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王轉頭看向慕容馨道,“馨兒說得對,帝王最恨背叛,可正因如此,一旦清醒,那份愧疚也會加倍。皇后心里的結,或許不在恨,而在‘為何不信我’。”
璃王在一旁聽得認真,忽然握住慕容馨的手,眼神灼灼:
“馨兒放心,我絕不會像拓跋賀那樣。無論旁人說什么,我都信你。”
慕容馨挑眉,抽回手拍了拍他的腦袋:“先別急著打包票。我問你,若有人說我與外男私通,還尋來‘證據’呢?”
“那必是圈套。” 璃王想也不想,“我會先撕了那造謠的嘴,再護著你找出幕后黑手,將他碎尸萬段給你解氣。”
“若有人說我是不祥之人,會克你呢?”
“胡說八道。” 璃王皺眉,“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是我的福星。便是真有什么不祥,我也認了,這輩子就賴著你。”
慕容馨笑了,又問:“若有人說,我接近你是為了害你,圖謀璃王府的權勢呢?”
璃王的眼神瞬間沉了沉,卻更緊地看向她:“馨兒,你救過我的命。你若想害我,不必費這般功夫。真到了那一天,我也認,我洗干凈脖子給你殺。”
“錯了。” 慕容馨輕輕敲了敲他的額頭,聲音忽然鄭重起來,“璃王,你這不是信任,是縱容,是把我架在了‘不會錯’的位置上。”
眾人都靜了下來,看向她。
“信任不是‘你想殺我,我也認’,而是‘我知道你不會傷害我’。”
慕容馨望著荷塘里的漣漪,緩緩道,
“就像皇后與陛下,當年若陛下能多一分信任,少一分猜忌,哪怕只是問一句‘你當真如此’,或許就不會有后來的分離。信任是知道對方的底線,明白彼此的心意,就像我行醫,你信我不會因私廢公,我便敢放心去救;你有你的抱負,我信你不會因權勢迷失,便敢陪你走下去。”
她轉頭看向璃王,眼底映著天光:
“更重要的是溝通。心里有疑,便要說出來;受了委屈,便要講清楚。像陛下當年,把‘被背叛’的怒火壓在心里,連一句解釋的機會都不給皇后;皇后把委屈藏在心底,連一句‘我沒有’都沒來得及說,隔閡就是這么生出來的。”
“好的感情,從不是一方無條件退讓,也不是另一方盲目相信。”
慕容馨的聲音輕而堅定,
“是像兩棵并排的樹,根在土里緊緊相握,葉在風里輕輕交談。知道對方在哪里,在想什么,信對方不會因為風雨就松開手,這才是能經得住歲月的情分。”
風拂過玉蘭樹,落了幾片花瓣在茶盞里。
璃王望著慕容馨清亮的眼睛,忽然笑了,伸手輕輕拂去她發間的花瓣:
“我懂了。以后有什么,我都跟你說;你心里有什么,也一定要告訴我。我永遠不會傷害馨兒,馨兒也必不會負我。”
飛雨在一旁聽得連連點頭,湊到司徒玥耳邊:“慕容小姐說得真好,比話本子里的道理實在多了。”
司徒玥笑著看向辰王道:“你懂了沒?”。
辰王不敢怠慢,立刻回復:“馨兒妹妹說的對,我銘記于心。"
司徒玥和慕容馨相視一眼,笑笑不語目光一起看向遠處的涼亭 ,那里的哭聲漸漸停了,隱約傳來拓跋賀低聲的絮語,像是在說這些年的悔恨,又像是在講拓跋烈如今的境況。
陽光穿過枝葉,在三人身上落了滿地碎金,仿佛連時光都變得溫柔起來。
原來這世間最堅韌的,從不是海誓山盟的諾言,而是落在實處的信任,和愿意為彼此停下腳步的溝通。
就像此刻,荷塘邊的和解,小院里的頓悟,都在說著同一件事:心與心的距離,從不是隔著宮墻或歲月,而是隔著那句沒說出口的 “我信你”,和那句沒問出口的 “你還好嗎”。
此后幾日,拓跋賀與月翎皇后的藥膳都由慕容馨親自調配,有時是清甜的百合銀耳羹,有時是軟糯的芡實粥,偶爾加些南蠻特有的香料,既合口味,又能調理身體。
拓跋賀漸漸有了精神,甚至能在殿內散步,與拓跋烈討論國事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東宇國的科舉制度不錯,” 這日,拓跋賀與拓跋烈談論吏治,
“南蠻也該效仿,讓寒門子弟有出頭之日,不能總讓世家大族把持朝政。”
拓跋烈點頭:“兒臣也這么想。已讓吏部擬了章程,打算先在各州府試行,明年再推廣到全國。辰王說,東宇可以派幾位有經驗的考官來指導,父皇覺得如何?”
“好。” 拓跋賀笑道,“讓東宇的人來,也顯我南蠻的誠意。對了,那批香料和醫蠱書籍,準備好了嗎?”
“已清點完畢,裝了二十個箱子,都是南蠻最珍貴的藥材和孤本醫典。”
拓跋烈道,“兒臣打算在宮宴上,正式贈予東宇。”
拓跋賀滿意地點頭:“好。還要擬一份和平條約,寫明兩國永不開戰,互通貿易,讓百姓過上安穩日子。”
半月后,南蠻皇宮擺下盛大的宮宴,款待東宇使團。
太極殿內燈火通明,梁柱上纏著五彩的錦緞,殿中央的白玉地面上鋪著厚厚的地毯,南蠻與東宇的大臣分列兩側,氣氛熱烈而莊重。
拓跋賀坐在龍椅上,臉色紅潤了許多,雖仍需人攙扶,卻已能清晰地說話。
他舉起酒杯,聲音洪亮:“今日設宴,一是感謝東宇使團助南蠻撥亂反正,二是要與東宇定下盟約,永結兩國之好!”
殿內眾人紛紛舉杯響應,掌聲雷動。
拓跋賀示意眾人安靜,繼續道:
“南蠻與東宇,一南一北,本是唇齒相依。過去因奸人挑撥,生出許多嫌隙,今日朕在此立誓,南蠻愿與東宇永不開戰,互通有無,若有外侮,共抗之!”
東方辰起身回禮,聲音沉穩有力:“東宇皇帝陛下也常說,四海之內皆兄弟。辰代陛下起誓,東宇必遵守盟約,與南蠻攜手,共護兩國百姓安寧!”
掌聲再次響起,拓跋烈示意宮人抬上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