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
巨大的塔吊長臂揮舞,將一捆捆鋼筋穩穩地吊上三樓樓頂。
戴著黃色安全帽的工人們,皮膚被曬成古銅色,汗水浸透了他們藍色的工裝,在腳手架上往來穿梭,動作麻利得像猿猴。
水泥攪拌機永不停歇地轟鳴,將沙子、石子和水泥混合成灰色的洪流,通過管道被泵送到高處。
電焊的弧光不時在各個角落炸開,如同白晝里閃爍的星辰,伴隨著“滋滋”的聲響,將一根根冰冷的鋼鐵骨架焊接成堅固的實體。
塵土、汗水、機器的轟鳴、工人的號子……這些在從前被村民們視為“吵鬧”和“麻煩”的元素,此刻卻交織成了一曲最動聽、最激昂的交響樂。
僅僅半個月。
半個月的時間,許廣民家那棟三層小樓的毛坯主體,已經拔地而起,巍然聳立。
那些最初還在觀望、還在猶豫的村民,腸子都悔青了。
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許廣民家的樓房一天一個樣,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從一片廢墟變成了村里最氣派的建筑。
“他娘的,當初就該聽廣民的,一咬牙就干了!現在好了,人家都快封頂了,咱們家的地基才剛挖好!”一個漢子蹲在自家剛畫好的地基線旁,狠狠給了自己一巴掌。
“你現在說有啥用?當初讓你去信用社,你腿肚子不也打哆嗦?”他婆娘在一旁沒好氣地回道。
“哎喲,廣民家的,你家這速度也太快了!這都封頂了啊!”
“可不是嘛,我家的地基才剛打好,你們這都能住人了!”
每天都有村民跑到許廣民家的新樓前,一邊看,一邊酸溜溜地感慨。
張蘭現在是村里最風光的人,她叉著腰,臉上的笑容比太陽還燦爛。
“那可不!咱家請的可是縣里最好的工程隊!人家說了,縣里有指示,下河村的工程,那是頭等大事,必須保質保量,用最快的速度干完!”
“懷疑派”的老人們,如今也不在老槐樹下唉聲嘆氣了。他們叼著旱煙,蹲在工地的角落里,看著那些拔地而起的樓房,眼神復雜。
他們一輩子都沒見過這種陣仗。
在他們的認知里,蓋一棟房子,從備料到完工,沒個一年半載根本不可能。
可現在,半個月,一棟樓就起來了。
這已經超出了他們的理解范疇,讓他們感覺自己活了一輩子的經驗,都變成了笑話。
“爹!你別攔著了!再不動手,等節目播了,游客來了,咱們家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家數錢!”
“爺,你就讓我們建吧!建好了,我跟小軍就不出去打工了,在家伺候你,還能掙錢,多好啊!”
老人們吧嗒吧嗒抽著旱煙,看著村里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最后只能把煙桿往地上一磕,嘆口氣。
“建吧,建吧!你們年輕人的事,自己做主!賠了錢可別找我哭!”
嘴上這么說,卻起得比誰都早,幫著施工隊遞磚頭、搬水泥,干得比誰都起勁。
楚宜每天都奔波在各個工地之間,她的小吉普車上永遠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灰塵。她拿著一個大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每一戶人家的工程進度和遇到的問題。
她忙得腳不沾地,人也曬黑了清瘦了一圈,但眼睛卻越來越亮,充滿了蓬勃的生命力。
這就是她想要的!
這就是她來到這里的意義!
縣里的支持力度,更是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林書記親自帶隊,領著規劃局、住建局、電力局的一把手,三天兩頭往村里跑。
“小楚啊,有困難就提!不要怕麻煩!”林書記卷著褲腿,站在一片剛平整出來的地基上,對楚宜說。
“村里這電網容量肯定不夠,我已經讓電力局連夜出方案了,保證半個月內,給你們村單獨拉一條高壓專線過來!線路全部入地,安全又美觀!”
“排污系統也要跟上!民宿搞起來,生活污水不能亂排!住建局同志設計的一體化的排污管道圖紙已經給你們了,建房的時候就要打好基礎!”
“還有網絡!城里人離了網活不了!我讓三大家的都來鋪光纖!必須保證家家戶戶百兆寬帶起步,千兆覆蓋!”
云水縣里不僅派來了規劃指導小組,免費幫村民們設計房屋圖紙,從水電線路到排污管道,都給出了專業的規劃方案,避免了以后因為亂建亂蓋引發的麻煩。
建筑相關手續的審批流程也被壓縮到了極致,今天打報告,明天車隊就能拉著水泥鋼筋開進村。
整個縣城的建筑資源,仿佛都在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傾斜。
這就是“華夏速度”。一種一旦下定決心,就能集中力量辦大事,讓高山低頭、河水讓路的恐怖執行力。
許星歡站在搖星院的廊下,靜靜地看著山下那片熱火朝天的土地。
凡人的力量,在個體上或許渺小,但當他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凝聚在一起時,所爆發出的能量,同樣能移山填海。
東風已至。
而她,也已經為這股東風,準備好了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