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驚鴻凝神一看,她的呼吸屏住了,眼前的帝賀,正是那夢中屢屢現身的情郎。
這身影,她在夢中已無比熟悉,此刻親眼所見,他正向她微笑,那癡癡的目光,令她的心跳驟然加速,仿佛被一股無形之力猛然催動,變得異常急促。每一次心跳,都似要沖破她的胸腔,令她幾近窒息。
他一步步朝她走來,緩慢而堅定,神情仿若夢游,步履輕盈,宛如秋陽下那株依舊青蔥的芳草,隨風搖曳,依然清純而優雅。
盡管這幾天她已經從義父那里聽到了許多關于帝賀的神奇故事,以及他與兄長之間的過命交情,但當她親眼見到他時,還是被他的氣質所吸引。他的溫潤如玉、器宇軒昂,讓她不禁為之傾倒。
他的存在就像一道明亮的光,穿透了她內心深處的黑暗,照亮了她的世界。他的微笑、他的眼神、他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地觸動著她的心弦,讓她無法抗拒他的魅力。
她忽地感到自己的血液沸騰起來,在皮膚下躁動不安地流淌。她的手不自覺地緊握,掌心開始微微出汗,一種前所未有的緊張感如潮水般涌上心頭。這種緊張,并非源于恐懼,而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期待與不安交織的情緒。
戴驚鴻的喉嚨有些發干,她努力想要吞咽一下,卻發現自己的喉嚨像是被什么東西堵住了一樣,發不出聲音。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二十個春夏秋冬已經悄然流逝。然而,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她卻始終未曾涉足那片被稱為“愛河”的領域。
此刻,她站在那里,宛如一朵嬌羞的花朵,微微低垂著頭,似乎有些不敢正視帝賀那熾熱的目光。那目光如同夏日的驕陽,熾熱而耀眼,讓她不禁感到有些心慌意亂。
四周一片靜寂,沒有絲毫的聲響,仿佛整個世界都在這一刻靜止了下來。只有他們兩個人,彼此凝視著對方,時間仿佛也在這一刻凝固了。
在這靜謐的氛圍中,她能夠清晰地聽到自己的心跳聲,那聲音如同戰鼓一般,在她的耳邊回響。她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帝賀的目光,只能默默地用內心去感受那股熾熱的情感。
此時此刻,宗政明月的心中充滿了喜悅之情,只因臨行前,得知戴家小妹尚未出閣,娜菌王妃特意囑咐他務必竭力促成帝賀與戴驚鴻的姻緣。
自從梅紅衣和朵顏相繼離世之后,帝賀的心情一直都非常低落,整日郁郁寡歡。
他常常在半夜時分,趁她熟睡之際,默默地起身,隔著窗戶癡癡地凝望著窗外的星空,一整夜都不會離開,仿佛那遙遠的天際就住著他心愛的女人一樣。而且,他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而她自己也因為腰部的積傷,在房事方面感到力不從心。帝賀對她十分疼愛,為了不加重她的身體負擔,便很少與她親熱。然而,娜菌心里很清楚,帝賀內心的苦悶并沒有得到真正的緩解。
甚者,她自己卻被明堂的事務以及那些難以決斷的政事所困擾,每天都忙碌不堪,甚至一沾到床鋪就會立刻入睡,完全沒有多余的時間去陪伴內心苦悶的帝賀。
因此,她覺得有必要再為王上尋找一位合適的妃子,最好是年輕一些的女子,這樣或許能夠給帝賀帶來一些新的活力和快樂。
而戴驚鴻的年齡恰好符合這個條件,她年輕貌美,正值青春年華,且是帝賀的生死兄弟戴儒佶的親妹妹,或許能夠成為帝賀的良配。
此前,帝賀已然回絕了龔代仁的義女劉葉萍,以及風兒娘轉達梅紅衣欲讓他續弦田紫蘇的念頭,而今顯然帝賀鐘情于戴驚鴻。
宗政明月暗自思忖,若戴驚鴻也愿意,那這門親事實在是太完美的,也有益于王權的穩定和戴家族群的發展壯大。
宗政明月走上前,笑著對戴驚鴻說道:“小姐,我瞧你與王上甚是投緣,若你也有意,不如就與王上結為連理,不知小姐意下如何?”
戴驚鴻聽聞這句話后,臉頰瞬間如晚霞般泛起一抹紅暈,羞澀與緊張交織在心頭,讓她有些不知所措。她不禁心想,這進展也太快了吧,兩人剛剛見面,怎么就要談婚論嫁呢?
她的手不自覺地撫上了頭上那支青綠玉簪,仿佛在尋求一絲安慰。然而,就在她觸碰玉簪的瞬間,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那玉簪竟然微微顫動起來,同時散發出一層柔和的光芒,宛如月光灑落在湖面一般。
這玉簪可不是普通的飾品,它是戴家族群祖傳之物,而且有著特殊的規矩:只傳女不傳男。它的來歷更是非同小可,據傳乃是女媧補天所用的余料所制,后來伏羲將其打造成了這支青綠玉簪,作為定情信物送給了女媧。
家族中一直流傳著一個祖訓:如果遇到與玉簪靈性相應之人,玉簪便會發出光芒,而此人就是命中注定的夫婿。
戴驚鴻心中一驚,她自然知道這玉簪的靈性,如今它如此反應,難道說帝賀就是那個能與玉簪靈性相通的人嗎?
她的心跳愈發急促,像是要跳出嗓子眼一般。她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鼓起勇氣,抬起眼眸,偷偷地看向帝賀。
只見帝賀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那目光如同一團燃燒的火焰,讓她再次心如鹿撞,她知道自己心動了,難道這就是一見鐘情。
在這一瞬間,戴驚鴻的心中已然有了答案。她的臉像熟透的蘋果一樣,紅得發燙,一向清爽的她輕聲說道:“民女愿意。”
帝賀聽聞,眼中閃過驚喜與喜悅,嘴角不自覺地上揚,來吧,看我,我的眼眸,如此芬芳。
宗政明月面帶微笑,微微頷首,表示非常滿意,然后緩聲道:“如此甚好,待小姐接任族長儀式圓滿結束之后,我會立刻進行占卜,精心挑選一個最適合成親的良辰吉日。”
韓曉健聽聞此言,心中不禁涌起一絲遺憾。他此次前來,本也帶有私心,想為兒子梁清波求親,清波已然至談婚論嫁之齡,卻一直未遇合適之人,若能與這位未來之“親王”聯姻,可謂天作之合,亦可穩固韓氏族群于新夏朝之地位。而今觀之,這戴驚鴻顯然對王上情有所鐘,自己的兒子已然無望,須另覓良緣了。
就在這個時候,柳下惠面帶微笑,步履輕盈地走了進來。他先是對著帝賀和戴驚鴻各自拱手作揖,然后用溫和而愉悅的聲音說道:“恭喜王上和戴王妃喜結良緣啊!”
帝賀嘴角微揚,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但并沒有說話,只是微微頷首,表示對柳下惠的回應。
相比之下,戴驚鴻的反應則顯得有些慌張。她急忙站起身來,同樣向柳下惠回了一禮,聲音略微有些急促地說道:“多謝先生的祝福!”
柳下惠見狀,連忙擺了擺手,示意戴驚鴻不必如此客氣。接著,他似乎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轉頭對戴驚鴻說道:“哦,對了,王妃,你現在既要籌備婚禮,時間又如此緊迫,昨晚我們討論的那本《孝經》教程恐怕得先放一放了。等你完成大婚之后,再去整理也不遲。”
帝賀聽到“孝經教程”這幾個字,不禁心生好奇,插嘴問道:“什么孝經教程?”
“王上,微臣認為,華夏民族凝聚力形成之因雖多,然血緣淵源與傳承乃其根本,借家庭、信仰、民族而彰,以孝敬祖先為核之孝意識及孝行為而顯。孝敬祖先深植吾心,內化而為特有之文化基因。故微臣欲開《孝經》之課,于新夏朝宣揚弘揚孝道。
昔日于岱山島,戴王妃乃微臣之得力臂助,微臣外出之際,《孝經》一課由其代授,諸生反饋甚佳,遂后此課便由其講授。昨夜微臣前來與王妃商議,望于前課之基上,增入新夏朝之若干新理念與新思想,如人民子弟兵這般之國魂與軍魂。”
“太好了!開設《孝經》課程此舉甚好啊!”帝賀滿臉笑容,喜不自禁地對著柳下惠說道,他的聲音中透露出難以抑制的興奮和滿意。
帝賀接著說道:“父王給我的遺訓便是‘百善孝為先,以孝治天下’,這句話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我始終將其奉為人生的準則,并努力在日常生活中踐行。”
他的語氣堅定而莊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對孝道的執著與堅守。
帝賀稍稍停頓了一下,然后繼續說道:“如今愛卿提出開設《孝經》課程,這實在是太合本王心意了!這不僅能夠弘揚孝道,還能讓更多的人明白孝順的重要性。本王決定親自帶頭熟讀《孝經》,并且努力爭取能夠背誦下來。”
他的話語充滿了決心和自信,讓人感受到他對這一舉措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持。
帝賀越說越興奮,他站起身來,在屋內踱了幾步,然后轉身握住戴驚鴻的柔荑,誠摯地說道:“本王非常贊賞你們開設《孝經》課程的這個想法,也愿意全力襄助你完善《孝經》教程。這不僅是對先王遺訓的傳承,更是對天下子民的一種教化。”
他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孝乃人之根本,只有人人都懂得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社會才能和諧穩定,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門課程辦好,讓更多的人受益。”
戴驚鴻被帝賀握著小手,臉上的紅暈愈發濃烈,她微微垂首,輕聲道:“孝悌之至,可通神明,光被四海,無所不通。王上如此支持,民女必當全力以赴。”
柳下惠見此,肅然道:“孝治主德,圣治主威,德威兼濟,方為圣治。得王上助力,此《孝經》課程必能在新夏朝熠熠生輝,王上之圣治必成矣。”
(旁白VO)
《孝經》所蘊含的孝道思想,歷經千年歲月傳承,至今仍具蓬勃生命力,深刻影響著無數中國人的品德修養,鑄就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民族性格。這種歷經千年傳承的精神,對提升民族凝聚力、培育愛國情懷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中國人皆以身為炎黃子孫而自豪,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歸鄉時,必然會尋根溯源,祭掃祖墓,訪宗祠問族譜,探尋先輩遺跡。此乃中華民族凝聚力之體現,彰顯了傳統孝道的深遠影響力。
《孝經》乃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孝道思想之精華凝聚,對我們當代研究中華孝道具有關鍵作用。我們研讀《孝經》,亦是與古代賢達對話之形式,為增強民族認同感之途徑。
百善孝為先,以孝治天下
“哦對了,驚鴻,聽明月長老講,你從小舞藝超群,現想請你幫忙舞一曲‘驚鴻飛舞’,若乎?”帝賀想起了“驚鴻飛舞”,急忙問道。
一旁的宗政明月心領神會,馬上從懷中掏出了“驚鴻飛舞”舞譜,遞給了戴驚鴻,并將“驚鴻飛舞”與“無淚之城”的故事大致講了一下。
戴驚鴻輕輕點頭,接過明月長老手中的舞譜,認真看了起來,肢體還不停地律動著。
約過半晌,還一臉緋紅的戴驚鴻,盈盈起身,她緩緩走到屋中開闊處,深吸一口氣,身姿輕盈地舞動起來。她的每一個動作都如同行云流水,輕盈飄逸,仿佛一只靈動的鴻雁在翩翩起舞。長袖隨風舞動,如天邊的云霞般絢爛。
帝賀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緊緊地落在那翩翩起舞的身影上,仿佛整個世界都只剩下了她一人。他的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飾的傾慕之情,那是一種對美好事物的由衷欣賞和喜愛。
而站在一旁的宗政明月,臉上也浮現出欣慰的笑容。她看著帝賀如此專注地欣賞著戴驚鴻的舞蹈,心中暗自感嘆這驚鴻飛舞果然沒有找錯人。
柳下惠則輕撫著胡須,贊嘆不已。他原本對戴王妃的印象僅停留在她精通《孝經》這一點上,卻未曾料到她的舞藝竟然也如此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韓曉健站在人群之中,心中雖然有些不是滋味,但也不得不承認戴驚鴻確實是才貌雙全。她的美麗與才華,與王上可謂是天作之合。然而,一想到清波與她終究是無緣,他的心中還是不免涌起一絲失落。
一曲舞畢,戴驚鴻微微喘息,臉頰泛著動人的紅暈,向眾人盈盈一禮。
帝賀率先鼓起掌來,其他人也紛紛鼓掌稱贊。帝賀走上前,牽起戴驚鴻的手,輕聲道:“果然名不虛傳,美若天仙。”戴驚鴻羞澀地低下頭,心中滿是甜蜜。
就在此時,宗政明月緩緩地站起身子,面帶微笑,輕聲說道:“小姐,我覺得您的這支舞與之前那些舞姬所跳的有所不同。觀看您跳舞,就如同在聆聽您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一般。”
帝賀雖然未曾目睹過之前那些舞姬的表演,但他對明月長老的觀點深表贊同,于是毫不猶豫地隨聲附和道:“長老所言極是,我亦有同感。”
戴驚鴻微微頷首,表示對他們評價的認可。她解釋道:“這支驚鴻飛舞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其中蘊含著舞者對心愛之人深深的思念以及那份難以割舍的眷戀之情。所以,在舞蹈中,舞者不僅要將肢體動作演繹得淋漓盡致,更需將內心的情感融入其中,如此方能展現出驚鴻飛舞的真正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