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想起,禹皇寶鏡顯示大禹的河圖洛書正是來自伏羲氏所贈,即開口問道:“我們羌人的先祖是比大禹更早的伏羲氏嗎?那為何禹皇寶鏡并未顯示此歷史沿革?”
“師弟呀,禹皇寶鏡是大禹留下的身后事,自然沒有其身前事的記錄了。而且羌人的先祖可不只伏羲氏,還有源于女媧的西王母族哦?!?/p>
“如此說來,除了天庭龍族之外,我還得尋找西王母族。他們之間又有什么關系?我至今未能找到天庭龍族。那西王母族又在哪里呢?”
“龍與鳳代表著我們古代華夏民族最基本的兩個單元——天庭龍族和西王母族?;蛟S師傅留給你的密匣里,除了有關南天門計劃的信息外,應該還有西王母族在昆侖神山的信息。”
劉賀想起盧劍峰師兄在轉交密匣的時候,提到曾聽師父講到黃帝龍族,正與西王母族在象雄古國研制可代替恐龍的飛船,以協助開啟南天門。劉賀據實告知十七師兄。
呂洞賓笑著回應:“這就是了?!?/p>
“可是師兄,師父提及的是‘黃帝龍族’,而非‘天庭龍族’。這‘黃帝龍族’與‘天庭龍族’又有什么有關系?”
“簡單講,‘黃帝龍族’是地上的龍族,‘天庭龍族’是天上的龍族,但他們都來自于龍族。”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這些在地上的人類應該是來自‘黃帝龍族’才對呀。但你剛才講到我們古代的基本民族單元是‘天庭龍族’,不是‘黃帝龍族’,這又是為何?”
“說來話長,長話短說。天庭龍族的始祖,他就是‘摶搖直上九萬里’的鯤鵬,而九萬里之處正是地球的‘卡門線’,也就是我們人類認為的‘南天門’,留守人間世的天界巨龍即生活于此。
那當初,鯤鵬不是有個進化的過程嘛。鯤鵬上天,即為龍,龍族之源起,后來人間世只剩下‘天庭龍族’,故以‘天庭龍族’代表整個龍族;然后鯤鵬下地即為鳳,飲水后又幻化為凰,即為西王母族之源起。
從時間節點來講,龍早于鳳和凰,但因為這個時間太短了,可以忽略不計,故龍鳳可視為同時產生族群?!?/p>
劉賀欣喜地知悉了南天門的存在,但他心中還是有疑惑:“我還是不明白‘天庭龍族’和‘黃帝龍族’到底什么關系?”
“師弟,以前的龍族都是會飛的。如前面臣磐法師所講,在絕地天通之前,人神是混居的。神可以愛上人,也就是說會飛的龍族會愛上不會飛的人類,他們愛情的結晶就是地上不會飛的龍族了,也就是‘黃帝龍族’。”
“哦,這樣呀。我是不是可以簡單理解,‘黃帝龍族’是‘天庭龍族’在人間世的‘孩子’。那‘孩子’不會飛,他怎么上天找‘爸爸媽媽’呢?”
“以前呢,一是自昆侖山或其他登天點,如沙坡頭,借助天梯和時光隧道,經不周山上天。后來不周山不是被共工撞斷了嘛,這個路徑就絕了。二是通過會飛的恐龍當作交通工具,馱上天?!?/p>
劉賀記得在父王的秘室里的古籍上,是曾看到過黃帝乘龍上天的記載。還記得《莊子》有云:孔子當年第一次拜見老子時,就評價老子是一條龍。而他們道家亦有修煉御龍之術的法門。莫非老子就是來自天庭龍族?
“那‘交通龍’與天庭龍族又有何關系?”劉賀提出自己的疑問。
臣磐法師笑著說道:“‘交通龍’與‘天庭龍族’的關系嘛,簡單理解,亦如蜜蜂世界的工蜂和母蜂,分工不同而已,但工蜂不是要聽母蜂的嘛?!?/p>
“哦,我明白了,也就是說‘交通龍’是受‘天庭龍族’的指派去接他們的孩子。那這些‘交通龍’現在何處?人間世可能找到?”
“如臣磐法師剛才講到的,后期人類不畏龍,還利用龍族的信任而陷害他們,龍族就逐漸離開了。”
呂洞賓補充說道:“你可別小看這些‘交通龍’,后期人類也叫他們‘恐龍’。主要是因為還能御龍上天的時期,包括他們和天庭龍族的衛士在內,都身披厚重的鎧甲,且體型龐大,有點恐怖,人類就給他們取名‘恐龍’。
填補了大多數生態龕的恐龍曾在自然界占據絕對支配地位,統治了地球一億五千萬年。道家典籍有記錄,侏?紀晚期,第一只鳥型恐龍展翅而飛,這是鳥類的祖先,后來進化為霸王龍和甲龍等;梁龍在人紀期也沒有消失,或尚能在人間世找到他們?!?/p>
“師兄,你說的是真的嗎?我們還能在人間世找到梁龍嗎?他們在哪里?”
“機緣巧合,說不定你很快就能找到梁龍哦。”呂洞賓笑吟吟地說道。
劉賀正待繼續發問,此時,明月長老走了進來。
他插話說道:“《山海經》描寫了三種形態的龍,第一種龍,是作為神靈坐騎出現的;第二種龍,是龍形態的‘神’,即龍神或神龍;第三種龍,‘應龍’,是獨立表現著威力的一種龍。應龍因殺了蚩尤和夸父而不得重上天闕,只能住在地下,變成了‘土龍’?!?/p>
聽到這里,劉賀眼睛一亮,向呂洞賓師兄求證道:“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第一種龍,即是交通龍;第二種龍,即是天庭龍族;而第三種龍,即是黃帝龍族?!眳味促e給他豎起了大拇指點贊。
這時,跟著明月長老進來的海來阿木插了一嘴:“王上,屬下曾聽慈光大師說起過:‘龍,在尊道貴德、修身治世的歷史時期中,由于它能幽能明,隱顯自然,通達于天地之間,遨游于宇宙與法界之間,所以它是那個歷史時期修身有成者往來于幽明天地之間的坐騎,是人界與法界交通的工具,也是天人交流的信使?!?/p>
明月長老解釋道:“當時的宇宙觀中,天如穹廬,地似棋局,天圓地方,地面由東、南、西、北、中五塊構成亞字形,地平線之外皆為深淵與海洋,連接著深不見底的黃泉之水。
龍游弋于深淵的水中,在初春驚蟄露出地平線,逐漸升高,直到‘飛龍在天’,其心臟大火星在七月能見之天,之后到秋分,龍體飛過地面,逐漸又沉入到茫茫的黃泉之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