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城的冬天不似云市那樣,冷冷暖暖變幻無常。
這里一旦冷了,就會越來越冷。
轉眼的功夫就十一月底了。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小雪,按照習俗……哦不,按照云市的習俗,要吃八寶飯。
程書宜從珠樓回來,立刻動手做八寶飯。
珠樓的珍珠早在她離開做手術之前就到了。
但那個時候她已經下不來床,珠樓的生意就擱置了。
如今她有足夠的時間,那必定得好好經營一番。
珠樓以珍珠為主,以其他飾品為輔。
像之前送給沈周氏和林余氏的中式團扇,還有一些耳飾、簪子等等。
只要是盛京城沒有的工藝,程書宜都進了一些。
裝飾鋪子也好、賣也好,都不虧。
再有幾天就能把宣傳打出去了。
糯米和紫米都是上午出門時就泡上的,瀝干水分就可以直接用。
程書宜把紅糖、紅棗、枸杞、葡萄干、紅豆、核桃、梅干、花生、桂圓、蓮子、蜜餞等準備好。
早上她問過裴琰禮。
盛京城在小雪這天并未有什么習俗,最多就是吃一個煮雞蛋。
畢竟以盛京城的物資,根本湊不齊八寶。
既然這樣,程書宜索性就多做了些。
八寶飯在鍋里蒸著,在吃晚飯之前,終于出鍋。
“期期許許,過來……”
兩個崽崽散學了,這會兒正在院子里,和裴琰禮一塊兒弄菜圃。
裴琰禮還是沒放棄種菜的想法,上次讓程書宜給他買了塑料膜,準備在院子里蓋個塑料小棚。
“娘親,八寶飯好了嗎?”
八寶飯香香甜甜的味道飄了滿院,兩個崽崽從散學回來就一直在等著了。
妹妹一眼就瞧見倒扣在盤子上的八寶飯。
八寶飯蒸得軟糯清香,糯米拌了紅糖,點綴著紅棗、桂圓、葡萄干等等。
看著就好吃。
“娘,我想吃!”妹妹仰著頭,一雙眼睛圓溜溜地轉。
程書宜把八寶飯裝了兩個籃子,“你們先去洗手,幫我把八寶飯送去給昌哥兒和硯哥兒家,回來就能吃了。”
在這條巷子里住了半年,兩個崽崽平時去書院的同窗家里玩兒。
跑六條巷子都不嫌遠。
林硯之家雖然在護城河對岸,但距離也不過兩條巷子。
程書宜在兩個小菜籃子里各放了一碗八寶飯,又裝了一些菌干。
這是云市山里的野生菌。
平時新鮮的都很難買到,更別說干的。
這還是程書宜回去搬貨時,東叔給她的,說是村里人自己曬的。
東西不多,分一點給兩家燉個湯喝。
“許許去周姨姨家,期期跑得快,你去硯之哥哥家。”程書宜把兩個籃子遞過去。
兩個崽崽抱著籃子使勁兒聞了聞,露出滿足的笑容。
“好——”
“路上小心點兒,送完就回來,別在路上貪玩兒。”程書宜沖哥哥的背影喊。
哥哥沒回頭,抱著籃子一步一步朝護城河石橋的方向去。
轉身回院子。
裴琰禮不知何時在小板凳上坐下,手里翻著從現代買來的種菜大全在研究。
他只能看圖,字認得不全。
“書宜,你幫本王讀讀這段。”裴琰禮向她求助。
手機沒網,他不能掃一掃轉換成語音。
不然的話,他就能自己看了。
程書宜沒好氣地接過書本,“王爺,大冬天的,你一定要跟這個菜園子較勁,春天不能種嗎?”
她嘴上吐槽他,卻還是認真給他讀了。
裴琰禮就是要種!
以前他也覺得這是粗活,不該他做。
但不知為什么,自從看了那些視頻之后,他就格外想種地。
而且種地的時候,心就意外的平靜。
能想通很多他以前想不通的問題。
裴琰禮嘴硬,他是不可能會承認自己愛上種地了。
他早有借口:“自從仲儀見識過云市的繁榮后,他這個皇帝就當得起勁兒了,這幾日日日召集戶部和司農司的人到御書房議政。”
“來年開春,大盛要大興農事。”
“本王身為大盛攝政王,自當為民做表率。”
程書宜:……裝貨。
不過大盛朝要大興農事,這一點挺好的。
她對裴琰禮說:“那你和皇上說一聲,有什么需要我幫忙的盡管說,能辦的我盡量辦。”
既然決定要在大盛朝和云市兩頭跑,程書宜自然也是希望大盛朝變好的。
更何況,她在城外還有幾百畝地呢。
沈家離得近,許許很快回來。
小丫頭拎去的籃子里,還帶回來一雙荷粉繡花鞋。
“娘,這是周姨姨說給你做的鞋子。”
妹妹把鞋遞給程書宜,“周姨姨說讓你試試,不合適她再改。”
這雙鞋是程書宜的尺寸。
程書宜不會女工刺繡,兩個崽崽的衣服沈周氏幫忙做,連她的鞋子沈周氏都幫忙繡。
即使她說了不用麻煩,東西可以上街買。
但沈周氏還是堅持要做。
上次月事難堪一事,沈周氏不知如何謝她。
意外聽到程書宜吐槽買的鞋子圖樣不太合心意,她就把這事兒攬了過來。
程書宜看著那雙輕便暖和的新鞋子,喜歡得不行。
大盛朝的鞋子她總穿不慣。
不知道是不是覺得大盛朝的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所以買來的鞋子都很不好走。
經常脫腳。
鞋底都是用布納的,不像現代那樣是膠底。
忙起來,在外邊走幾天就磨損了。
在大盛朝,女子不能隨便露腳,想要一雙合腳的鞋子,只能自己做。
或者讓貼身的丫鬟、婆子做。
程書宜不會,只能買一雙穿一雙,還經常買不到合腳的。
這雙鞋,沈周氏極其用心。
試過之后就更加喜歡了!
裴琰禮將她的反應看在眼里,“本王早說讓府中繡娘替你做鞋子,你為何不要?”
攝政王府有專門做衣服鞋子的繡娘。
程書宜直接換上新鞋子,“得了吧,你府里的繡娘都是你母親操持的人,我可不想成為你們家七大姑八大姨的談資。”
繡娘做鞋,得上門來問她樣式,還得給她量腳。
攝政王府這些年都是趙氏在操持,裴琰禮從未管過。
這些繡娘回去之后,定少不了被趙氏叫過去問問。
裴琰禮族中的叔伯們是離京了。
但那些個姨母、姑母可沒走,還在莊子里待著。
等裴琰禮那些堂弟堂妹們到了議親的年紀,好給他們在盛京城尋一門好親事。
程書宜這會兒要是冒頭,肯定會立刻成為八卦中心。
她才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