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酒飽飯足,宇文成惠便是帶著眾人離開,也說定在兩日后,領兵前往邊地。
呂駿一行,仍舊在雅間中。
他望著宇文成惠離去的身影,眼中浮現一抹冷色,接著說道:
“看來這位宇文太守來意不善啊,他是想要借著應對突厥的名義,將兵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說到此處,呂駿目光閃過,他看向在場眾人,沉聲道:
“但是,他未免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以為如此輕易就能掌控兵權,既然他不愿配合,我們也無需留手。
賀昌,此事就交給你了,等到了邊地,大軍是進是退,自然由你說了算,本官倒要看看,他一人如何應對突厥之眾。
一個乳臭未干的小毛孩,也敢在此大放厥詞,當真可笑。”
言及此處,呂駿臉上浮現不屑之色。
賀昌亦是心領神會,等到了邊地,只要宇文成惠死于突厥之手,誰又知道這其中發生了什么呢?
他立刻拱手道:
“呂大人放心,此事交給下官就是。”
——
轉眼過去一天。
宇文成惠沒有去找呂駿等人,趁著空閑,在城中做了幾件好事,又去善陽城內青樓聽了聽曲,刷了些經驗。
雖然效率慢了些,但經驗什么的,宇文成惠自然不會嫌多。
對于宇文成惠來說,以他現在的身份,哪怕直接對呂駿等人下手,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他之所以沒這樣做,也只是擔心這些人以及馬邑郡的那些大族狗急跳墻罷了。
說到底,如今宇文成惠麾下人手有限,哪怕他自身沒什么顧忌,真把馬邑郡弄得大亂,也不是什么好事。
而他借助應對突厥大義,只要他能取得勝利,展現自己的實力,后面的事情都將順理成章,沒有任何阻礙。
并且,在宇文成惠趕來的路上,他就已經聽說消息,如今突厥并未停歇,仍舊時常侵擾邊境之地。
趁此機會,好好教訓突厥之敵,也算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了。
很快到了第三天。
宇文成惠帶著王伯當,以及齊國遠、宇文成惠,一同往城外軍營而去。
至于謝映登和李如珪,則是留在善陽城內打探消息。為宇文成惠得勝而歸的清算做好準備。
如此雙管齊下,效率無疑要快上不少。
原本謝映登還打算跟宇文成惠一起去的,畢竟與突厥外族廝殺的機會不多,他也不想錯過。
但最終,卻被宇文成惠勸阻。
因為宇文成惠相信,這只是開始而已,既然他到了馬邑郡,就不可能讓突厥如此安生,后面肯定還有機會的。
讓謝映登二人收集消息,對于解決馬邑郡的問題頗為重要。如果真想對突厥化被動為主動,首先要讓馬邑郡穩定下來。
要都是呂駿這等官員拖后腿,對于宇文成惠來說,絕不是什么好事。
宇文成惠實力再強,但他和麾下將士都是需要吃飯的,只要在糧草后勤上玩弄些手段,必然造成難以挽回的結果。
而此刻,在軍營之中,一萬將士已經嚴陣以待。
整個馬邑郡自然不止這些兵馬,但各城之中皆有兵馬駐扎,善陽城內也需要兵馬留守,自然不可能全都帶走。
對此,宇文成惠并無異議。
一萬人也夠了。
畢竟按照他所知消息,突厥一方兵馬并不多,滿打滿算也就兩三千人罷了。
這支突厥大軍,并未正面攻打邊境城池,而是侵擾那些村莊,擄走百姓,搶劫糧草財物,令人防不勝防。
偏偏邊境鎮守大軍,也不敢貿然出戰與之交鋒,突厥騎兵眾多,戰力不容小覷,如果沒有城池優勢,勝負難以預料。
不過現在宇文成惠來了,情況自然不同,他倒是要看看,這些突厥人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膽敢在此放肆。
當宇文成惠帶人前來,身為郡尉的賀昌,連忙前來迎接,恭敬說道:
“啟稟大人,善陽城內一萬大軍已經就緒,隨時可以出發。”
在賀昌臉上滿是笑容,顯得頗為熱情,與昨日截然不同。
但宇文成惠又不傻,他自然能夠看出賀昌在笑里藏刀。所以他并未揭破,便是點了點頭,滿意說道:
“那就好,下令出發吧,突厥數千之眾就敢肆虐我大隋邊境,他們就是吃準了我們不敢出擊,本太守豈能讓他們如愿?”
賀昌心中只覺得宇文成惠太過異想天開,但他臉上卻沒有太多表現,正色道:
“大人所言極是,下官自當追隨大人掃平突厥,讓我馬邑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宇文成惠隨口應了一句,大軍便是開始行動,他們繼續向北而去,那里才是真正與突厥接觸的邊境之地。
——
這一走,就是十余日時間。
也好在宇文成惠不是第一次行軍了,再加上他現在的體魄早就今非昔比,所以并不覺得疲憊。
宇文成惠抬頭向前方看去,在這稍顯荒涼的土地上,正佇立著一座城池。
他知道,這座城池名為云內城。
可以說是馬邑郡最靠近邊境的城池之一,前些天云內城便有急報傳來,說發現突厥人蹤跡,盤踞在云內城附近。
也不耽擱,宇文成惠打了個招呼,便是帶著大軍朝著云內城靠近。
行軍十余日,大軍上下總歸有些疲憊,先進城休整一番,再派人探查突厥兵馬所在的位置也不遲。
而云內城縣令,在得知消息后,便是匆匆趕來迎接。
這是一個稍顯滄桑的中年男子,臉上滿是疲憊之色,看得出來,他雖然是一縣之尊,日子過得卻不算好。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為像云內城這等真正的邊城,日子顯然是不太好過的。
不僅位置偏僻,經濟落后,還要面對突厥侵擾,可不是什么好去處。
云內縣令看到宇文成惠,不由得面露愕然之色,顯然他沒有想到,這位新太守竟然如此年輕,年輕到超出他的預料。
不過,宇文成惠的身份顯然做不了假,在短暫遲疑之后,縣令便是恭敬行禮道:
“下官孔方見過太守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