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師門舊觀的老槐樹開始落葉,林晚秋每日清晨都會清掃樹下的落葉,順便查看埋著瓷瓶的地方——符咒依舊完好,泥土平整,看不出絲毫異常。可近來,她總在夜里聽到槐樹下傳來細碎的“沙沙”聲,像是有人在翻動樹葉,起身查看時,卻又空無一人。
這夜,月色格外明亮,林晚秋剛躺下,就聽到窗外傳來熟悉的“沙沙”聲,比往日更清晰。她披衣起身,握著骨劍悄悄走到庭院,只見老槐樹下,幾片落葉正圍著埋瓷瓶的土堆打轉,泥土表面竟微微鼓起,像是有什么東西要鉆出來。
“誰在那里?”林晚秋低喝一聲,骨劍出鞘,金光閃過,落葉瞬間停住。可就在這時,土堆突然裂開一道小縫,一縷墨綠色的霧氣從縫中飄出,在空中凝聚成一個模糊的紙人影子,朝著藏經閣的方向飄去。
“紙漿余孽!”林晚秋立刻追了上去,只見那紙人影子飄進藏經閣,鉆進了書架深處。她點亮火把,仔細查看,發現書架最底層的一個舊木箱被打開,里面放著幾本殘缺的師門典籍,而典籍上,竟沾著點點墨綠色的紙漿。
“它在找東西。”林修遠聞聲趕來,看著典籍上的紙漿痕跡,眉頭緊鎖,“這紙漿余孽吸收了槐樹的陰氣,竟有了自己的意識,還知道來藏經閣找典籍,恐怕是想借助典籍里的記載,壯大自身。”
兩人順著紙漿痕跡追查,發現痕跡一直延伸到觀后的竹林。竹林深處,月光透過竹葉灑下,地上鋪著一層薄薄的紙絮,一個半透明的紙人正蹲在竹林中央,手里捧著一本從藏經閣偷來的典籍,借著月光翻看,正是記載著“紙人咒”基礎煉制之法的殘卷。
“你以為憑一本殘卷,就能重煉紙母?”林晚秋揮劍指向紙人,金光逼得它連連后退。紙人抬起頭,臉上沒有五官,卻發出稚嫩的聲音:“我只是想活下去……那些術士用我煉邪術,你們又要毀掉我,我只想找個地方安身。”
林修遠愣住,這紙人雖由怨氣與紙漿所化,卻帶著一絲懵懂的執念,不像之前遇到的詭物那般充滿惡意。“你若真心想安身,便不該偷取典籍,更不該沾染陰氣害人。”他沉聲道,“紙漿怨氣未散,若繼續留在世間,遲早會被**驅使,重蹈覆轍。”
紙人沉默片刻,緩緩放下典籍,身影漸漸變得透明:“我知道錯了……可除了這里,我無處可去。”林晚秋看著它,想起趙玄臨終前的釋然,又想起那些被咒術牽連的人,心里微動:“師門舊觀的后山,有一座廢棄的石屋,若你愿意,可在此處修行,用典籍里的正道之法化解怨氣,往后不得再踏出后山半步。”
紙人欣喜不已,對著林晚秋深深一揖,化作一縷輕煙飄向后山。林修遠看著紙人離去的方向,輕聲道:“你不怕它日后再起異心?”林晚秋收起骨劍,望向老槐樹的方向:“人心本就有善有惡,詭物亦如此。與其一味毀滅,不如給它一個向善的機會,若它真能守住本心,便是另一種圓滿。”
次日清晨,林晚秋去后山查看,發現石屋前擺著一束野菊,紙人已按照約定,在石屋內靜坐修行,周身的墨綠色怨氣淡了不少。她放心地回到庭院,將藏經閣的典籍整理好,又在老槐樹下加固了符咒——這一次,她不再僅僅是為了鎮壓,更是為了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平靜。
日子一天天過去,紙人從未踏出后山半步,偶爾還會用靈力幫林晚秋打理庭院的花草。林晚秋也時常去石屋,給它講解典籍里的正道之法,教它如何用善意化解怨氣。師門舊觀漸漸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只是林晚秋知道,這份平靜需要用心守護——無論是人心的**,還是潛藏的隱患,都需要用堅定的本心去面對。
這日,林晚秋站在老槐樹下,看著飄落的樹葉,突然明白師父當年留下手記的真正用意:“紙人咒”的破解,從來不是靠武力,而是靠對“善”的堅守與對“惡”的包容。往后,她會繼續守著這座舊觀,守著后山的紙人,守著這片土地的安寧,讓“紙人咒”的故事,從一場悲劇,變成一段關于救贖與成長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