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而易見,王村長無疑是一位才華出眾、能力卓越之人!
他的工作效率之高令人驚嘆不已,并且日夜操勞,不知疲倦。短短一周時間,他就成功地將戴家族群全部遷移完畢。
不僅如此,王村長還有一個驚人的發現——插旗口這個地方竟然蘊藏著豐富的陶土和石英砂資源,這讓他興奮不已。要知道,這些材料可是制作瓷器的必備原料啊!更巧合的是,許多戴家族人原本就是技藝精湛的制瓷匠人。
王村長立刻想到了王上的陶瓷小鎮的規劃,這個地方簡直是建設陶瓷生產基地的理想之地。
于是,在他的精心策劃和組織下,僅僅用了幾天時間,五個嶄新的木炭炭化爐便矗立在了這片土地上。同時,十五個陶瓷窯爐也開始緊張施工,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讓人對未來充滿期待。
在王村長的規劃下,插旗口陶瓷基地將生產的陶瓷品種繁多,有碗、碟、豆、扁壺、瓶、罐、酒杯等生活用品,硯、硯滴等文房用品,圍棋子、樂器塤等娛樂用品,板瓦、屋脊獸、瓦當、滴水瓦、琉璃瓦等建筑材料,還有雕塑品、宗教用品、窯具等。
釉型有白釉、黑釉、褐釉、青釉4大類,除青釉瓷只有素面和刻花兩種外,其他三類均有素面、刻花、剔刻花和點彩4種。
瓷器的造型和裝飾技法在模仿中原的同時,也將創制一些獨具本地特色的產品,比如說扁壺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種,他的靈感來自于禹羌鐵騎馬背上吊掛攜帶的皮囊。
他發現這種皮囊常被匈奴族群和當地人用來裝水、盛奶和灌酒,但由于皮囊需要手工縫制,不能大批量生產,且冬天加灌熱水易爆裂,有使用壽命,但扁壺則可大量低成本制作,用于民用,方便而又經濟,非常適宜于馬背或駝背上吊掛攜帶。
而皮囊則可征集主要供騎兵使用。
這個規劃聽得王上心花怒放,這可是個大買賣,也特意到插旗口去走了一趟,既關心一下戴家族人的生活,除按新朝國民常規供應之待遇外,王上也帶去十套工部新趕工出來的新式長筒煤爐和五千個笑臉煤球,也從自己的私庫支出獎勵了王村長一百兩黃金和戴家族群一千兩白銀。
王上還親筆手書,將木炭爐命名為義仕爐(取王村長現在名),陶瓷窯爐命名為永升窯(取王村長曾用名)。
當往北走到插旗口的一塊沙地時,王上問王村長有何用途,王村長說尚未想好,劉賀想起小安然說的那個美味西瓜,就問王村長這片沙地是否可以為族人和窯工們栽種西瓜。
王村長說挺好,大家在窯爐高溫環境下工作,暑熱歇息之余吃吃西瓜,確實是美事一樁。王村長盛贊王上如此關心民生,當是開明圣君,他們開春就試種之。
然后王村長往前指:“離我們現在居住的鹿角溝口不到十里地,這片主林區,我已經安排人手在合理砍伐林木。報告王上,后天我們的第一口炭化爐就可以開工生產木炭了。”
“這么快,王村長你太棒了!”
“就是這個北典新城境內的運輸問題有點頭疼,我剛向韓總大臣反映此事,他說目前尚無部門亦無專人職司之,要待其向王上匯報后而落實之。
馬上就要下大雪了,到時冰天雪地的,路打滑,馬兒跑不快,馬兒載重量不大,目前民間馬匹也不多,不好借調軍馬,待至大雪封山,可能生產出來的木炭不能及時運出。”
韓總大臣是何人呢,乍一聽,王上有點不明,但馬上意識到王村長所說的韓總大臣就是老百姓認可的總理似的新朝大臣韓曉健,心想正是名副其實也,讓其美名再飛一陣呶,下次內閣會議正式提名之,亦是水到渠成之,屆時明月長老的工作崗位再另行合適安排之。
“王上,可以用駱駝。”這時正在插旗口幫忙的燕南天插話說道。
對哦,劉賀馬上想起之前,他臨近冬季一路西行尋找羌鼓蹤跡,跟隨的絲綢之路上的商隊遠行載貨基本上是用駱駝的,駱駝特別適合西北的冬季運輸,不怕雪滑。
王馬上手諭一書,讓燕南天找拓跋思恭借調官方駱駝場組建駝隊,并強調今后北典新城境內的運輸事務俱由丐幫負責之,讓其在找專人負責駝隊組建后報備韓總大臣,所須相關經費再報備阿嘎總管。燕南天領命而去。
“王上,聽明月長老提起,金城屬國亦是您的領地,是否可向其借調駝隊,若您之前提及的景泰八百多成熟陶瓷匠人及石木的瓷土原料等通過駝隊運輸過來,那么我們的瓷場作坊在過年前就可以開工,過年時您再來剪個彩,這可是大吉大利呀。”
“王村長,你這個主意甚好。我馬上知會金城屬國楊玉,讓俠客山莊和禹羌山莊配合之。你真是個人才,若此事可成,我當向韓總大臣推薦你來擔當陶瓷大臣了。”
“那就多謝王上了。”
劉賀心想,那么冬季運輸的問題解決了,還剩下一個食鹽的問題怎么解決了,那只能找鹽了。如今大雪將至,新朝百姓還在建城,大多數還擠住于氈包之中,溫暖過冬尚成問題,看來也只能通過人民子弟兵來找鹽了。
王上在回到平吉堡之后,馬上找來阿布和梅超風商議此事。
隨后阿布大將軍即發布命令,著令拓跋力微的西大營自北典新城目前最北的防線石嘴山軍馬場起計,盡可能依賀蘭山再往北拓展兩百里,尋找鹽池;著令因冬季而回防北典城的東大營劉飛龍部,沿賀蘭山走向再往南拓展兩百里,尋找鹽池。
同時,令展昭部在烏梁素海、青鳥游擊軍團在居延海也找找鹽。
找鹽之事剛落實,劉賀以為可以喘口氣,沒想到此時閆國慶來報告靈武煤礦出怪事了,說是鬧鬼了,挖煤的礦工都不敢再呆下去了,紛紛想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