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做出的準備很快就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首先就是文人這邊,先得到了這些消息,一個個的看著新貼出來的告示,
不少文人士子都在看著,和旁邊的那些人解釋著,
現在讀書的人雖然還不算特別多,但是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一些了。
而且禮部的人也有人才,直接將之前朱允熥提出來的問題,那句話給放在了最前面,
這些士子也開始討論起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的問題了。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寫這個是什么意思?”
“胡言亂語,寫的分明是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你才是胡言亂語,分明就是我說的!”
這些家伙在說著的時候,還互相爭吵起來了。
紛紛覺得自己說的才是對的,
“都先別吵了,后面是什么?”
“標點符號?這個算什么?”
“嘶,原來是這樣的嗎?標點放在不同的位置,就能用不同的意思來解釋?”
“和咱們自己學習的斷句差不多?”
“好,好啊,這樣就不擔心以后斷句的問題了!”
“是太孫殿下想到的?太孫殿下萬福,果然不愧是太孫殿下!”
“多謝太孫殿下!”說著,這些人對著京城的方向就深深的拜了下去。
之前朱元璋還有朱允熥二人所做的事情,在這個時候也初步的達成了效果。
這些沒有經過多少荼毒的士子,還是有一些良心的。
“以后大家讀書更加容易了!”
“而且朝廷里還在準備著新的四書五經,以后印刷出來,就是正版的書了,大家也不用細細品味里面的意思了!”
不只是這些士子,哪怕是普通的百姓,也知道他們大明的太孫殿下,大明的儲君,下一任的皇帝,弄出來個什么符號,
以后他們家娃娃讀書更加方便,更容易理解了。
一個個的對朱允熥也充滿了感激之情,畢竟現在娃娃讀書可是方便多了,哪怕稍微有點條件的,都會送自己的娃娃讀書去。
哪怕不能參加科舉,但只要不是睜眼瞎,那就有用,哪怕是做個賬房先生呢,也好比他們在土里刨食。
哪怕他們并不清楚,這個被他們感謝的太孫殿下,大明儲君,現在只不過還是個十四五歲的男孩子而已。
一時間,群情洶涌,紛紛奔走相告,同時也對朱允熥充滿了感激。
但是這個感激能持續多長時間,就不是別人所清楚的了。
他們這邊的事情倒是解決了,朱允熥也收到了來自民間的反饋。
另外一方面,軍方這邊的通告也制作完成了,甚至還帶上了一些人的名字,
像是之前提到的張輔,朱能,還有平安等人,都在此列。
甚至平安還是老朱,朱元璋晚年收的養子,他父親更是以前常遇春麾下的將領,和朱允熥的關系天然親近。
更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力舉數百斤完全不是個事兒。
朱允熥還沒想起來這個人,一直等到后面,在看到了名單之后,才知道這個家伙,
那可是讓朱棣都無比頭疼的存在,打仗也著實勇猛,帶到自己身邊好好好培養,說不得以后可以成為自己軍中的支柱。
還有一個是盛庸,鐵鉉,似乎也給朱棣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甚至盛庸還是鐵鉉來著,阻攔著朱棣,讓他無法前進一步,
最后不知道是誰給朱棣想了個辦法,直接繞過去攻打京城才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不得不說,現在能用的人,還真的有不少。
只不過鐵鉉還有盛庸,好像都還只是文官,以后要轉為武將的話,倒是可以用。
但現在,他不會讓文官去干涉軍隊的,再說了,現在朱允熥的麾下,或者說大明朝廷里面,可是戰將如云,
還不至于去用一個文臣,不然讓他們那些武將們的面子放哪兒去?
勾畫了一些人的名字之后,那些通報就傳遞到了大明的各個衛所之中。
各個藩王,尤其是北方的幾大藩王,此時也得到了這份朝廷的通報,并且明令,要讓全軍所有的將士都知道這個消息,沐浴太孫殿下的恩情。
最先得到的還是秦王,而且他是西北這邊諸王之首,甚至是整個藩王體系的藩王之首,而且還是他們大明的宗室宗人令,管理宗室的人。
“這個允熥,心眼倒是有不少,看來以前大家都小看他了!”
“我看啊,老頭子怕是要不了多久,就會召見我們這些兄弟了!”秦王看著手中的命令,笑了起來,
“這挖墻腳都挖到他的叔叔們頭上了!”
“那王爺?我們怎么辦?好苗子給報上去?”鄧氏在旁邊也問了起來,
“但是這些人,可能去了就回不來了!”
“回不來就回不來吧!”秦王無所謂的擺了擺手,
“反正對那個位置也沒什么希望,對于允熥,本王也認可!”
“難道他的翅膀硬了,還能對他親二叔動手不成?”
“更何況現在老爺子還在呢!”
“給了就給了,好好培養一下也好,還有本王的一份人情在!”
說著,朱樉猛地就站了起來,渾身的氣勢爆發。
現在的他,可不是那個暴虐殘忍的朱樉,而是他大明的秦王,賽王,守備邊疆的諸王之首,統帥大軍的將帥,
“傳本王命令,將西安府衛所,陜甘衛所試百戶到千戶等將校,全都給本王召集過來!”
“命令所到之日,三天之內,必須趕到!”
“是!”
外面的人得到朱樉的命令,連忙跑了出去,傳達朱樉的命令去了。
還有北方偏西,駐守在太原府的朱棡,此時也看到了手中的東西,態度也是一樣的,露出了笑容,不過也沒有和別人商議什么,
“傳本王的命令,命本王麾下,谷王等,麾下精銳將?!ぁぁぁ敝鞐炓苍谙逻_著同樣的命令。
他們二人算是這些王爺里面最大的,雖然大明號稱是有九大塞王,但是剩下的那些塞王,都要受到他們的節制。
與此同時,這些命令還發生在其他的各個藩王,指揮使麾下。
東北的遼王,寧王,還有內陸的周王,魯王,湘王等,都在安排著麾下的一些將校前去參加。
只不過不同于那些塞王,他們這些內地的,已經算是第二道防線上,亦或者是駐扎在一些戰略要地,或者是經濟,種糧要地,主要的作用已經不是征戰了。
但還是能湊齊一些人的,紛紛開始下達著命令。
不過也不是沒有猶豫的人,這不是,正北方的這位,燕王朱棣,拿到命令之后,就有些猶豫了。
舍不得!
說到底心中還是隱隱的有那么一絲野心,畢竟是朱元璋的親兒子,還多次被夸贊,
也不知道,他自己在歷史上,起兵靖難的時候,對自己二兒子,朱高煦所說的,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這個話,是不是就是和朱元璋學的。
畢竟朱元璋可是說了,此子類我,雖然不是同樣的意思,但卻是差不多的表達。
而朱棣,在洪武十五年就遇到了這個老和尚,現在一直還將他留在自己的身邊,
直接造反吧,沒有這個膽子,殺了老和尚,也舍不得,就這么一直矛盾的過著。
現在又看到這樣的通報,頭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