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買人心失敗
張飛因關(guān)公放了上流水,遂引軍從下流殺將來,截住曹仁混殺,忽遇許褚,便與交鋒,許褚不敢戀戰(zhàn),奪路走脫。
張飛趕來,接著劉備、孔明,一同沿河到上流。
劉封、糜芳已安排船只等候,遂一齊渡河,盡望樊城而去,孔明教將船筏放火燒毀。
曹仁收拾殘軍,就新野屯住,使曹洪去見曹操,具言失利之事。
操大怒欲令大軍一齊去取樊城,劉曄獻(xiàn)計(jì):曹操初至襄陽,必須先買民心(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先使人招降劉備。備即不降,亦可見操愛民之心;若備來降,則荊州之地,可不戰(zhàn)而定也。
操從曄言,便問:誰可為使?
劉曄推薦徐庶,操恐庶不復(fù)來。
曄料定徐庶若不來,貽笑于人矣。
操乃召徐庶至,令庶勸降劉備。
徐庶受命而行,至樊城,劉備、孔明接見,共訴舊日之情。
庶向劉備訴說曹操實(shí)情,劉備欲留徐庶。
徐庶表示:若不還,恐惹人笑,庶身雖在曹,誓不為設(shè)一謀,庶請辭(為虛名所累,終非智者)。
劉備不敢強(qiáng)留,徐庶辭回見曹操言:劉備并無降意。
二、真仁耶
操大怒,即日進(jìn)兵。
孔明向劉備獻(xiàn)計(jì):可速棄樊城,取襄陽暫歇。
劉備不忍棄百姓,孔明令人遍告百姓:有愿隨者同去,不愿者留下。
兩縣之民,即日號泣而行,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
劉備于船上望見,大慟,欲投江而死(成大事者,輕棄性命,不智!),左右急救止。
聞?wù)吣煌纯蓿瑒浼绷钤崎L催船渡之,方才上馬。
行至襄陽東門,劉備請劉琮快開門以救百姓,劉琮聞劉備至,懼而不出。
蔡瑁、張?jiān)蕪絹頂硺巧希耻娛縼y箭射下。
城中魏延輪刀砍死守門將士,開了城門,放下吊橋,讓劉備領(lǐng)兵入城,共殺賣國之賊!張飛便躍馬欲入,劉備急止之言:休驚百姓!(一將功成萬骨枯,戰(zhàn)場豈是兒戲!)
魏延只管招呼劉備軍馬入城,大將文聘與魏延交戰(zhàn),兩下軍兵在城邊混殺,喊聲大震。
劉備言: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備不愿入襄陽!(棄盟友不顧者,不可交也)
孔明借機(jī)獻(xiàn)計(jì):先取江陵為家。劉備從亮言,引著百姓,盡離襄陽大路,望江陵而走。
襄陽城中百姓,多有乘亂逃出城來,跟劉備而去。
魏延與文聘交戰(zhàn),從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盡,延乃撥馬而逃,卻尋不見劉備,自投長沙太守韓玄去了。
劉備同行軍民十余萬,大小車數(shù)千輛,挑擔(dān)背包者不計(jì)其數(shù),路過劉表之墓,劉備
率眾將拜于墓前,哭乞劉表英靈,垂救荊襄之民!
忽哨馬報:曹操大軍已屯樊城,即日渡江趕來也。眾將皆建議:暫棄百姓,先行為上。
劉備泣言: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備,不忍棄之(將百姓帶入戰(zhàn)場,真仁耶?!)!百姓聞劉備此言,莫不傷感,劉備擁著百姓,緩緩而行。
孔明建議:遣云長往江夏求救于公子劉琦,教琦速起兵乘船會于江陵。
劉備從之,即修書令云長同孫乾領(lǐng)五百軍往江夏求救;令張飛斷后;趙云保護(hù)老小;其余俱管顧百姓而行。
三、亡君宿命
曹操在樊城,使人渡江至襄陽,召劉琮相見,琮懼怕不敢往見,蔡瑁、張?jiān)收埿小?/p>
王威密諫琮:趁曹操懈弛無備,琮奮整奇兵,設(shè)于險處擊之,操可獲矣,獲操則威震天下,中原雖廣,可傳檄而定,此難遇之機(jī),不可失也。
琮以威言告蔡瑁(沒有主意的人,是沒有智慧磁場),瑁叱王威,威怒亦罵之:賣國之徒,威恨不生啖瑁肉!
瑁欲殺之,蒯越勸止,瑁遂與張?jiān)释练牵菀姴懿佟?/p>
瑁等辭色甚是諂佞,操問明荊州軍馬錢糧等實(shí)情,遂加瑁為鎮(zhèn)南侯、水軍大都督,張?jiān)蕿橹樅睢⑺姼倍级健?/p>
二人大喜拜謝,操又保證:表奏天子,使劉琮永為荊州之主。
二人大喜而退。
荀攸認(rèn)為:蔡瑁,張?jiān)誓苏~佞之徒,不解曹操為何加以顯爵,更教都督水軍?
操笑言:止因操所領(lǐng)北地之眾,不習(xí)水戰(zhàn),故且權(quán)用此二人;待成事之后,別有理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無奈;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是境界!)。
蔡瑁、張?jiān)蕷w見劉琮,具言:曹操許保奏劉琮永鎮(zhèn)荊襄。
琮大喜!琮與母蔡夫人赍捧印緩兵符,親自渡江拜迎曹操。
操撫慰畢,即引隨征軍將,進(jìn)屯襄陽城外。
蔡瑁、張?jiān)柿钕尻柊傩辗傧惆萁樱懿倬阌煤醚該嶂I。
入城至府中坐定,即召蒯越近前,撫慰:操不喜得荊州,喜得蒯越也。遂封蒯越為江陵太守,樊城侯;傅巽、王粲等皆為關(guān)內(nèi)侯;而以劉琮為青州刺史,便教起程。
琮聞命大驚,推辭:琮不愿為官,愿守父母鄉(xiāng)土。
操堅(jiān)持讓琮去青州,琮再三推辭,曹操不準(zhǔn),琮只得與母蔡夫人同赴青州。
只有故將王威相隨(亡國之君各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之?),其余官員俱送至江口而回。
操喚于禁引輕騎追劉琮母子殺之,以絕后患,于禁得令,領(lǐng)眾趕上,蔡夫人抱劉琮而大哭。
于禁喝令軍士下手,王威忿怒,奮力相斗,竟被眾軍所殺(好漢難敵四手,猛虎斗不過群狼)。
軍士殺死劉琮及蔡夫人,于禁回報曹操,操重賞于禁。
操使人往隆中搜尋孔明妻小,卻不知去向。
孔明先已令人搬送至三江內(nèi)隱避矣(老鼠嘲笑貓的時候,它身邊一定有個鼠洞)。
四、強(qiáng)敵難擋
襄陽既定,荀攸進(jìn)言:江陵乃荊襄重地,錢糧極廣,劉備若據(jù)此地,急難動搖。
操隨命于襄陽諸將中,選一員引軍開道,操使人尋問,文聘方才來見。
文聘言:為人臣而不能使其主保全境土,心實(shí)悲慚,無顏早見耳。言訖,欷歔流涕。
操贊聘真忠臣也!除江夏太守,賜爵關(guān)內(nèi)侯,便教引軍開道。
探馬報:劉備帶領(lǐng)百姓,日行止十?dāng)?shù)里,計(jì)程只有三百余里。
操教各部下精選五千鐵騎,星夜前進(jìn),限一日一夜,趕上劉備,大軍陸續(xù)隨后而進(jìn)。
趙云保護(hù)老小,張飛斷后,見云長往江夏去了,絕無回音,不知若何,劉備請孔明親自走一遭。
備言:劉琦感孔明昔日之教,今若見孔明親至,事必諧矣(施恩,有時是種危險的禮物)。
孔明允諾,便同劉封引五百軍先往江夏求救去了。
當(dāng)日劉備自與簡雍、糜竺、糜芳同行,簡雍袖占一課,得大兇之兆也,應(yīng)在今夜,勸劉備速棄百姓而走。
劉備覺得百姓從新野相隨至此,不忍棄之(一事精致,便已動人,從一而終,就是深邃),便教就當(dāng)陽縣景山扎住。
曹兵掩至,勢不可當(dāng),劉備死戰(zhàn),正在危迫之際,幸得張飛引軍至,殺開一條血路,救劉備望東而走。
文聘當(dāng)先攔住,劉備罵聘為背主之賊,文聘羞慚滿面,引兵自投東北去了(早知今日,何必當(dāng)初)。
張飛保著劉備,且戰(zhàn)且走,看手下隨行人,止有百余騎,百姓、老小并糜竺、糜芳、簡雍、趙云等一干人,皆不知下落。
劉備大哭,感嘆十?dāng)?shù)萬生靈,遭此大難,諸將及老小,皆不知存亡。
五、忠貞戰(zhàn)神
糜芳面帶數(shù)箭,踉蹌而來,言:趙子龍反投曹操去了也!(輕言友反者,當(dāng)斬!)
劉備不信,張飛則信以為真(飛乃忠貞之輩否?為何反叛之言皆信?)。
劉備堅(jiān)信子龍對備忠誠,糜芳言:親見子龍投西北去了。
張飛表示:親自尋子龍,若撞見時,一槍刺死!
劉備提醒:休錯疑了,并以關(guān)羽誅顏良、文丑之事(人總要為自己的愚蠢買單,經(jīng)一事 長一智,以后才會變聰明。)為戒警示張飛。
張飛不聽,引二十余騎,至長坂橋。
飛生一計(jì):教所從二十余騎,都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內(nèi)往來馳騁,沖起塵土,以為疑兵。
飛卻親自橫矛立馬于橋上,向西而望。
趙云自四更時分,與曹軍廝殺,殺至天明,尋不見劉備,又失了劉備老小,自思:甘、糜二夫人與小主人阿斗今日軍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見劉備?不如去決一死戰(zhàn),好歹要尋主母與小主人下落!
回顧左右,只有三四十騎相隨,云拍馬在亂軍中尋覓,見到簡雍。
云向雍問明主母情況后,云乃將從騎所騎之馬,借一匹與簡雍騎坐,又著二卒扶護(hù)簡雍先去報與主人:云好歹尋主母與小主人來,如尋不見,死在沙場上也!(及時上傳下情,可免上之誤解)
說罷,拍馬望長坂坡而去。
趙云問軍士得知二夫人消息,也不顧軍士,急縱馬望南趕去。
趙云救了甘夫人,順便將曹仁部將淳于導(dǎo)一槍刺落馬下,向前救了糜竺,奪得馬二匹。云請甘夫人上馬,殺開條大路,直送至長坂城。
張飛橫矛立馬于橋上,因簡雍先來報信,接著云。
云請糜子仲保甘夫人先行,待云仍往尋糜夫人與小主人去。
趙云引數(shù)騎再回舊路,交馬只一合,將曹操隨身背劍之將夏侯恩刺于馬下,并奪了“青釭”寶劍。
曹操有寶劍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釭”;倚天劍自佩之,青釭劍令夏侯恩佩之。
青釭劍砍鐵如泥,鋒利無比。當(dāng)時夏侯恩自恃勇力,背著曹操(無組織,無紀(jì)律,亂軍身亡,活該!),只顧引人搶奪擄掠。
云插劍提槍,復(fù)殺入重圍,只剩得孤身。
云詢問百姓得知糜夫人消息,連忙追尋,糜夫人為不連累趙云乃棄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此等決絕,男子汗顏也)。
趙云見夫人已死,恐曹軍盜尸,便將土墻推倒,掩蓋枯井。
掩訖,解開勒甲絳,放下掩心鏡,將阿斗抱護(hù)在懷,綽槍上馬。
曹洪部將晏明持三尖兩刃刀來戰(zhàn)趙云,不三合,被趙云一槍刺倒,殺散眾軍,沖開一條
路。
河間張郃與云戰(zhàn)約十余合,云不敢戀戰(zhàn),奪路而走。
背后張郃趕來,云加鞭而行,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nèi)。
張郃挺槍來刺,那匹馬平空一躍,跳出坑外,張郃見了,大驚而退。
趙云力戰(zhàn)袁紹手下降將馬延、張顗、焦觸、張南四將,曹軍一齊擁至。
云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
曹操在景山頂上,得知猛將乃常山趙子龍!
操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云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傳言:徐庶進(jìn)曹營一言不發(fā),為救趙云向曹操進(jìn)言。曹操因此下令“我要活趙云,不要死子龍”)。
趙云當(dāng)下殺透重圍,已離大陣,血滿征袍,正行間,夏侯惇部將鐘縉、鐘紳兄弟二人攔住趙云。
預(yù)知子龍?jiān)醯孛撋恚铱聪禄胤纸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