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師,這就是那個周密果病人術后第十四天的康復檢查視頻了,我覺得還行,自以為他術后的活動度、肌力等都是在術后康復的中上水平了。”
“陳老師您看呢?”陸成在接診完周密果后,第一時間找到了陳松,謹慎匯報。
陳松現在還在縣醫院里,就還有人給他兜底擦屁股。
陸成現在有面板,所以很清楚能熟練開展改良kessler與專精開展改良kessler的區別所在。
術式是術式,熟練度是熟練度。
就自己目前的熟練水平,給患者帶來的治療不過就是標準線以上,也不敢和術后康復最好的那一撮病人比。
陳松并未著急回話,只是耐心在看術后復查視頻,頻頻點頭點評:“不錯,術后兩周,伸指肌腱斷裂縫合后的肌力可以到4級 ,證明手術質量是非常過硬的。”
“再看這個活動度,已經接近伸直水平,并沒有伸指不能的情況,是康復得比較好的……”陳松說完,慢悠悠地喝了一口咖啡。
接著道:“那邊有手搖的,你嘗嘗我這個咖啡豆,和你平時點的有什么區別沒有……”
陳松直接在科室里帶來了一個手搖桿的咖啡套裝。科室里的值班室有一個可以制冰的小冰箱。
陸成笑道:“陳老師,您慢慢品,我那邊寫完病歷,改完了醫囑就來。”
“隨便搞搞行了,雖然說我們學院派醫生應該摳理論細節,管床的時候再怎么細致都不為過,可你最近的這些行為,都是吹毛求疵了。”
“我們終究是外科醫生,更多的時間要投入到手術技術練習上。就必然要抓大放小了。”
陳松不敢說陸成做得不對,但不提倡如此浪費時間。
陳松說得沒毛病,陸成現在其實就是在‘吹毛求疵’,力求達到自己知識體系的極致。
你說要對病人帶來多少好處吧,多少有點,其實作用是不大的。
0.1/0.2的技能點收益和做了手術之后1.0以上的收益比起來,微乎甚微。
可陸成不摳這些細節,在現在的層級就抓大放小,那還搞個毛線。
積少成多,滴水穿石,哪怕磨嘰,哪怕被人不理解,被人覺得厭煩,但路是對的,陸成就得去做。
“陳老師,我年輕、精力好,爭取將基本功都打得更加扎實一點,把一切無關因素都掃清掉,才能夠戰戰兢兢地立住這前面的步子。”
“等以后都扎穩了腳跟,技術更好了,不需要去排除一些微末影響因素了,和陳老師您技術都差不多了,肯定就不摳這些小細節了唄。”陸成的聲音真摯,笑容隨和。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恰到好處、有具體指向的馬屁,更是讓人心曠神怡的。
“這樣是做一個好醫生的正常心態,盡自己所能,在絕對的操作能力不夠的時候,想著用自己的認知、理論去補足,也是一種抉擇。”
“那你去繼續磨嘰吧…自己選定了路子,也不必在意他人的嚼舌根…”
“細致地磨合醫囑沒有錯的,并不是別人說你做得不對就不好了……”陳松收了陸成的馬屁,也給陸成指點了一下大方向。
“陳老師,等會兒有事情請示您,或者您隨時電話我,我都有空的。”
“午飯我也已經聯系好了,是您喜歡吃的汽車站那邊的大碗飯。”陸成說完就直接轉身,不給陳松拒絕的時間。
陳松略愣:“他家都沒上外賣你怎么點的單?”
“跑腿,我一個表哥在做跑腿,我正好照顧一下他的生意。”陸成已經半閉了門。
“行吧…”陳松理所當然地當這些事束脩孝敬了。
他給陸成找人評審基本功和技法熟練度,也是要花費人情的。
師不順路,收了束脩就順了。
……
“你這個不行,你要轉診去州人民醫院,你這個是二區的屈肌腱損傷,處理起來非常非常麻煩。”
“我這里做不了這種手術。”中午,十一點四十分,陸成表情很真摯地歉意地對著一個阿姨說,而后將她臨時包扎止血的紗布和繃帶都綁了回去。
“陸醫生,是我朋友介紹來的,他說你可以做這種手術的啦,我朋友就是老寧。”
“在皇倉那里賣大碗飯。”阿姨五十多歲,看起來就比較精明。
“我知道,寧阿姨嘛,她之前也是切到了手,但她是伸指肌腱,而且是4區,我就能做。”
“你這個雖然也是菜刀切的,但我做不下來…這不是一回事的…對不起啊,阿姨。”陸成依舊保持著穩重的心態。
其實以他目前熟練8/10的改良Tang法,并不是一定做不下來,但時機依舊不成熟。
二區屈肌腱是無人區肌腱損傷,需要顯微外科器械,目前這套器械還沒有搬進手術室,陸成可不敢去打彭主任電話讓他提前請‘器械’入科。
陸成也沒有這么大臉。
這個器械包,是彭主任等著州人民醫院里的向代洪來‘開包’的!
很多外科醫生對于‘新器械套’,都是比較喜歡的。
沒有顯微器械,陸成的技術也沒有到專精,二次手術率依舊預估比較高,陸成當然不能為了手術量就把病人收了。
“陸醫生,你不會是怕我找你麻煩才這么說的吧?”阿姨的眼珠子轉動,像是在打量著什么。
陸成搖頭:“那不能。”
“做得下來就是做得下來,我有把握做得下來的手術,也可能會失敗,但一般就不到百分之五。”
“如果我自己覺得有百分之五六十,你這個又不是那種有生命危險的急診,那我肯定選擇不陪著您一起賭啊?”
“您去湘州人民醫院,你去那里,至少可以得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優良愈合幾率。那我肯定建議您轉診去他們那里。”
“可不是為了推責任!”
“有好的去處,只是多花點錢,錢肯定比身體更重要了。”陸成把要害都點明了,笑著搖頭。
“你得轉診,這對你更好,我沒把握做得下來,不能害了你。”
二區屈肌腱的斷裂,陳松副教授都是不做的,因為這已經專精到了手外科的內層G點,不專業對口的“外科醫生”是進不去的。
“唉…我還以為和寧姐差不多,也可以在縣里面就解決了呢…”阿姨也只能嘆了一口氣。
“抱歉,是我技術不夠好,不能給您解決麻煩。”陸成嘆息一聲,滿臉無奈。
阿姨出了綜合病房,有些失落地給家人去打電話了。
陸成也無奈,如果他有絕對的本事,他還可以向林前龍主任申報去調用“顯微器械包”,做開包人。
可陸成就是沒把握,明明知道這里很難,失敗率很高,你還要去調新器械做手術,萬一出了問題,那不就是活靶子么?
主要是不夠自信,不夠自信的根本原因在于技術不濟……
【耐心勸導患者轉診,致使患者獲得更好的功能康復,獲得技能點0.1……】
【當前技能點剩余:3.8】
轉診病人竟然也有技能點。
“時常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可能在這個面板上具象化了。
人只是人,人無完人。
陸成的想法就是,爭取讓自己的無奈時刻、無奈次數變得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