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馨瞧著他驟然轉變的神色,心里頓時咯噔一下,她有些無措地撓了撓頭,聲音也低了幾分:
“拓跋大哥,我…… 我當時也是萬般無奈。南蠻國這次實在太過分了,毫無征兆地攻打東宇不說,對俘虜竟能下狠手趕盡殺絕,甚至連城中手無寸鐵的百姓都不放過 , 上到七旬老人,下到襁褓中的嬰孩,他們竟能一刀斃命,毫無憐憫之心。我若不出手阻止,恐怕東宇國早已是尸橫遍野,血流成河了。”
拓跋烈猛地閉上雙眼,長長的睫毛劇烈顫抖著。
慕容馨的話語像一把把鋒利的刀,將那些被他刻意忽視的血腥場面狠狠剖開 ,他仿佛能看到了東宇百姓在屠刀下哀嚎的慘狀,也看到南蠻軍中那些曾與自己并肩作戰(zhàn)的兄弟倒在血泊中的模樣。
一股混雜著悲憫與痛惜的情緒狠狠攫住了他的心臟,讓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他為東宇無辜慘死的百姓感到錐心的難過,更為南蠻國那些枉死的將士感到無盡悲哀。若不是拓跋蒼一意孤行,非要挑起這場不義之戰(zhàn),又怎會釀成如今這般兩敗俱傷的慘烈局面?
他伸出手,用力捏住自己的鼻梁,指節(jié)因過度用力而泛白,試圖將那些即將涌出眼眶的濕熱憋回去。可喉間的哽咽卻越來越重,最終化作一聲壓抑的嘆息,消散在昏黃的燈光里。
油燈的火苗漸漸平穩(wěn)下來,映著他蒼白而痛苦的臉,在寂靜的房間里投下一道孤寂的剪影。
拓跋烈聽著,臉上的神情漸漸凝重,他沉默片刻,起身從墻角的陶罐里取出一卷泛黃的布帛,緩緩鋪開在桌上:“既然你來了,我便不瞞你了。這是當年母妃被誣陷的卷宗抄本,你且看看。”
布帛上的字跡潦草卻清晰,記錄著南蠻皇后被指與外男有染的經過。拓跋烈的聲音低沉而痛苦,開始講述起來。
南蠻國的國主自小便展現出非凡的天賦,他勤奮好學,不僅飽讀詩書,對武學也有著極高的造詣,年紀輕輕便已文武雙全。或許是心思全在朝政與自身修為上,直到登基,他都未曾娶妻,后宮空懸,這在各國皇室中實屬罕見。
登基后的某一年,國主決定親自走訪民間,體察百姓疾苦。正是在這次走訪中,他遇見了后來的皇后。那時她還是部落里一個普通的女子,國主被她身上那份獨特的溫柔與灑脫深深吸引。
他在部落里停留了一段時日,與她朝夕相處,感情日漸深厚。離開時,國主毫不猶豫地將她帶回宮中,封為妃子。
因她擅長跳一支名為 “扇舞丹青” 的舞蹈,舞姿曼妙,如行云流水,國主便賜封她為 “舞妃”。
舞妃不僅舞姿出眾,更與國主情投意合,兩人在相處中感情愈發(fā)深厚,國主對她寵愛有加,后來便將她冊封為皇后。
國主本就是個對情愛極為專一的人,再加上南蠻國的治理向來以武力服眾,各部落首領皆對他敬畏有加,無需像東宇國那般為了平衡朝廷勢力而不得已廣納后妃。
所以,南蠻國的這位皇帝,此生只娶了皇后一人。皇后先后為皇帝誕下一子一女,兒子便是拓跋烈,女兒名叫拓跋晴雪,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在拓跋烈十五歲那年,宮中來了一位世子,名叫拓跋蒼,據說是皇叔的遺孤。拓跋蒼入宮后,表現得十分乖巧,與拓跋烈稱兄道弟,對妹妹晴雪公主也悉心照料,一家人相處得也算融洽,誰也未曾想到,平靜之下竟暗藏洶涌。
轉折點發(fā)生在兩年前的一個夜晚。皇帝正在書房處理政務,突然有侍衛(wèi)慌張來報,說皇后宮中傳出男女歡好的聲音。皇帝聽聞,心頭一緊,火急火燎地趕往皇后宮中。
推開房門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讓他如遭雷擊 ,皇后衣衫不整地與一陌生男子睡在一起。
那男子見皇帝到來,非但不懼,反而直言不諱地說自己與皇后茍且十余年,他是皇后的青梅竹馬。
只因當年皇帝將皇后擄走,他才偽裝成侍衛(wèi),潛伏在宮中,日日與皇后承歡。皇后見狀,嚇得花容失色,連連擺手說不認識他。
可那男子卻言之鑿鑿,不僅能說出皇后幼時的諸多事情 :
比如皇后小時候總愛光著腳丫在部落旁的小溪里摸魚,有一次不小心滑倒,額頭磕在石頭上,留下了一個淺淺的疤痕;
還說皇后七歲那年,部落里舉辦篝火晚會,她偷偷拿了長輩的米酒喝,結果醉得抱著一棵大樹傻笑了一整晚;
甚至知道皇后胸口處有一朵形似梅花的胎記。
他還拿出一塊玉佩,聲稱這是與皇后幼時的定情信物,玉佩的一角還有個小小的缺口,是當年兩人玩耍時不小心摔的。
皇后一直喊冤,可那男子說的有鼻子有眼,有理有據,讓皇帝心中的疑慮越來越深。
最后,那男子竟癲狂地咒罵皇帝,說要讓皇帝斷子絕孫,隨后猛地咬碎藏在嘴里的毒藥,當場毒發(fā)身亡。死無對證,這讓皇后的處境更加艱難。
皇帝對皇后愛之深,此刻便恨之切,盛怒之下,他下令給皇后賜了毒酒,并將她的尸首扔去了亂葬崗。太子拓跋烈得知消息,想要見母妃最后一面,卻被侍衛(wèi)死死壓住,關進天牢,擇日問斬。
幸得太子身邊忠心的暗衛(wèi)挺身而出,自愿替太子赴死,拓跋烈才得以逃出生天。
不知拓跋蒼在皇帝面前說了些什么,竟然獲得了親自監(jiān)斬的權力。易容成假太子的暗衛(wèi)人頭落地,本應會被發(fā)現身份,可拓跋蒼卻自以為是的將尸首丟去了亂葬崗,還親眼看著尸首被野狗分食才滿意離開。
也就是這一舉動,被躲在暗中本想為暗衛(wèi)收尸的拓跋烈看在眼里。他才驚覺,這一切陰謀的背后,竟然是拓跋蒼。
拓跋烈眼睜睜看著忠心護主的暗衛(wèi)被野狗分食,悲痛萬分,而自己母妃的尸首也早已不知所蹤。他想在附近用他們生前的遺物,為他們立一塊簡陋的石碑,稍作緬懷。
可沒等他動手,就被拓跋蒼安排在附近留守的暗衛(wèi)發(fā)現。一場追殺就此展開,拓跋烈一路奔逃,身上多處受傷。
他離開時穿著暗衛(wèi)的衣服,又帶著面具,所以眾人只當他是前太子身邊的暗衛(wèi),想要為太子報仇,覺得留著終究是個隱患,便派了很多殺手前來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