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對于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你有什么看法。”
此話一出,張云峰和程海棠同時都看向了秦浩。
這個問題太大了,大到足以壓垮任何一個人的肩膀。
但秦浩卻沒有了往日的局促。
沉默了幾秒后,才開口說道:
“兩位領袖,我就是一個普通人,眼光可能沒那么長遠,就從我自己的感受瞎說說吧。”
他先給自己墊了一句,隨即話鋒一轉。
“我覺得,我們未來的路在宇宙星空,這次能順利的收復寶島,靠的是激光武器帶來的降維打擊。
那以后呢?藍星上的這點事,爭來爭去,無非就是些資源問題。
但在藍星之外,是無垠的星辰大海,那里有我們想象不到的資源和空間,是真正的未來。”
羅瑞祥和張云峰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贊許。
“所以,我覺得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讓所有人的目光,都從腳下的土地抬起來,望向星空。”
秦浩繼續說道:
“這就得從娃娃抓起了,教育體系要改,要把星際航行、行星科學、航天技術等知識,揉進基礎教育里。
不能讓孩子們以后提起太空,就知道個星座運勢,聊起星球,就只剩科幻電影里的外星人了。
我們要從小就培養他們的宇宙觀,讓他們知道,我們的未來,在那片黑暗又璀璨的星空里。”
張云峰聽得直點頭:“這個提議好,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讓全社會形成共識,教育是根基。”
“光有思想還不夠,得有飯吃。”
秦浩話頭一轉,變得更實在了,
“第二點,就是經濟大轉型,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星際采礦業。月球上有豐富的氦-3,小行星帶里有數不清的貴金屬。
我們有技術,就應該把這些東西拿回來,這才是真正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以太空采礦、太空建設等為主導,帶動材料學、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循環,
其它的傳統產業,可以慢慢地轉為輔助。”
“接下來,就是解放勞動力了。”
秦浩的語氣里帶上了一絲過來人的感慨,
“我以前在流水線上擰過螺絲,一天十幾個小時,重復同一個動作上萬次,感覺自己都不是個人,就是機器上的一個零件。
這種枯燥、重復、磨滅人性的工作,就應該交給智能機器人去做。
把人解放出來,去做更有創造性、更有意義的事情。
去搞藝術、搞科研、去探索、去享受生活。”
“還有那些守邊防的戰士們,消防員,緝毒警察等等,他們實在是太辛苦了,也很危險,這種事情也應該用機器人去代替。”
“而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加上太空運回來的海量資源,我們的生產力會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秦浩越說越順暢,腦海中的藍圖也越來越清晰。
“到時候,我們就有能力,為所有國民,提供最全面的生活保障。”
說到這里,秦浩的眼神黯淡了一瞬,那是觸及到了腦海深處的記憶。
“我是在孤兒院長大的,不知道家是什么滋味。所以我覺得,國家應該讓每一個公民,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不用太大,但要足夠溫暖。
我以前打工的時候,生過一場病,差點沒錢治。
所以我知道,那種躺在病床上,看著醫藥費單子絕望的滋味。
我們的醫療,就應該做到全民免費,讓每個人都能看得起病,活得有尊嚴。”
“還有吃飯、穿衣、出行……這些最基本的需求,在強大的生產力面前,都不再是問題。
我們國家奮斗的目標,不就是為了讓所有同胞,都能過上好日子,活得像個人嗎?”
這番話,沒有華麗的辭藻,卻直擊人心。
羅瑞祥和張云峰都沉默了。
他們這些身居高位的人,考慮問題往往從宏觀戰略出發,但他們不是不知道這些問題,只是以前很難做到而已。
程海棠一直靜靜地坐在一旁,此刻,他看著秦浩的側臉,眼神中流露出欣慰之色。
這個他一路看著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已經有了擘畫國家未來的胸襟和格局。
“然后是軍事。”
秦浩將情緒收了回來,語氣變得激動起來,
“我們的軍隊,不能再滿足于當藍星強國了。未來的國防,邊界線不在國境線上,而是在整個太陽系。
我們必須開始組建一支真正的太空部隊,以太空艦隊為核心。
我們的戰艦,要能巡航在月球軌道,我們的戰士,要能登陸火星。
未來的戰爭,是從軌道上開始,也在軌道上結束。誰掌握了太空,誰就掌握了未來地球的一切。”
“鷹醬這次的失敗,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的航母再大,在激光武器面前,也只是個靶子,我們不能再走他們的老路。”
最后,秦浩提到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當然,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蛋。”
他坦誠道。
“科技高速發展,社會結構劇變,必然會帶來各種新的矛盾。
比如,機器人大規模替代人工后,如何安置被解放的勞動力?
比如,壽命大幅延長后,社會養老體系怎么應對?
再比如,當物質需求被極大滿足后,人們的精神世界又該如何填充?
這些問題,我們現在就要開始思考,并且找到解決辦法。技術是冰冷的,但人心是熱的。
我們不能在奔向星辰大海的路上,丟掉了我們之所以為人的東西。”
一口氣說完,秦浩端起已經有些涼了的茶,喝了一大口,平復了一下自己激蕩的心情。
辦公室里,寂靜無聲。
羅瑞祥和張云峰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聆聽,到中途的贊許,再到最后的深思。
良久,羅瑞祥才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氣,他看著秦浩,眼神復雜。
張云峰感慨道:
“你提的這幾點,教育、經濟、民生、軍事,還有社會問題,都是我們正在解決的東西。”
“你能想到這些,在你心中恐怕已經有了初步的打算吧?”
這時,羅瑞祥突然一笑,看著秦浩。
秦浩迎著幾人的目光點了點頭:“是的,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但我覺得可行。”
張云峰來了興趣,追問道:
“說來聽聽,我們很想知道,你準備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秦浩放下茶杯,緩緩道來。
“剛才提到的解放勞動力,讓所有人擺脫枯燥、重復、危險的工作。我想起一部老電影,叫《機械公敵》。”
“里面的NS-5型機器人,擁有遠超人類的力量和速度,還能通過中央主機不斷學習進化。
最重要的是,它們被設定了‘機器人三大定律’,天生就是為服務人類而存在的。
我打算將這項技術復制過來,建立起完整的生產線,那么流水線上的工人、建筑工地的工人,甚至是家庭保姆,都可以被它們替代,這不就把人解放出來了嗎?”
“還有邊防、緝毒、消防這些高危崗位。就由《終結者》里的戰斗機器人來替代,它們就很合適干這份工作。”
這兩個電影名字一出來,三人不免有些尷尬。
因為他們都沒有看過,自然不清楚說的是什么。
“看來,我們還要補習一下這兩部電影了。”
張云峰哈哈一笑,緩解了一下氣氛。
秦浩跟著笑了笑,順勢將話題拉了回來,“但剛才提到的軍事,我還有個更直接的想法。”
“哦?”
一聽軍事,張云峰的興趣立刻又被提了起來。
“我們剛才討論了,未來的國防邊界在太陽系。要守衛這么遼闊的疆域,光靠激光衛星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太空艦隊。
但從零開始研發,設計船體、攻克引擎、解決維生系統……這個過程太漫長了,十年、二十年都未必能形成戰斗力,等我們造出來,黃花菜都涼了。”
羅瑞祥和張云峰緩緩點頭。
“所以,我們還得走捷徑。直接復制幾艘(獨立日)中的小型飛船出來進行拆解。”
“因為除了之前已經復制過的能量護盾和能源系統外,它還有一樣最關鍵,也是我們邁向太空必不可少的技術——反重力系統。”
反重力!
這個詞一出,三人同時想到了這種技術的重要性。
而秦浩的語氣也變得嚴肅起來,
“我們現在的宇航員,在空間站待幾個月,回到地面都要經過漫長的康復訓練,來對抗肌肉萎縮和骨質流失。
這是無重力環境對人體的必然影響,我們總不能組建一支太空部隊,士兵們每次執行完任務,
回來先集體進康復中心躺上半年吧?那還談什么戰斗力?”
“而反重力技術,可以直接在飛船內部創造出一個穩定的人工重力場。
也就是說,士兵們在飛船里,就跟在地面上一樣,可以正常起居、正常訓練、正常生活。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支撐起長時間、遠距離的星際航行,這才是組建一支真正能打仗的太空艦隊的根基。”
這番話,三人非常認同。
畢竟培養一名合格的宇航員花費可不低。
而且還要對方的身體條件達標才可以,不是誰都能上的。
張云峰激動地一拍大腿:
“這個好!我還在發愁怎么從全國飛行員里挑選尖子,再花個三五年進行超高強度的宇航員訓練。
你這一步,直接把最大的門檻給踢開,只要有了反重力飛船,身體素質過硬的普通飛行員,
甚至普通士兵,稍加訓練就能成為合格的太空戰士,這兵員一下就不是問題了!”
“我就是這個意思。”秦浩點頭。
“我們不能再用培養國寶大熊貓的方式去培養太空兵了,我們得讓他們像普通士兵一樣,能夠大規模地培養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