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剛下,蕭承瀾才從大朝會的承乾殿回到長慶宮,便聽到御前的人稟報。
“陛下,萬壽宮那邊方才遣人來說,太后娘娘今日晨起時有些頭疼,明日恐怕沒精力應對嬪妃晨會了,讓陛下派內務府的人通傳各宮呢。”
蕭承瀾摘了帝王的十二旒冕,隨手給了福萬全,淡淡道:
“是么,給朕更衣,朕怎么能不去瞧瞧母后呢。”
萬壽宮內,蕭承瀾進門的時候,太后半躺在榻上,夏嬤嬤正給她揉按太陽穴。
“聽聞母后身子不適,朕來看看母后。”
薛太后緩緩睜開眸子,虛弱道:“皇帝來了就坐吧,哀家遣人去御前,本不是去打擾你的,只是為明天的晨會做個打算,沒想到你竟然親自來看望哀家,有心了。”
蕭承瀾淡淡笑了笑,關切道:“母后有疾,朕當然要第一時間過來探望。”
“不過些老毛病,不值一提,歇上一歇也就好了。”
“那朕便放心了。”蕭承瀾說完,像是松了一口氣,但緊接著神情又變得更加憂心。
薛太后見狀,順勢問道:“近來天熱,哀家總是心神不寧了,看來皇帝也一樣,今日怎么如此煩悶?”
蕭承瀾微微嘆氣,沉吟幾番才開口:“母后病了,此事本不應說出來擾母后清凈的,只是朕實在拿不準主意。”
“這有什么,哀家也盼著為你分憂。你只管說吧。”
蕭承瀾徐徐開口:“近來朝臣催朕立后,朕一時難以定奪,立后一事關乎大鄴國本,朕也不知道朕的抉擇是不是對的。”
薛太后心中一凜,皇帝這是,心中已有決斷了?
她心里慌得緊,還是勉強笑了笑,試探道:“大臣們上諫推舉的人選,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皇帝何必憂心呢。”
蕭承瀾輕嘆了一口氣,“朕倒不是憂心人選,只是,前幾朝的皇后,要么是資歷深厚的太子妃,要么是登基三五年才確立了人選,母后也知曉,朕登基不過百日而已,現在立后,朕總覺得有些匆忙。”
薛太后頓了頓。
這話倒是提醒了她。
又不一定登基就要立后,現在朝中催得這么緊,是蘇家聯合其他幾家上諫了而已。
按正常來說,登基三五年內才立后也是正常的。
如此一想,薛太后心里頓時有了主意。
“皇帝說得沒錯,現在立后著實操之過急,這一批妃子,才剛剛入宮,秉性和處事如何連頭角都沒露,匆匆挑選出皇后,萬一無法擔大任,于社稷也是無益。”
蕭承瀾點了點頭,“還是母后懂朕的優憂思,朕想著,現在選出一人暫掌宮權,代理六宮之事便可,何必急于立后呢。”
薛太后心中見機道:“謹慎些總是好的,何況,后宮之事,哀家也有發言權,那些妃子前些天三天兩頭的惹出事,還太稚嫩,此刻立后,依愛家看就是為時過早。皇帝的想法, 才是最適合當下的。”
蕭承瀾眉目舒展了幾分,“后宮的事,朕到底不如母后思量得周全,有母后這句話,朕就放心了。那朕明日朝會就宣布這件事,不立后,選人暫掌宮權,代理六宮事務。”
敲定了這件事,薛太后心里懸著的石頭終于放下了一半。
另一半,則是在這暫掌宮權的人選身上。
如果這宮權落在蘇清容身上,還是一樣的難纏,畢竟,她若順利代掌六宮,日后封后就成了天時地利人和。
不行,連蘇清容暫掌宮權的苗頭也要扼殺在搖籃里。
“暫掌宮權的人選,皇帝可有定奪了?”薛太后不經意般問道。
蕭承瀾:“立后的上書里,是宋昭儀和欣婕妤的呼聲最高,朕想,暫掌宮權,也從聽她們里面選。”
薛太后飛速思索。
蘇清容和宋婉言...
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但是,宋氏好過蘇氏,畢竟,蘇氏拿到宮權,不好拉她下位,否則有分裂世家之嫌。可若是宋氏拿到宮權,在封后前,薛氏還可以聯合其他幾家一起斗倒宋氏。
薛太后當即道:“皇帝若還沒有拿定主意,不若聽哀家一言。”
蕭承瀾虛心道:“母后請講。”
“現在欣婕妤只是個婕妤,若要選她暫掌宮權,勢必得越級晉封到妃位,跨度太大,此事不妥,何況,欣婕妤入宮后就違反宮規被罰,難以服眾。”
蕭承瀾頓了頓,疑惑道:“所以,母后心中的人選是宋昭儀?朕還以為,母后會支持欣婕妤。”
薛太后有些心虛,蕭承瀾倒是想給世家顏面,但是她有她自己的考量,她要為薛家爭。
“難道皇帝覺得薛家與蘇家交好,哀家就會有私情嗎?哀家向來只信奉能者居之。”
聽著薛太后這冠冕堂皇的話,蕭承瀾垂眸笑了笑,斂去眸子里的輕蔑與算計,平和道:
“母后大公無私,是朕狹隘了,朕會慎重考慮母后的建議的。”
薛太后聽她這么說,知道此事已經成了一大半,心里另一塊大石頭也落了地。
蕭承瀾走出萬壽宮,方才那恭敬仁孝的表情淡淡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十足的愉悅。
福萬全知道,陛下這是又狠狠把人作弄 戲耍了一番。
蕭承瀾側眸看了一眼福萬全,淡淡吩咐:“今日的事情,若蘇清容問起你,你該知道如何透露給她吧。”
福萬全趕緊躬身道:“陛下,奴才當然曉得,上回詐蘇家私庫那事兒,奴才辦的事兒還不漂亮嗎,陛下您就放心吧。”
蕭承瀾淡笑,“朕倒是忘了,上回的事,朕還沒該給你派賞呢。”
福萬全趕緊道:“不敢不敢,奴才只是做了分內之事,為陛下盡忠,不敢討賞。”
蕭承瀾淡淡點評了一句:“油嘴滑舌。”
福萬全絲毫不介意,笑得諂媚,還不忘提醒蕭承瀾小心臺階。
福萬全要什么,他自己心里可是門兒清吶。
他從一個擦地磚的小太監做到御前大總管,翻身把歌唱全因為當年陛下賞識,
他現在走哪兒都被敬著,也全都是借了陛下的勢,什么賞賜抵得過陛下認可?
當年對他吆五喝六的那些個公公們,現在都不知骨頭爛在哪兒呢。他可不得緊緊巴著陛下,憂陛下之所憂啊,喜陛下之所喜啊。
何況,陛下是真厲害,當年從博弈場中殺出重圍,連東宮的門都沒見到,直接一旨詔書入主皇宮。
現在朝堂局勢雖嚴峻點,但陛下有主意有手段啊。陛下知道現在自己人的勢力不足以和世家硬碰硬,所以就讓她們窩里斗啊。
自家人先從內部打起來,那便可不戰而勝了。
實在是妙啊。
跟對人,走對路,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