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聯邦的成立儀式在月球廣寒城舉行,這個選擇本身就充滿了象征意義。
曾經遙不可及的月球,如今成為了人類文明的第二個政治中心。
偌大的聯邦大廳里,來自一百多個國家的代表齊聚一堂。
每個人胸前都佩戴著嶄新的聯邦徽章——一個被群星環繞的藍色星球。
“根據《人類聯邦憲章》第一條。”
羅瑞祥手持憲章,莊嚴宣讀,“人類聯邦是地球文明在面對星際威脅時的最高決策機構,擁有統一調配全人類資源的絕對權力。”
臺下的各國代表紛紛起立,舉起右手進行宣誓。
曾經互相敵視的國家,此刻在共同的危機面前團結一致。
“聯邦最高議會由原各國領導人組成,負責制定政策方針。”
羅瑞祥繼續宣讀,“聯邦執行委員會負責具體實施,聯邦軍事委員會負責統一指揮作戰。”
哈里斯站在鷹醬國代表團前列,心情復雜地看著這一切。
幾個月前,他還在為遏制炎黃國的崛起而絞盡腦汁。現在,他不得不承認,這可能是人類文明唯一的出路。
“現在宣布聯邦領導層人選。”
羅瑞祥的聲音回蕩在大廳里,“聯邦主席由我擔任,聯邦軍事總司令由張獻忠同志擔任。”
這個安排沒有任何爭議。
炎黃國的實力擺在那里,秦浩的存在更是不容質疑的定海神針。
“各位。”
羅瑞祥放下憲章,掃視全場,“從今天開始,我們不再有國界之分,只有人類和非人類的區別。
我們的敵人不是彼此,而是那個來自星空深處的恐怖帝國。”
臺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儀式結束后,真正的工作才剛剛開
聯邦軍事委員會會議室里,各國的軍事將領圍成一圈,面前的全息沙盤顯示著整個太陽系的軍事部署。
“根據最新統計。”
張獻忠指著數據報告,“聯邦軍隊總數已達到兩億三千萬人,分布在地球、月球、火星以及各個太空基地。”
“但這遠遠不夠。”
一名來自北極熊國的將軍皺眉道,“對方是橫跨數百星系的帝國,我們的這點兵力……”
“兵力不是問題。”
秦浩打斷了他的話,“問題是如何有效利用這些兵力。我們需要的不是數量優勢,而是質量優勢。”
他調出另一組數據:
“根據從先遣者那里獲得的信息,對方的戰術思路是精神控制和技術壓制。它們習慣于用高科技武器碾壓低級文明,然后進行精神奴役。”
“但我們現在有了對策。”
錢博文院士接過話題,“基于對先遣者殘骸的研究,我們已經開發出了精神防護裝置。每艘戰艦都將安裝這種設備,確保我方人員不會被精神控制。”
……
會議進行了整整十六個小時。
從軍隊整編到武器分配,從戰術制定到后勤保障,每一個細節都被反復討論。
與此同時,聯邦政務委員會也在緊鑼密鼓地工作著。
“資源整合是當務之急。”
程海棠看著面前的統計報告,“各國必須開放所有戰略資源,包括稀土、核材料、高精尖設備等等。”
“這個……”
OZ聯盟的代表有些猶豫,“我們的核心技術機密……”
“什么機密?”張云峰冷笑一聲,
“在絕對的生存危機面前,還講什么技術保密?再說,你們的所謂核心技術,在炎黃國面前算什么?”
這話說得很直白,但卻是事實。
在場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炎黃國的科技水平已經領先全球幾十年。
“我明白大家的顧慮。”
羅瑞祥語氣溫和但不容質疑,“但現在不是考慮國家利益的時候。要么我們團結一致共同存活,要么我們各自為戰一起滅亡。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接下來的幾天里,一系列重大決策迅速出臺。
全球所有的核武器被統一回收,重新加工成艦載武器。
所有的航空母艦和先進戰機被改裝成太空作戰平臺。
各國的頂尖科學家被集中到月球和火星的研究基地,專門負責新武器的開發。
最重要的是,全球所有的工業產能都被轉向軍工生產。
從汽車廠到電子廠,從鋼鐵廠到化工廠,一切都為戰爭服務。
“我們需要更多的曲率戰艦。”秦浩在一次會議上提出,“根據情報分析,對方的主力艦隊至少有數十萬艘戰艦,我們現在的數量根本不夠看。”
“生產能力是瓶頸。”張云峰指著生產報告,“即使全力生產,一個月最多只能造出十艘。”
“那就想辦法突破瓶頸。”
羅瑞祥下定決心,“調動一切可用資源,我要在一年內看到至少三千艘曲率戰艦!同時建造更多的生產線。”
這個目標聽起來不可能,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必須要做的。
一個月后,第一批改裝完成的聯邦軍隊開始在火星進行實戰演習。
巨大的訓練場上,來自不同國家的士兵穿著統一的聯邦軍裝,操作著最新式的武器裝備。
語言不通不再是問題,因為所有人都植入了通用翻譯芯片。
“目標出現!距離三萬公里!”觀察員大聲報告。
“激光炮陣準備!”
“粒子束武器就位!”
“發射!”
數千道光束同時射向目標,將一顆直徑十公里的小行星瞬間氣化。
“很好!”張獻忠滿意地點點頭,“繼續下一輪訓練!”
看著這支逐漸成型的聯邦軍隊,所有人心中有了不少底氣。
但秦浩的表情依然凝重,因為真正的考驗還沒有開始。
看了看自己的能量儲備:2547能量單位。
這遠遠不夠。
聯邦成立后的第三個月,整個人類社會都被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所籠罩。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動員。”
羅瑞祥看著每日匯總的生產報告,臉上既有欣慰也有擔憂,“全球軍工產能在三個月內提升了二十倍。”
炎黃國都的中央指揮室里,巨大的全息屏幕顯示著地球、月球、火星的實時生產狀況。
無數的光點代表著正在運轉的工廠,密密麻麻得像星空一樣。
“火星基地的曲率引擎生產線已經擴建到十二條。”
張云峰匯報著最新數據,“預計本月可以完成三十六臺引擎的生產,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周。”
“月球的護盾發生器工廠也在超負荷運轉。”一名技術官員補充道,“氦-3的開采量已經達到極限,我們需要開發新的開采點。”
秦浩站在全息地圖前,仔細觀察著每一個生產節點:“小行星帶的自動化采礦船隊怎么樣?”
“已經投入了三千艘,但礦物開采速度仍然跟不上消耗。”
負責后勤的官員擦了擦汗,“特別是制造曲率引擎需要的超重元素,儲量嚴重不足。”
這確實是個大問題。
曲率引擎的核心部件需要用到一些在太陽系極其稀少的超重元素,而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幾乎不存在,只能通過高能粒子對撞產生。
“有解決方案嗎?”羅瑞祥問道。
秦浩沉思片刻:“我可以直接復制這些稀有元素,但能量消耗會很大。”
“需要多少能量?”
“復制一噸超重元素大概需要五百個能量單位。”
秦浩快速計算著,
“按照現在的生產計劃,至少需要復制五十噸,也就是兩萬五千個能量單位。”
這個數字讓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秦浩現在的能量儲備根本不夠。
“我需要更長時間進行能量補充。”秦浩做出決定,“把托卡馬克裝置的功率調到最大,我要進行連續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