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明時分那微弱而柔和的晨曦之中,位于斷腸崖之上的眾多身影逐漸從沉睡的夢境里悠悠轉(zhuǎn)醒過來。他們睡眼惺忪地伸著懶腰,打著哈欠,開始迎接新一天的到來。
劉賀的視線落于斷腸崖下方那幽深僻靜的山溝,溝谷之中,一泓清泉澄澈透明,波光閃爍,似有無盡生機,無論寒暑,皆潺潺流淌,未曾干涸。泉水沿著山勢滾滾而下,發(fā)出清脆悅耳之聲,恰似大自然演繹的美妙旋律。
山溝兩側(cè),山峰高聳入云,險峻異常,仿若被天神以巨斧劈開,筆直陡峭,直插蒼穹。山峰表面怪石嶙峋,千姿百態(tài),或似猙獰可怖的巨獸,或似展翅欲飛的雄鷹,或似亭亭玉立的仙女……令人不禁慨嘆造物主的神來之筆。
感慨之余,劉賀的思緒伴著清晨的微風(fēng)飄向那久遠(yuǎn)的史前時代。
在遙遠(yuǎn)的史前時期,這片神秘而壯麗的景象深深震撼了彼時的人類心靈。于他們淳樸真摯的心中,此地充滿未知與神秘,似乎隱匿著無數(shù)超自然的力量和神靈的足跡。
每逢夜幕降臨,萬籟俱寂之際,人們甚至可以聽到從山谷深處傳出的陣陣隱隱約約的奇異聲響,宛如神靈們在低語交談。故而,此地成為史前人類虔誠膜拜的圣地,承載著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敬畏與向往之情。
待心情平定下來后,劉賀深吸一口氣,然后轉(zhuǎn)身朝著不遠(yuǎn)處的宗政明月和梁清波招了招手。他們二人見狀,快步走到劉賀身旁。
劉賀用手指著崖下方那條幽深的山溝,面色凝重地說道:“我有一種強烈的預(yù)感,這下面極有可能隱藏著一個史前人類的祭祀場所。”他的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篤定。
宗政明月和梁清波聞言,雙雙站到崖邊,目光順著劉賀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見那崖下的山溝被茂密的植被覆蓋,一片郁郁蔥蔥之中似乎透著絲絲神秘的氣息。
短暫的沉默過后,宗政明月與梁清波相互交換了一個眼神。那是一個充滿決心和勇氣的對視,仿佛彼此之間已經(jīng)達(dá)成了某種默契。緊接著,宗政明月毫不猶豫地邁出腳步,向著崖下走去。梁清波緊跟其后,步伐穩(wěn)健而有力。
其余人原本心中還有些懼怕,但當(dāng)他們看到宗政明月和梁清波如此果敢無畏時,內(nèi)心的恐懼頓時減輕了不少。于是,大家紛紛鼓起勇氣,跟隨著前面兩人的身影,一步步向崖下邁進(jìn)。
下行之路蜿蜒曲折,荊棘叢生,碎石遍地。然而,隨著不斷深入,一股古老而神秘的氣息愈發(fā)凝重。待抵達(dá)谷底,一座規(guī)模宏大、依稀可見祭祀場原貌的平坦場地赫然映入眼簾。
“此乃瑪雅人之祭祀場也。”宗政明月沉聲道。
眾人如履薄冰地趨近,驚見中央有一方石臺,臺上羅列著各式造型奇特的石制器具。
梁清波拾起一件形似水晶頭骨之物,瞬間,一道幽光掠過,周遭回蕩起低沉的吟誦聲,仿佛源自遠(yuǎn)古的召喚。眾人神經(jīng)緊繃,緊握兵刃。然而,那聲音漸行漸遠(yuǎn)后,并未有任何險情降臨。
石臺后方那高聳入云的山石之上,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各式各樣奇異無比的符號和圖案。它們或蜿蜒曲折如蛇行,或棱角分明似刀削,有的像神秘莫測的古老文字,有的又如抽象難懂的幾何圖形。
宗政明月站在石臺前,雙目微閉,調(diào)整呼吸后緩緩睜開眼睛,開始全神貫注地凝視著周圍那些精美的壁畫。
只見其中一幅壁畫所展現(xiàn)出來的,乃是一群身著華麗服飾的瑪雅人正在舉行盛大而莊重的祭祀儀式。他們圍繞著一座巨大的祭壇,手舞足蹈,口中念念有詞,臉上洋溢著虔誠與敬畏之情。
還有幾幅壁畫則繪制著一幅幅復(fù)雜而精妙的星象圖,星辰閃爍其間,仿佛蘊含著宇宙無盡的奧秘。
宗政明月仔細(xì)觀察著每一顆星星的位置和排列方式,試圖從中解讀出某種隱藏的信息。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大約過了半個時辰之久,一直眉頭緊鎖苦苦思索的明月長老終于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他成功地破譯了這些壁畫背后所隱藏的內(nèi)容!
原來,據(jù)史前人類的認(rèn)知,這里被視為一處神靈時常出沒之地。于是乎,他們憑借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將心目中各種各樣的神靈以及備受尊崇的物件一一鑿刻于這歷經(jīng)歲月滄桑卻始終屹立不倒的山石之上。
如此一來,這個山口便逐漸被打造成了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祭祀場所,以供世世代代的人們能夠通過一系列原始而古老的儀式,向那些常常左右他們命運的神靈表達(dá)最崇高的敬意和頂禮膜拜。
不僅如此,由于對珍貴生命的不懈探索,史前人類還獨具匠心地借助此地獨特的地形地貌,將這個山口精心打造成一個寓意著“生死輪回”的宏偉場景。
當(dāng)人們邁入溝口后一路向西挺進(jìn)時,映入眼簾的皆是一片幽暗深邃之景,仿若正緩緩步入死亡的深淵;然而,當(dāng)行至溝谷最為狹窄之處,也就是俗稱“關(guān)門”的地方向右轉(zhuǎn)彎,再跨越過溝谷繼續(xù)朝東行進(jìn),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的將會是耀眼奪目的光明,象征著獲得新生。
“生死輪回”的理念,也就是人死后靈魂能夠轉(zhuǎn)世的“再生”觀念,大概萌生于舊石器時代。
在北京猿人棲息的山洞里,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了用紅色礦物質(zhì)顏料涂抹過的頭蓋骨。據(jù)研究,紅色代表生命,用紅顏料涂抹頭蓋骨,能夠促使這個頭蓋骨所象征的人轉(zhuǎn)世再生。
在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甕棺葬中,幾乎所有存放死嬰的甕棺上,都開鑿了一個或數(shù)個圓形洞穴,目的是讓這些已經(jīng)逝去的兒童靈魂出竅,早日轉(zhuǎn)生。
在這樣一個“神靈顯現(xiàn)”的山口里,史前人類不僅雕刻了眾多他們心目中的神靈形象,而且通過繪制巖畫營造出了一個“生死輪回”的大環(huán)境。
通過特定的儀式莊重地走過一圈,就意味著經(jīng)歷了一次“生死輪回”的歷程。倘若有人違背了這個行走在“輪回”圈上的次序,走錯了方向,那就必定會受到阻攔或遭受“懲處”。
古人追求生命、向往“再生”的愿望,可以在這虛擬的場景中,通過儀式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和慰藉。(賀吉德)
正當(dāng)眾人好奇探索時,遠(yuǎn)處突然傳來一陣沉悶的腳步聲,似有龐然大物正在靠近,大家的心再次懸了起來。
劉賀握緊手中的劍,大聲說道:“大家莫慌,也許是此處的特殊地勢引發(fā)的天氣變化。”
然而話雖如此,每個人心里都清楚,此地太過神秘,一切皆有可能。
就在眾人緊張不安時,那咆哮聲漸漸消失,陽光重新灑下,而他們面前的祭祀場仿佛變得更加神秘莫測,等待著他們進(jìn)一步探索其中的秘密。
劉賀率先打破沉默,“我們繼續(xù)探尋吧,定要找出進(jìn)入內(nèi)城的關(guān)鍵所在。”
眾人點頭,分散開來仔細(xì)查看四周。
忽然,梁清波指著祭祀石臺上之前被一大堆魂瓶遮擋的一組若隱若現(xiàn)的圖案高呼:“你們看!”
(依靈魂觀念之見,人亡乃長眠,肉身雖逝,然靈魂尚存,于另一世界中如常人般生活。魂瓶乃為亡魂備食之器具,乃靈魂棲息之所,為人與亡靈溝通之橋梁,亦為亡魂歸祖升天之通道。魂瓶乃靈魂世界之象征。)
眾人圍攏過去,只見那圖案像是一只振翅欲飛的鴻雁。那鴻雁“若翔若行,若竦若傾”,飄搖乎清風(fēng)之上,若有飛天之勢也。
宗政明月沉思片刻道:“這會不會和九鼎山藏寶洞的‘驚鴻飛舞’有關(guān)?這鴻雁的體態(tài)正與那‘驚鴻一瞥,已至飛天’的‘驚鴻飛舞’極其相似。”
劉賀眼睛一亮,急聲問道:“就是你上次在干溝梁查勘建木神樹邊大山石巖畫后提及的‘驚鴻飛舞’?”
宗政明月肯定地回應(yīng)道:“王上,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