路,那該如何是好?
他私下已密令心腹,若是情況不妙,做好隨時北撤的準備!他宗望,可不是粘罕那個一根筋的瘋子!
潼關之下,白發蒼蒼的種師道全身披掛,西軍健兒刀槍如林,戰馬嘶鳴,士氣如虹!他們翹首以盼,只等汴梁一道圣旨,便可如猛虎出柙,撲向東路軍那致命的后心!
老兵們摩拳擦掌,眼中燃燒著洗刷恥辱、建功立業的火焰!
“大帥!快請旨啊!戰機稍縱即逝啊!”副將焦急地催促。
種師道望著汴梁方向,布滿皺紋的臉上是深深的憂慮,他預感到,那道期盼的圣旨,恐怕不會來了……
太原城中,死守的張孝純、王稟,他們看著南方,眼中滿是期盼與焦慮:“朝廷…汴梁…你們看到了嗎?我們還在打!粘罕被我們拖著!動手啊!快動手啊!別辜負了河東的血!”
而河北各地抗金力量此起彼伏,狼煙四起!
宣和末年的大宋仍有扭轉乾坤的機會,一切只在于兩河百姓的死戰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