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密bra的系列廣告還在繼續更新。
繼“我夢見自己穿著維密bra蕩秋千”之后,又刊登了“我夢見自己穿著維密bra在做飯”、“我夢見自己穿著維密bra在上班”,同樣是女郎只穿內衣的風格。
而別看刊登了廣告的報紙被罵得狗血淋頭,甚至還有一家報社都給人燒了,但是愿意給羅根刊登廣告的報紙有增無減。
現在打廣告都不需要羅根加價了,相反,主動給出優惠價格想要吸引羅根打廣告的報社比比皆是。
無他,1921年的美國報業,正迎來了一個黃金時代——因為一場由小小內衣引爆的、席卷全國的唾沫橫飛之戰。
被羅根用各種筆名撰文“啟蒙”后,正反雙方好像都在一夜間開了竅,論戰迅速滑向人身攻訐與陰謀論的泥潭。
一位筆名“自由女神火炬”的女專欄作家,辛辣地嘲諷保守派:“那些道貌岸然的先生夫人們,你們恐懼的究竟是文胸本身,還是恐懼女性終于擁有了定義自身身體舒適與展示的權利?”
而后全是各種冷嘲熱諷,將跳腳的保守派譏諷為“殖民時代活化石”、“心理變態愛好者”……
而保守派更加開竅。
他們牢牢握住宗教與傳統的終極殺器:“《圣經》明訓,端莊是女性的美德。所謂‘自由展示’,不過是放縱與墮落的遮羞布!是引誘男人犯罪的毒蛇!”
而后是更加直接的人身攻擊:
組織游行的薩拉女士被斥為“一定是嫁不出去的老處女,嫉妒之火灼燒了她的理智,才要把所有年輕姑娘都拖下水,變成供人隨意觀賞的玩物!可恥至極!”
那些游行女性和廣告女主安妮更是被扣上“資本的娼妓”這頂惡毒帽子——他們堅信所謂“健康福音”,其實是資本與墮落沆瀣一氣炮制的彌天大謊!
還別說,好像越是荒誕奇葩的攻擊,就越能引起支持者的強烈共鳴。
始作俑者羅根沒有專門研究過這種現象,只能猜大概是跟受眾的認知匹配有關。
好比他跟一個宗教保守紅脖子說什么“內衣游行道德敗壞”,紅脖子會點頭附和說“對對對”,卻不會親自做什么。
但如果他跟紅脖子說“那內衣拱起的形態,正是魔鬼那對邪惡的山羊角!穿戴者已在無形中與地獄魔鬼簽訂了契約”,紅脖子可能就情緒爆炸,提槍上街“天誅魔鬼”了!
總之,每一份報紙都成了硝煙彌漫的戰場,正反雙方以墨為彈,以筆為矛,攻訐角度之刁鉆、措辭之毒辣,堪稱世紀奇觀。
編輯們眉開眼笑地看著發行量節節攀升。
而街頭巷尾,咖啡館沙龍,甚至家庭餐桌,無不回蕩著對“文胸之戰”的激辯。
人們揮舞著油墨未干的報紙,面紅耳赤地引用著其中或“科學”或“荒誕”的段落,試圖壓倒對方。
戰場迅速蔓延至讀者來信欄。
一位署名“憂心忡忡的老父親”來信,字字泣血:“我十五歲的女兒,受那魔鬼廣告蠱惑,竟只肯穿那魔鬼的內衣!這難道不是引她走上娼妓之路的第一步?!”
“我要將她鎖在家里,決不能讓她出家門半步!”
次日,便有數十封署名“憤怒的女兒們”的聯署信回擊:“老父親,排一排你滿腦的糞坑!我們的身體與選擇,輪不到你用惡毒的‘娼妓’標簽來定義!你害怕的,不過是失去對女兒人生的控制權!”
“我們一定會找到你的家,將你可憐的女兒從禁錮中解救出來!”
對撞之激烈,令編輯都咋舌。
整個國家仿佛陷入了一場巨大的、由文字與憤怒驅動的全民互噴。
其中明顯可以看到支持者與反對者的年齡分層,越是年輕的人,就越支持新式文胸;越是上年紀的人,就越是視若魔鬼。
在大論戰中,知識界當然也不會缺位。
而相比于戾氣沖天的民間互噴,羅根從中看到了不少有意思的分析。
譬如一位教授,從圖書館搜集到過去幾年的時尚雜志,將雜志中穿裙子的女性圖片裁剪下來,作為研究素材。
他撰文說道,“雖然主流輿論堅守長裙才是女性標準衣物,但從過去幾年的趨勢看,女性們一直在尋找更短的裙子,而業界也在悄悄地順應顧客的意志,設計出越來越短的裙子。”
“短裙的流行,不僅勾勒出女性優美的身材曲線,也引發了女性對于老式胸衣的不滿,據統計,在過去短短3年間,在紐約百貨商店里,老式胸衣的總銷售量下降了11%……”
最后他總結道,“事實證明,維密文胸是順應了女性集體意識的產物!”
這不是一家之言,《大西洋月刊》撰文指出,眼下這場全民論戰,是由戰后的社會現狀決定的,是遲早會發生的。
上面說,由于世界大戰(一戰)的殘酷性,參戰的士兵們今天還好端端的,也許明天就血染沙場,所以上前線的士兵都抱著一種“及時行樂”的心態。
當戰爭結束后,這些年輕人回到國內。社會秩序要求他們重新回歸到戰前單調、循規蹈矩的生活,還希望他們重新遵守父輩祖輩們的道德信條,這都讓年輕一代的叛逆之心愈發跳躍。
“所以,表面上,現在的全民論戰是因為一件內衣;實質上,是年輕一代對傳統習慣和社會道德的一次革命。”
類似的分析有不少,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現在論戰鬧得這么大,其實是跟戰后幻想破滅、女性地位提升、禁酒法令的出臺等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而不真是為了一件內衣。
看完這些分析后,羅根驚愕地發現,他原本只想看看樂子整整活,現在居然被視為推動美利堅社會變革的象征之一了?
這不對啊!
我該當反賊的??!
然而,當煙草商也學著維密,開始在報紙上投放“漂亮女孩手里拿著香煙,朝男人的方向吐出煙圈”的廣告后,這種對習慣與道德的變革趨勢似乎已不可阻擋。
——要知道,在這之前,煙草商對任何一個報社說,要在報紙上刊登女性抽煙的形象,報社一定會斷然拒絕,因為那將給其帶來致命的打擊。
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嗎?
總有一些意志堅定的清教徒們還在拼命地試圖阻止這種變革的發生!
于是,這一天,羅根突然被警察堵住了門。
原因是——
芝加哥天主教會的愛德華牧師,將羅根和理查告上了州法院,指控銷售淫~穢讀物!
他同時在聯邦法院發起訴訟,指控羅根在全美銷售淫~穢物品!
壞了,我真成反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