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虎賁泣血 金陵運彈
王林那份詳細匯報獨立旅現狀及彈藥極度短缺困境的電報,經由第十八集團軍駐延安辦事處加密發出,穿越戰火紛飛的天空,最終抵達了延安窯洞中那部至關重要的電臺。
油燈的光芒在窯洞壁上投下搖曳的影子,幾位首長圍坐在簡陋的木桌旁,空氣中彌漫著煙草和深思的氣息。電報譯稿在幾人手中傳閱,每一行字都沉甸甸的,仿佛帶著淞滬前線硝煙與血汗的重量。
“一萬六千人……彈盡糧絕,仍保持著建制和士氣……了不起,真是了不起!”一位首長放下譯稿,聲音帶著難以抑制的激動和痛惜,“王林同志和他的獨立旅,在那樣混亂的潰退中,非但沒有被打散,反而收容了上萬潰兵,凝聚成一支力量,這需要何等的組織力、意志力和威望!他們是我黨我軍在抗日戰場上的一面旗幟!”
“是啊,”另一位首長接口,眉頭緊鎖,手指重重地點在電報上,“但旗幟也需要彈藥來支撐!‘人均子彈不足十發,輕重機槍彈藥儲備見底,迫擊炮、野戰炮彈藥幾近于無’……這樣的狀況,如何應對日軍的追擊和圍攻?牛首山不是天塹,南京……唉!”他沒有說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那未盡的擔憂。
“蔣介石一向克扣我軍的糧餉彈藥,此次獨立旅立下奇功,他卻裝聾作啞,連個正式嘉獎都沒有,更別提實質補充了。”又一位首長語氣中帶著慣有的冷靜與分析,“但眼下情況不同。獨立旅在上海的表現,擊斃日軍中將、繳獲軍旗,這是瞞不住的戰績,中外皆知。如今他們又在一路潰退中收容萬余人,堅守牛首山屏障南京,于公于私,他蔣介石若再一毛不拔,不僅寒了前線將士的心,在國內輿論面前,他也無法交代!”
“說得對!”最初發言的首長眼中精光一閃,“這是個機會!我們必須借此向蔣介石施壓,為獨立旅,也為其他奮戰在前線的八路軍、新四軍部隊爭取應得的補給!獨立旅的戰功就是他必須撥付彈藥的‘欠條’!”
經過一番深入討論和利弊權衡,決策迅速形成。
很快,一份以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部名義發出的正式公函,通過秘密渠道,火速送達已隨國民政府部分機構遷至武漢的我黨辦事處。公函措辭嚴謹,首先詳述了獨立旅(仍以其最初抵達淞滬戰場時約萬人的規模為參照)自參戰以來,于劉行、楊涇河等地的卓著戰功,特別強調了其一部深入敵后擊斃敵第九師師團長、繳獲其軍旗佩刀、極大擾亂敵軍部署之事跡。隨后,筆鋒一轉,極其沉痛地指出,該旅歷經數月血戰,傷亡慘重,彈藥消耗巨大,現已奉命轉進至南京外圍牛首山一帶構筑防線,承擔阻擊追敵、掩護友軍之重任。然目前該旅彈藥儲備已瀕臨枯竭,“步機槍彈人均不足十粒,炮炮彈藥告罄”,實難維持有效作戰。值此金陵門戶危急之際,請軍事委員會念該旅奮戰之功、當前之需,火速撥發彈藥補給,以維持戰線,穩固軍心。公函末尾,附上了一份基于**甲種師步兵團標準制定的、約萬人份的緊急彈藥請領清單。
武漢辦事處的同志接到指令和公函后,立刻行動起來。他們充分利用在武漢的合法身份和統戰關系,多方奔走,設法將公函內容及獨立旅的艱難處境巧妙地透露給一些傾向于抗戰的民主人士和國內外記者,輿論悄然發酵。同時,辦事處負責人親自出面,憑借公函,正式向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后勤部門遞交申請,并通過各種渠道向蔣介石的核心幕僚傳遞信息,言辭懇切卻又立場堅定,處處以抗戰大局、國際觀瞻、激勵士氣為切入點。
消息很快擺到了蔣介石的案頭。此刻的南京已危如累卵,城內人心惶惶,政府機關忙于遷移,但牛首山乃至整個南京外圍防線的穩定性,直接關系到遷移能否有序進行,也關系到他的政治聲譽。他剛剛因為“誤獎”之事對獨立旅和王林心生芥蒂,此刻見到這份“索要”彈藥的公函,內心更是復雜無比。
他確實不想給。尤其是給這支并非嫡系、甚至讓他隱隱感到威脅的部隊。他本能地懷疑獨立旅是否真的只有“萬人”,擔心彈藥落入“彼等”之手會壯大其力量。
然而,一旁的陳布雷小心翼翼地遞上了幾份剛剛收到的情報摘要和外界輿論簡報。情報提及獨立旅在潰退途中收容大量散兵,仍在牛首山堅持抗敵,情況確似極其艱難。而簡報上,一些報紙已經開始隱晦地談論“抗戰英雄部隊亟待補給”、“功勛之師豈能徒手御敵”等話題。
蔣介石的臉色陰晴不定。他深知,獨立旅的戰績是確鑿無疑的,若因其克扣彈藥而導致輿論大開,這個責任和罵名,是他無論如何也背負不起的。在內外壓力和個人好惡之間權衡片刻后,他最終極其不情愿地拿起筆,在后勤部門的呈批件上潦草地批了“照撥”二字,卻又在后面加上一句“嚴核其數,速運前線,不得延誤亦不得冒領”。
有了蔣介石的點頭,軍事委員會后勤部門的官僚機器總算開始運轉。雖然效率依舊不高,且過程中不乏刁難和核查,但在武漢辦事處同志堅持不懈的催促和交涉下,一批寶貴的彈藥終于從南京方向尚未完全搬空的倉庫中提出,清點裝車。
這批彈藥的數量,嚴格對照了十八集團軍請領清單上萬人份的標準,并未多給,但也未過分克扣:
7.92mm尖頭步機槍彈:一百二十萬發。這是中正式、漢陽造、民二四式重機槍、捷克式輕機槍等主力槍械的通用彈藥,足以支撐一萬人的部隊進行數次中等強度的防御作戰。
木柄手榴彈:五萬枚。近戰防守的利器,獨立旅官兵素善使用。
82mm迫擊炮彈:八百發。雖然數量不算極多,但對于嚴重缺乏炮彈的獨立旅炮兵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
75mm野炮炮彈:三百發。不多但是極為珍貴。
駁殼槍彈:十萬發。用于軍官和警衛人員的自衛武器。
另有若干配套的炸藥、導火索、發射藥包等。
彈藥裝上了數輛卡車,由一支混合著后勤部隊和少量警衛的運輸隊押送,離開混亂的南京城,冒著日軍飛機不時空襲的危險,沿著顛簸不堪的公路,艱難地向西南駛往牛首山方向。
與此同時,在牛首山臨時構筑的工事里,王林接到了延安總部轉來的密電。電文簡潔告知:武漢辦事處已按計劃行動,蔣已批復,一批彈藥正從南京啟運,望你部做好接應準備,并繼續堅守現有陣地,穩定防線。
王林將電文緊緊攥在手中,長長地、深深地吐出了一口積壓已久的濁氣。他走到指揮部掩體的瞭望口,望著山下蜿蜒曲折、泥濘不堪的公路,望著遠處地平線上不時升起的日軍炮火硝煙。
“政委,參謀長,”他沒有回頭,聲音平靜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彈藥……有指望了。從南京出來的運輸隊,正在路上。”
王光道和鐘光邦聞言,幾乎同時站了起來,臉上瞬間煥發出光彩,多日來的焦慮和沉重仿佛被這個消息驅散了大半。
“太好了!太好了!”鐘光邦連聲道,“有了彈藥,咱們這一萬六千弟兄,就能真正在牛首山站穩腳跟,讓小鬼子啃崩牙!”
王光道比較冷靜,但眼中也滿是欣慰:“總部和辦事處的同志們辛苦了!這下,我們獨立旅,總算能喘口氣。”
王林轉過身,目光掃過兩位戰友,語氣重新變得堅毅果決:“通知下去,讓各團抓緊時間加固工事,清點現有武器,統計還能作戰的槍械。特別是林火旺,讓他們后勤保障團組織好接應隊伍,一旦運輸隊到達,立刻清點入庫,以最快速度分發到各部隊!告訴同志們,援兵或許沒有,但打鬼子的子彈,馬上就到了!讓大家堅持住!”
命令迅速傳達。消息像春風一樣吹遍了獨立旅疲憊不堪的陣地。那些抱著幾乎打空了子彈的步槍、守在手榴彈箱旁的戰士們,那些操作著沉默已久的機槍、火炮的炮兵們,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雖然身體依舊疲憊,雖然敵情依舊嚴峻,但有了彈藥,他們就有了繼續戰斗下去的底氣!
整個獨立旅的陣地,仿佛一株即將干涸的植物迎來了甘霖,雖然依舊身處險境,但內在的生命力卻被重新激活,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更加殘酷的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