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已完成】
【神足通已簽收】
【P.S.群任務的獎勵不支持不勞而獲,神通請自行修行?!?/p>
【可隨時返回原世界,時間點不變?!?/p>
喲,沒有時間限制。
金覺發現了佛祖的盲腸,是不是賴在這個世界不走,就不用去取經了。
不過想到更大的可能性還是被一腳踹回去,金覺只能無奈放棄了這個想法。
“小圣僧,你來看,我舉起來了!”江流兒要樂瘋了,讓無數妖怪神仙魂魄傾喪的如意金箍棒,在他手中如同木棒一般揮舞。
一萬三千五百,這個數字有很多種說法,但在金覺看來只是個符號而已,它代表是如意金箍棒的一種特性。
重!
定海之重!
四海在這定海神針的重量面前,都掀不起風浪??v是神仙,挽著些兒就死,磕著些兒就亡,挨挨皮兒破,擦擦兒筋傷。
猴豬龍看著小和尚演猴戲,氣氛其樂融融。
至于誰被排擠了,金覺不說。
但即便人不全,這幾人都能讓許多西游團隊自愧不如。
金覺突然計上心頭,對著江流兒說道:“小師父,你什么時候去取經?”
“等我長大了就去!”江流兒對金箍棒愛不釋手,拎著來到了金覺身邊,“師父說我太小了,現在最重要的是打坐、參禪、化緣?!?/p>
孫悟空也不介意,在一旁和天蓬元帥看著山妖往小白龍身上裝貨,颯爽的龍軀一個個掛滿了人參果一樣的娃娃。
“唉?!苯鹩X拉著江流兒坐下,一邊好奇的看著近在咫尺的金箍棒,一邊搖頭晃腦道:“眾生皆苦,苦海爭渡。你師父教你的都是小乘教法,只能渡己,不能度人。西天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兩位圣僧西天取經,取的正是這三藏經書。他們之所以歷經磨難仍不改初心,就是為了早一日取經歸來,度化眾生。
倘若你得到三藏真經,這世間也將不會再有傻丫頭和父母分離的人間慘劇?!?/p>
法明:?
法明一臉問號,這不是他的臺詞嗎?
從理由到解決辦法都讓你說了,那我說什么?
再說了,現在就去取經,湊得夠八十一難嗎?
西游記百靈下界來湊九九八十一難,但也沒有提前幾十年布局的道理。觀音的鯉魚精下凡九年,已經算是早的了。
能給孫悟空造成麻煩的哪個不是天上來的,你讓江流兒現在去取經,和讓他去旅游有什么區別。
法明一臉老人地鐵手機的表情,總感覺自己世界的西游,和其他世界的畫風不太一樣。
金覺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笑看著江流兒去和孫悟空和天蓬元帥商量。無視了法明的存在,饒有趣味的看著江流兒落在地上的金箍棒,毫不猶豫的上手抓去。
氣沉丹田,金覺做好了它紋絲不動的準備。
“?”
這么容易嗎?
不沉,質地均勻,重心很好,揮舞時手感很好,并有雷神之錘同款的破空聲。
怪不得江流兒這么喜歡,金覺也有些愛不釋手。
戀戀不舍的還給孫悟空,金覺和西游團隊道別后,選擇了回程。
——
一睜眼,就是自己在浪浪山的蛤蟆洞。此時天色剛剛破曉,金覺將身上的衣服又換成草皮裙,再次變成麻麻賴賴的小蛤蟆。
這次旅行,金覺扮演的角色可有可無,最終也是和原著沒什么差別的大圓滿結局。而金覺的收獲是佛門六神通之二,以及拜了一個很強硬的師父作為后臺。
叉腰傲嬌!
西游路上,只要不惹烏巢禪師和鎮元子等人,金覺可以橫著走。
至于要不要像孫悟空一樣老實聽話不透露師承,金覺自認為是半點可能都沒有。
不給我面子?
跟我的大光相說去吧!
看看你明天出門的時候,會不會被從天而降的大手壓個五百年。
屁股朝外!
金覺本著不吃獨食的想法,經過圣僧1號同意以后,將宿命通整理了一下,順便把神足通也塞了進去,打包后發到了群里。
宿命通又作宿住通,能知自身及三界六道眾生之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當然難度也是頂級,金覺只是看了兩眼就放棄了。
佛法修為幾乎為零,能修煉成功的可能性也是為零。
說起來,還是神足通更適合他。
不求一等的想哪就到哪,金覺只要有生之年做到二等的看到哪里就去哪里就心滿意足了。
練了幾個時辰,金覺已經可以運轉自如。睜眼時心念一動,金覺腳下的空間瞬間塌縮,轉瞬間來到了幾十米外的青石上。
“果然?!苯鹩X哈哈大笑,“更難的六神通,我即便不靠驚世智慧都能練會。那什么破蟾經一天都不能修煉成功,絕對是功法的問題。”
......
天地爭霸美猴王。
圣僧2號一行人,前幾天遇到了一只六耳獼猴,孫悟空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眼露懷念之色,所以將這只小猴子帶在了身邊。
眾人正在歇息,唐三藏看起來是閉目養神,實則在查看宿命通和神足通。只是看了一眼,腦海中就浮現出來無數知識。
唐三藏略一思索,站起身來腳踏于地,下一刻就消失不見。
“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最先發現的的沙僧大驚失色,連忙呼喚不遠處的眾人。
霎時間,包括白龍馬在內,所有人都亂成了一鍋粥。
“好邪異的妖怪,俺老孫竟沒有任何察覺?!睂O悟空手持風格不同的金箍棒,抓耳撓腮地喊道。
腳下一頓,整個人沖天而起,火眼金睛金光四射,上看三十三重天,下探九幽十八層地獄,不久后就看到了自己牽腸掛肚的師父。
大唐,蘇杭,金山寺。
出現在這里的唐三藏眼露懷念之色,時光更迭,自己離開金山寺后,擔任化生寺住持,后主持水陸法會得遇觀世音菩薩踏上取經之路。
林林總總已經過了十余年的時間,這寺內多了許多生面孔的小沙彌。
見這位身披袈裟,頭戴毗盧帽的僧人氣度不凡,這些寺內僧人也不敢上前多問,任由唐三藏在這里漫步。
不多時,就走到了后院一處小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