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手電筒的光束在空氣中劃出一道微弱的亮線,驅散了書房里部分濃稠的黑暗,卻也讓那些懸浮在光里的灰塵顆粒無所遁形。林舒瑤將手機舉在身前,手腕微微發顫,光束隨著她的動作在書架、書桌和墻壁間緩慢移動,每一次停頓,都像是在與這間沉寂了十幾年的屋子進行無聲的對話。
她先是站在書房中央,閉上眼深吸了一口氣。除了舊書的霉味和灰塵的干燥氣息,空氣里還隱約飄著一絲極淡的、類似檀香的味道——那是祖父生前最喜歡的香,她小時候在祖父的臥室里聞到過,只是此刻這香氣混在塵埃里,多了幾分陳舊的壓抑。她睜開眼,目光首先落在了房間中央的紅木書桌的抽屜上,這是她踏入書房后的第一個目標。
書桌的四個抽屜大小不一,每個抽屜的銅制鎖扣都泛著氧化后的青綠色,鎖孔里塞滿了銹跡,像是被歲月徹底封死。林舒瑤蹲下身,手指輕輕拂過最左邊的抽屜鎖扣,指尖觸到一層薄薄的灰塵,還有鎖孔邊緣凝結的暗紅色銹塊。她試著用指甲摳了摳銹塊,堅硬的銹跡紋絲不動,顯然這些抽屜確實如她所想,已經多年沒有被開啟過。
“難道勛章不在抽屜里?”她小聲嘀咕了一句,心里掠過一絲疑惑。按照父親的說法,祖父生前最看重這些勛章,理應妥善收在書桌抽屜里才對。她站起身,繞到書桌另一側,仔細查看桌面——桌面上擺著一個黃銅材質的筆筒,里面插著幾支早已干涸的鋼筆,筆尖還殘留著黑色的墨漬;筆筒旁邊是一方端硯,硯臺中央的墨池里,墨汁早已凝固成塊,邊緣裂著細小的紋路;最右邊放著一個放大鏡,鏡面上蒙著灰,透過鏡片只能看到模糊的光影。
她伸手拿起放大鏡,用袖口輕輕擦拭鏡片,試圖從上面找到一些線索。放大鏡的金屬邊框已經氧化發黑,握在手里沉甸甸的,鏡柄處刻著一個小小的“林”字,是祖父的名字縮寫。她對著書桌的木紋仔細觀察,卻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放下放大鏡時,她的手肘不小心碰到了硯臺,硯臺輕微晃動了一下,露出了下面壓著的一張泛黃的便簽紙。
林舒瑤心里一動,趕緊將硯臺挪開,拿起便簽紙。紙上是祖父的字跡,筆鋒剛勁,卻帶著幾分潦草:“明日與老陳談工廠事宜,切記不可提及‘賠償’二字。”便簽紙的右下角沒有日期,但紙張的磨損程度與她之前看到的1998年報紙相似,她猜測這應該也是那個時期的記錄。“老陳是誰?工廠事宜又是什么?”她將便簽紙折好,放進外套口袋,這或許又是一條與1998年相關的線索。
重新將注意力放回書架,她走到靠墻的書架前,開始從底層逐一查看。書架是實木打造的,分成了數十個大小不一的格子,每個格子里都塞滿了書。底層的格子較高,放著幾本厚重的硬殼書,書脊上的燙金書名大多已經褪色,只能勉強辨認出《資本論》《工業經濟學》等字樣。這些書看起來比其他格子里的書更重,也更陳舊,書皮上的灰塵厚得能清晰看到手指劃過的痕跡。
林舒瑤蹲下身,伸手去搬最左邊的一本《工業經濟學》。這本書異常沉重,她用了很大力氣才將書從書架上抽出來,放在地上。書的封底貼著一張圖書館的借閱標簽,上面的日期是1985年,借閱人一欄寫著“林振邦”,正是祖父的名字。她翻了翻書頁,里面夾著幾張泛黃的書簽,書簽上用鉛筆寫著一些批注,大多是關于工廠管理的心得,沒有發現特別的線索。
當她準備搬第二本書時,卻發現這本書與旁邊的書之間留有一道細小的縫隙,不像是自然擺放的狀態。她試著將旁邊的書向左右推動,沒想到這些書竟然順著書架內部的軌道滑動起來,露出了后面空出的一塊區域——那里的墻壁顏色比周圍淺,還殘留著淡淡的書架印痕,顯然曾有一個物件長期擺放在這里,而且被人刻意移走了。
“這里原來放的是什么?”林舒瑤的心跳開始加速,她用手機手電筒照向那塊空白的墻壁,仔細查看每一處細節。墻壁是普通的白墻,沒有任何裂縫或暗格的痕跡,但她注意到墻壁下方的踢腳線有一處輕微的凹陷,像是被重物撞擊過。她伸手摸了摸凹陷處,觸感堅硬,沒有松動的跡象,看來這里的秘密并不在墻上,而是被移走的那個物件上。
她將滑動的書推回原位,重新站起身,目光從書架底層移到中層,再到高層。中層的格子里放著一些線裝舊書和陶瓷擺件,線裝書的紙張已經脆化,輕輕一碰就有紙屑掉落;陶瓷擺件造型古樸,大多是花鳥魚蟲的圖案,表面落滿了灰,只有一個青花瓷瓶的瓶身格外干凈,瓶身上的纏枝蓮紋清晰可見,瓶口還殘留著一絲淡淡的檀香——這正是她剛進書房時聞到的香氣。
“難道爺爺經常在這里上香?”林舒瑤心里疑惑,她拿起青花瓷瓶,仔細查看瓶底。瓶底沒有任何落款,卻刻著一個小小的“蘭”字,與她在日記里看到的“蘭”字一模一樣。她的呼吸瞬間變得急促,這個“蘭”字,到底與那個叫“蘭”的女人有什么關系?是巧合,還是刻意為之?
她將青花瓷瓶放回原位,繼續查看書架高層。高層的格子比底層和中層更窄,放著一些小型的書籍和文件盒。由于位置太高,她搬來一把椅子,站在上面,伸手去夠最左邊的一個文件盒。文件盒是硬紙板做的,已經受潮變形,打開后里面裝著一些泛黃的文件,大多是林氏集團早年的財務報表和會議記錄。她快速翻閱著文件,目光在每一頁上停留幾秒,突然,一份1998年的工廠收購合同吸引了她的注意。
合同上寫著,林氏集團以極低的價格收購了“興盛玩具廠”,收購日期是1998年7月20日,正是她在照片上看到的日期的后五天。合同的甲方簽名處是祖父的名字,乙方簽名處卻空白著,只蓋了一個模糊的工廠公章。更奇怪的是,合同上關于收購資金的明細一欄寫著“另行商議”,沒有任何具體數字——這與她之前在林氏集團歷史資料里看到的“自有資金”完全不符。
“難道這筆收購資金有問題?”林舒瑤將這份合同折好,放進外套口袋,與之前的便簽紙放在一起。她繼續翻閱文件盒里的其他文件,卻沒有找到更多與“興盛玩具廠”相關的資料,仿佛這家工廠在被收購后,就從林家的記錄里徹底消失了。
就在她準備放下文件盒時,眼角的余光瞥見書架最高層最右邊的一塊木板顏色與周圍不同。其他木板因為常年接觸灰塵,顏色偏深,而這塊木板顏色較淺,邊緣還有細微的縫隙,像是被人后期加裝上去的。她伸出手,輕輕推了推這塊木板。“咔”的一聲輕響,木板竟然向外彈出了一小段,露出了里面一個巴掌大的暗格。
林舒瑤的心臟幾乎要跳出胸腔,她深吸一口氣,用手機手電筒照向暗格內部。暗格內壁貼著一層褪色的報紙,報紙上的日期是1998年7月15日,正是她在相冊里看到的照片的月份。報紙上的新聞標題大多是關于城市建設的,只有角落里一篇小小的社會新聞引起了她的注意:“興盛玩具廠近日頻發員工糾紛,廠方稱將妥善解決。”
她伸手摸向暗格內部,里面鋪著一層柔軟的絨布,觸感細膩,顯然是為了保護里面的物品。她的指尖先是觸到了一個硬殼本子的邊緣,本子的質感細膩,像是真皮材質;接著又觸到了一張薄薄的紙片,邊緣有些粗糙,像是被人反復摩挲過。
林舒瑤小心翼翼地將這兩樣東西拿出來,放在手掌心。硬殼本子是黑色的,封面上沒有任何文字,只有一道細微的劃痕,像是被什么尖銳的東西劃過;紙片則是一張照片,邊緣磨損嚴重,邊角還沾著一些暗紅色的痕跡,不知道是血跡還是銹跡。
她正準備仔細查看照片上的內容,樓下突然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林舒瑤的神經瞬間緊繃,她趕緊將黑色本子和照片塞進外套口袋,然后迅速將暗格的木板推回原位,用書架上的文件盒擋住縫隙。做完這一切,她快步走下椅子,將椅子放回原位,然后輕輕走到書房門口,透過門縫向外張望。
走廊里的聲控燈沒有亮,只有月光透過窗戶灑在地板上,形成一道銀色的光帶。腳步聲越來越近,她能聽到有人在輕輕咳嗽,是張管家的聲音。“奇怪,剛才好像聽到書房有動靜。”張管家的聲音帶著幾分疑惑,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警惕。
林舒瑤趕緊縮回身子,屏住呼吸,將手機手電筒關掉,緊緊貼在門板上。她能聽到張管家的腳步聲在書房門口停頓了幾秒,然后繼續向走廊盡頭走去,最終消失在樓梯口。她依舊不敢放松,等了足足五分鐘,確認張管家已經回房,才敢輕輕推開書房門,像貓一樣溜了出去。
回到自己的臥室,她反鎖房門,又用梳妝臺擋住門把手,才敢靠在門板上大口喘氣。外套口袋里的黑色本子、照片、合同和便簽紙仿佛有千斤重,壓得她胸口發悶。她走到書桌前,打開臺燈,將這些東西一一擺在桌面上——黑色本子的封皮在燈光下泛著冷光,照片的邊緣已經卷起,隱約能看到上面有兩個人的身影,合同上的“興盛玩具廠”字樣格外刺眼,便簽紙上的“賠償”二字更是讓她心頭一緊。
林舒瑤的手指在這些物品上一一劃過,心里充滿了疑問:祖父為什么要刻意隱藏這些東西?1998年的興盛玩具廠到底發生了什么?那個叫“蘭”的女人和她懷里的嬰兒,與林家又有什么關系?這些疑問像一張無形的網,將她緊緊包裹,讓她既興奮又恐懼。
她深吸一口氣,拿起那張磨損的照片,輕輕撫平邊緣的褶皺。照片上,年輕的祖父穿著中山裝,表情嚴肅地站在舊工廠門前,身旁的女人穿著碎花襯衫,懷里抱著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女人的臉被照片邊緣切掉一半,只能看到低垂的眉眼和微抿的嘴唇,但她總覺得這個女人的側臉有些熟悉,像是在哪里見過。
她翻轉照片,背面用鋼筆寫著“1998.7. 未盡之諾”,字跡被水洇過,“盡之諾”三個字模糊不清,只剩下斷斷續續的筆畫。“未盡之諾”,祖父當年許下了什么承諾?又為什么沒有兌現?
林舒瑤將照片放在一邊,拿起黑色本子。她試著翻開本子,卻發現第一頁需要輸入四位密碼。她皺了皺眉,開始回憶與祖父相關的所有數字——祖父的生日、忌日、林氏集團成立日、老宅門牌號……她將這些數字一一記在紙上,準備明天逐一嘗試。
最后,她拿起那份工廠收購合同和便簽紙,仔細對比上面的字跡。合同上的簽名和便簽紙上的字跡一模一樣,都是祖父的筆跡,而且兩份文件的紙張磨損程度相似,顯然是同一時期的物品。便簽紙上的“不可提及‘賠償’二字”,與合同上空白的乙方簽名和“另行商議”的資金明細,似乎都在指向一個事實:祖父當年收購興盛玩具廠的過程,并不光彩,甚至可能隱藏著某種交易或秘密。
林舒瑤將這些物品小心地收進一個鐵盒子里,鎖在書桌的抽屜里。她走到窗邊,拉開窗簾,看著窗外的老宅。月光下的老宅顯得格外寂靜,甚至有些陰森,仿佛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秘密。她知道,自己已經踏入了一個危險的漩渦,而這個漩渦的中心,就是1998年的那個夏天,和那個叫“蘭”的女人。
但她沒有退路。從她偷偷配下書房鑰匙的那一刻起,從她看到那張被剪掉一半的照片開始,她就注定要揭開這個秘密。無論是為了那個無辜的女人和嬰兒,還是為了林家隱藏的真相,她都必須走下去。
她回到書桌前,打開電腦,在搜索欄里輸入“1998 興盛玩具廠 員工糾紛”。屏幕上跳出的搜索結果寥寥無幾,大多是一些無關緊要的舊新聞,只有一條模糊的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1998年7月,興盛玩具廠發生火災,一名女工失蹤,工廠隨后被匿名收購。”
火災?失蹤的女工?林舒瑤的心跳瞬間加速。她看著屏幕上的文字,又想起了照片上的“未盡之諾”和便簽紙上的“賠償”,一個大膽的猜測在她心中浮現:那個失蹤的女工,會不會就是照片上的“蘭”?而祖父當年的收購資金,會不會就是給她的賠償款?
這個猜測讓她不寒而栗,但也讓她更加堅定了揭開真相的決心。她關掉電腦,躺在床上,卻毫無睡意。書房里的異常、暗格里的秘密、文件上的線索,還有那個模糊的猜測,在她腦海里反復回蕩,讓她徹夜難眠。她知道,明天等待她的,將是更加艱難的密碼破解,和更加危險的真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