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華語唱片巨頭并不包括華宜。
如今它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音樂界小公司而已,遠遠比不上華宜在電影界的影響力。
前世。
華宜唱片的發跡,要從2005年底簽約張靚影開始,此后華宜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簽了許多大牌。
2006年一月,華宜就為張靚影推出一張EP專輯——《Jane·愛》,這張迷你專輯收錄了《光芒》《To Be Loved》和《逆時針》三首歌。
不過,并沒有火起來。
之后,華宜邀請新加坡音樂人李偉菘等人,為張靚影量身定制了第一張正式專輯——《THE ONE》。
其中,由吳夢奇制作的《如果愛下去》,更是頻繁登上各大音樂榜單,成了張靚影早期代表作之一。
該專輯10月11日發行,不到一個月賣出50萬張。
到了年底,全國銷量達到100萬張。
與此同時。
周筆唱和李雨春幾人,也在同一時間發了首張專輯。
周筆唱的《誰動了我的琴弦》,80萬張銷量;李雨春的《皇后與夢想》,137萬張銷量。
可見‘玉米’們多么牛逼。
一個個都舍得花錢支持春哥。
但仔細想想,比起周筆唱和李雨春專輯制作的豪華班底(小柯、張椏東),張靚影的制作人除了一個李偉菘,其他約等于透明人。
她能有100萬張銷量,實力可見一斑。
……
此刻。
面對華宜拋來的橄欖枝,沈青并沒有心動。
張靚影同樣如此。
沈青淡淡回道:“袁總不好意思,參加總決賽的選手都要簽約天娛,合同已經……”
袁韜早就打探過消息,知道天娛的套路。
現在既然打電話來,就是帶著賠付違約金的誠意。
“哈哈,我知道所有選手都簽了天娛,但你沒有!沈青,如果你想簽約我們公司,我掃榻相迎。”
“另外,張靚影的違約金我們也愿意給。”
“只要靚影簽到了我們華宜,公司一定拿出最好的資源捧她,憑借她獨特的歌喉,當上內地小天后也不難。”
這家伙~
八字沒一撇的事情,就開始畫餅了。
沈青糊弄了他幾句,就把電話掛了。
他可不想簽了華宜。
……
華宜這番招攬,給沈青提了個醒。
讓他不得不慎重思考下一步怎么走。
之前,太河麥田的張路已經和沈青聊了不下五次,每次都極力勸他加入太河麥田。
其實太河麥田的實力很不錯,至少現在是……樸樹、沙寶亮、張椏東等人都在旗下。
簽約有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
好處就是大公司有足夠的資源,能夠找到頂級音樂制作人,以及擁有更好的發行渠道。
但壞處也很明顯。
藝人要受到公司的制約,而且超過一半的收入要歸公司,扣稅后,到手三四成就算很好了。
這對普通藝人或許是個很好的條件,但沈青并不滿足于此。
畢竟他是個貨真價實的重生人士。
沈青:“靚影,現在我們該考慮這件事了,全國總決賽就在8月26日,決賽之后,你就要正式出道。”
張靚影:“要不我們簽彎彎的公司?那邊好多大公司,滾石、飛碟、華納、索尼……”
沈青:“不行,彎彎那邊這幾年對內地藝人的限制非常多……”
比如這幾年,張國力經常去那邊宣傳新劇,《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等等,每次都被要求不能接受媒體采訪,憋屈死了。
前世,李雨春在2006年2月去那邊演出,竟然規定:李雨春只能上臺唱歌,不得接受媒體采訪,不得參加座談會,也不許發表任何談話。
最后,春哥面對熱情的粉絲,竟然只能微笑。
沈青給張靚影普及了一番知識,氣的張靚影大罵:“可惡!我才不去那邊,青,我們不如自己開個公司好了。”
沈青笑著說道:“我也正有此意,雖然過程會很難,會遭到大公司排擠,但我相信,咱倆一定會成功。”
張靚影拉著沈青,鼓勵道:“別擔心,我們倆一起努力,一定可以成功,我對我唱功有信心,你的才華我更有信心。”
沈青點頭:“我們一起加油!”
說實話,沈青前世沒闖過娛樂圈,對于如何開音樂公司一點都不熟悉,還需要慢慢的摸索。
所以他并沒有吹太大的牛皮。
好在有重生的優勢,前世那么多經典歌曲,可以隨便自取。
其實。
除了自己開公司,還有一種相對不錯的辦法,就是以工作室名義和大公司合作。
很多藝人出名后,都采用這種模式。
既借助了大公司的資源,又沒和大公司深度綁定,而是以合作的方式對話。
但不知道哪個公司愿意?
畢竟沈青和張靚影,現在并不是什么大制作人和大歌星。
此前原創的幾首歌曲,雖然不錯,但是離“音樂天才”的頭銜還差的很遠。
那些出名的前輩,看見沈青或許只會點兩下頭,然后不咸不淡的說:呦,這小子還行,有些潛力!
……
倆人逛完了橘子洲,又坐車去了湖南大學和岳麓書院。
在岳麓書院遇到不少張靚影的歌迷,他們紛紛上來合影、聊天,或者投喂各種美食。
“惟楚有才,于斯為盛。”
書院大門兩側的題詞,沈青在書本上見過。
但前世今生,還是頭一次親眼看到。
逛了一個多小時。
感受著千年書院的文化底蘊,沈青忽然有感而發,想到了曾經聽到的一首詞義深遠的歌。
弘一法師李叔同寫的歌曲:《送別》。
這首歌其實弘一法師早在1915年就填好了詞,曲調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
國內最早演唱他的流行歌手,應該是樸樹。
這首歌在2013年作為《廚子戲子痞子》的片尾曲,由樸樹深情演唱,據說當時樸樹都把自己唱哭了。
沈青喜歡這首歌。
站在岳麓書院門口,輕聲唱了起來。
張靚影崇拜的看著沈青:“哇,好好聽啊,但是有點耳熟……這是你寫的歌嗎?”
沈青笑著說:“這首歌1915年就寫好了,但沒什么流行歌手唱它,你不熟悉也正常,可以把它拿到比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