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緬北戰場的勝利余溫尚未散盡
帝王們胸中的萬丈豪情,還未平息。
然而,畫面的色調,卻在毫無征兆的瞬間,由激昂的暖色轉為一片死寂的冰冷。
之前的激昂與熱血,被瞬間抽干。
一行血淋淋的大字,緩緩浮現在蒼穹之上。
【一號作戰!】
緊接著,一張巨大的戰略地圖展開,覆蓋了整個華夏中南部。無數粗大的猩紅箭頭,從華北、華中腹地,如毒蛇般向南兇猛撲去!其鋒芒,直指河南、湖南、廣西三省!
【此戰背景:太平洋戰場美軍發動跳島反攻,海上交通線岌岌可危。同時,在華美軍航空隊已具備空襲日本本土的能力。為打通從中國東北到越南的大陸交通線,摧毀沿線機場,日軍決心發動其侵華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地面攻勢。】
“好大的手筆!”
魏王宮中,曹操一眼就看穿了倭寇的意圖。
“這是要畢其功于一役,將整個后世華夏攔腰斬斷!”
“再把南洋的資源和兵力,通過這條陸路源源不斷地輸送回本土!”
“困獸之斗,亦是最兇狠的最后一搏!”
天幕上,雙方的兵力部署被清晰地標注出來。
【日軍:投入總兵力約五十一萬(為侵華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地面攻勢)。】
【**:第一戰區(河南)約三十萬,第九戰區(湖南)約三十余萬。】
“兵力并無絕對劣勢!”
貞觀殿內,李世民的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
“甚至在局部,我方還有優勢。”
“為何…… 會是浩劫?”
他的問題,很快就得到了一個血腥的答案。
畫面,狠狠砸向了中原大地!
【豫中會戰】
【1944 年 4 月 17 日】
戰爭的爆發,迅猛如雷。日軍集結的重兵集團,如開閘的洪水,瞬間撕裂了黃河南岸的防線。天幕前的帝王們,甚至來不及看清一場像樣的抵抗。
鏡頭飛速切換。一座座城池的地圖,被染成代表淪陷的絕望血色。
【4 月 22 日,鄭州失守。】
【5 月 1 日,許昌失守。新 29 師師長呂公良,殉國。】
【5 月 25 日,洛陽失守。】
僅僅三十八天!三十八天,河南大片國土淪喪,三十萬大軍一潰千里!
奉天殿里,朱元璋的臉黑得能擰出墨來,胸膛劇烈起伏。
“砰!”
他一腳踹在面前的御案上,發出一聲巨響。
“仗,不是這么打的!”
“這不是打仗,是送死!是把咱華夏的江山,拱手讓人!”
老朱的咆哮,震得整個大殿嗡嗡作響。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
天幕的鏡頭,沒有絲毫停頓,沿著日軍的兵鋒,繼續南下!
【長衡會戰】
畫面對準了湖南,對準了那座英雄的城市 —— 長沙。那座曾經三次擋住日軍兵鋒,讓倭寇流盡鮮血的堅城。
這一次,奇跡沒有發生。
【6 月 18 日,長沙失守。】
從日軍發起總攻到城破,僅三天時間。相較于前三次長沙會戰的浴血堅守,這場潰敗來得猝不及防,更顯刺眼。
“為什么?!”
漢武帝劉徹猛地站起,臉上滿是無法理解的憤怒。
“前三次都守住了!為何這一次……”
畫面中,沒有給出詳細的解釋。只有一個鏡頭,無情地掃過倉皇撤退、建制混亂的**部隊,和那些來不及轉移,臉上寫滿驚恐與絕望的百姓。
一種無言的潰敗。一種深入骨髓的腐朽。通過畫面,狠狠刺痛了每一位帝王的心。
但,就在這窒息的黑暗中,一束光,頑強地亮了起來。
鏡頭鎖定了一座被江水環繞的城市。
【衡陽】
【守軍:國民革命軍第 10 軍。】
【軍長:方先覺。】
【兵力:一萬七千人。】
【敵軍:越六萬人。】
懸殊的兵力對比,讓所有人的心都沉到了谷底。
然而,接下來的畫面,卻讓所有帝王重新坐直了身體!
“給老子打!”
軍長方先覺嘶啞的吼聲,響徹云霄。
日軍的飛機在頭頂盤旋,重炮將陣地炸成一片火海。但第 10 軍的士兵,就像釘子一樣,死死釘在自己的陣地上!
日軍發起沖鋒,他們就用集束手榴彈炸!日軍沖上陣地,他們就用刺刀,用工兵鏟,用牙齒,把敵人撕碎了再趕下去!
城外的陣地丟了,就退守城內,依托房屋,展開慘烈的巷戰。每一寸土地,都在反復爭奪。每一條街道,都被鮮血浸透。
“好樣的!都是好樣的!”
宣德時空于謙閉上了眼睛。
日軍的指揮官瘋了。他們原以為三天就能拿下的衡陽,卻成了他們的血肉磨盤。他們發動了三次總攻,每一次都被打得尸橫遍野,狼狽退回。
【衡陽保衛戰,歷時四十七天,第 10 軍以一萬七千之眾,斃傷日軍六萬余人。】
“雖敗猶榮!雖敗猶榮啊!”
李世民眼眶泛紅,聲音里帶著無法抑制的哽咽。
他看到了。在日軍第三次總攻之后,那座孤城,已是人間煉獄。彈盡。糧絕。援兵,始終未至。
他看到了,軍長方先覺,這個鐵打的漢子,朝著重慶的方向,遙遙一拜,淚流滿面。
【8 月 8 日,衡陽陷落。】
那一束光,熄滅了。整個天幕,再次被黑暗吞噬。
失敗的陰云,迅速籠罩了廣西。
【桂柳會戰】
這一次,雖難有衡陽保衛戰那般震撼的堅守,卻仍有忠魂未折。畫面中,桂林七星巖陣地里,守軍依托溶洞頑強抵抗,直至彈藥耗盡仍未屈服;第 31 軍參謀長呂旃蒙、桂林防守司令部參謀長陳濟桓,亦在戰斗中壯烈殉國。
【11 月 10 日,桂林陷落。守軍第 131 師師長闞維雍,自盡殉國。】
【同日,柳州守軍進行了一定抵抗,但最終因力量懸殊等原因失守。】
天幕的畫面,在此時變得無比冰冷。
一張巨大的地圖上,那條從北到南的紅色線條,終于被徹底打通。
【12 月 10 日,南寧陷落,日軍與自越南北上的部隊會師。】
【“一號作戰” 結束。】
冰冷的統計數字,開始逐行浮現。
【豫湘桂戰役,歷時近八個月。】
【**損失兵力:五十至六十萬。】
【丟失國土:二十余萬平方公里,含四座省會,一百四十六座城市。】
【七個空軍基地,三十六個機場被摧毀。】
【六千萬同胞,落入日寇鐵蹄之下。】
數字,一行行地跳動。每一行,都像一記重錘,狠狠砸在帝王們的心上。
“這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第二次大潰退。”
“它幾乎摧毀了國民政府最后的嫡系精銳,暴露了其從戰略決策到戰術執行,從上到下深入骨髓的**與無能 —— 兵員多為臨時征召的壯丁、訓練不足,裝備亦遠遜于日軍,多重困境交織,終釀此敗。”
“然而,侵略者也為這場‘勝利’,付出了最后的國運。”
“他們打通了交通線,卻再也無力鞏固。他們將最精銳的部隊,悉數投入了這個巨大的泥潭。”
“當他們以為勝利在望時,他們沒有發現……”
鏡頭,緩緩從淪陷區上空拉開,移向了那些廣袤的,被紅色星火點亮的區域。
“…… 在他們占領的土地上,另一支力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將這無盡的血與恨,鍛造成一柄足以顛覆乾坤的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