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人做席面得看有沒有人辦席面,村里喜宴白事請人,其余的多是自己做,林秋然的夫君沒了,肚子里還有個孩子,機會沒有別人多,所以目前還是以去縣城賣燒好的菜為主。
孫氏是本來不打算吃,聞言夾起來嘗了嘗。燉肉她做過,不會買五花,多是買后腿肉,肥多瘦少,也用大鍋燉,燉起來肥肉軟,瘦肉卻有些柴。
但是都少油水,還是能一下吃好幾塊。
林秋然做的這個不一樣,肉到粥里,醬汁和油光在粥中泛出油花。孫氏嘗了嘗,這咬下去就糯得黏牙,尤其是瘦肉,以前她燉總是硬,她還更喜歡吃肥肉,今兒的卻不一樣,感覺這瘦肉比肥肉還好吃。
再咬了小口肥的,入口就化了,肥的好像還是比瘦的好吃,這回孫氏把肉全放嘴里,豬皮糯得很,軟耙耙的,孫氏道:“他爹你也嘗嘗。”
林秋然切的肉燉出來兩根手指寬,肥瘦相間,夾著顫顫巍巍的。蕭大石直接一口吃進肚,吃完他眼睛一亮,“是好吃!”
林秋然道:“你們多吃點兒,做得多,我一個人也吃不完,放到明日就壞了。”
孫氏:“你吃就行了,我和你爹不愛吃。”
肉那么多呢,林秋然給他們一人夾了四塊,孫氏想夾回來,林秋然抱著盤子躲,“剩下的我吃就行了。”
有肉,蕭大石飯吃得更香了,以前一晚上也就喝一碗稀粥,今兒連喝三碗,最后肉湯都拌在粥里。
孫氏吃得也不少,吃完拍了拍肚子,眼睛瞇起來。
林秋然看二人吃完了,她道:“娘,你們今兒在縣城吃的什么呀?”
這倆人哪像是吃飽飯回來的。
蕭大石一愣,孫氏眨了眨眼,“就吃……吃的包子呀。”
林秋然:“吃幾個,什么餡兒的?”
孫氏笑著道:“肉的,我和你爹一人吃了倆呢。”
林秋然深吸一口氣,“到底吃幾個,別讓我查賬。”
本來下午聽孫氏說吃了包子她還挺高興,結果卻是這樣。
蕭大石低著頭,孫氏也低下頭,訕訕道:“買了三個素的,你爹吃倆我吃了一個,不過當時真的吃飽了,一點都不餓!”
林秋然嘆了口氣,本來推車去縣城就辛苦,就吃素包子,孫氏還就吃一個,一個大人,就吃那么點飯哪兒能受得住。
林秋然看孫氏,回屋數出十文錢,“娘,這些是明日吃飯的錢,得全花完了。”
孫氏:“這太多了,你上回給的還沒花完呢。”
昨兒剩十七文,可是全給她了。
林秋然道:“昨兒給了你也不花呀,以后在外面吃好點兒,不然我也不管家了,咱們各過各的,我也懶得管,魚也不賣了。”
孫氏心道那哪兒成,林秋然在家里做,累不著。他們兩個跑遠點兒賣,折騰是折騰,但還是比種地輕巧。
再說也得為日后打算,他們若是哪一日走了,林秋然和孩子得多留點錢傍身。這兩天賺半錢銀子了,比蕭家一年攢下的都多。村里人出門做苦力活,一日才十文,偶爾還八文,這么好的賺錢路子孫氏舍不得。
孫氏:“魚得賣呀!”
看孫氏急,林秋然就道:“那就聽我的,這會兒天熱,我又要做魚,沒法給你們帶飯。等過些日子天涼快了,提前一晚做出來,再給你們帶些飯。想省錢可以,但不能糊弄。”
蕭大石看孫氏還想爭辯,趕忙拉了一把,“你就聽秋然的吧。”
他又不傻,聽得出林秋然是為了他們兩個好,那就記著,他們兩個多活些日子,也能多幫襯點。
孫氏訕訕一笑,“娘也不是不聽你的……以后肯定不了。”
孫氏也知道林秋然是惦著她。
林秋然道:“娘,你們倆也別讓我成天操心你們在外吃啥。”
吃過飯,林秋然回屋把錢放到一塊兒,金鐲子和耳釘她稱過,差不多一兩三錢,換成銀子能換十三兩多。賣靈芝十兩,蕭家和她從前存的五兩多,如今將將三十兩銀子。
若是在縣城,她也能去賣,中午還能回家吃,肯定比在外面吃得好。就是不知道縣城像樣一點的宅子多少錢,估計得好幾十兩,照著如今一日二百文賺,那還得好幾個月,還是河里日日有魚的情況下。
林秋然把銀子都藏好,如今她有兩個多月的身孕,她是盼著到六個月之后,能住進城里,也省著大個肚子來回跑。
但這個急不得,林秋然在心里嘆了口氣,還是先睡吧。
次日一早,蕭大石又去河里,這回撈了兩簍子魚,三十多條,不過是鯽魚。一條一斤多點,比鯉魚小得多。
蕭大石知道鯽魚刺多,價錢還便宜,多是燉湯喝,他怕這個做不成。但林秋然高興,鯽魚鮮美,她道:“爹,這個也能做。”
明兒可以做蒜香鯽魚,小是小了點,不過勝在魚多。
新撈的養在桶里,昨兒的宰了下鍋燉。魚燉好后,就由倆人拉到縣城去賣,孫氏覺得這魚賣得貴,可縣城的人還覺得便宜呢。味道好是首要的,這樣的一條紅燒魚,在飯館酒樓里怎么也得一錢銀子,可是從蕭家這兒買,還是少了內臟的,幾十文就成了,又不常吃,也舍得。
等二人一走,林秋然坐著歇了會兒,中午簡單吃了個飯。收拾好剛睡下沒多久,她聽見大門被敲了敲,起身去開門,一看是于嬸兒。
林秋然趕緊把人請進來,于嬸兒道:“我就不進去坐了,就幾句話。昨兒我幫你問了問,我娘于家莊里有人家里辦白事兒,死了是個老頭子,六十多歲,喜喪。以前是個木匠,留了不少錢,家里幾個兒子打算風光大辦,后天下葬。我跟人家說了你做菜好吃,你要是不忌諱,就過去試個菜。”
林秋然:“嬸子可知道有多少桌,總共幾道菜?”
于嬸兒說道:“估計得八桌的,菜一桌八道。工錢說是給兩錢銀子,不然你等你婆婆回來問問?”
給林秋然的工錢還算便宜,若是老師傅,得三四錢銀子。于嬸兒跟人說了,林秋然做的菜好吃,那邊才點頭說可以試菜看看。
林秋然道:“不用,今兒就能去試菜嗎?”
于嬸兒點點頭,“能,我一會兒就帶你過去。”
林秋然把門鎖上,跟著于嬸兒去了于家莊。村口一家氣派的磚瓦房,門口掛著白帆,還有花圈,家里人都披麻戴孝。
古代有停尸七天之說,只不過蕭尋戰死尸骨無存,家里沒啥事兒就給他葬了。林秋然跟著于嬸兒去了主家,跟她說話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面容和善,說是姓趙。
趙娘子道:“先看著做道菜吧。”
林秋然就去了廚房。
這個時節各家菜都多,林秋然拿了個茄子,又拿了兩個辣椒和半頭蒜。蒜拍扁剁碎切成蒜末,茄子切成圓片,辣椒是線椒,切成辣椒圈就行了。怕主人家吃不了辣,林秋然只切了一半。
鍋跟蕭家一樣是大鍋,旁邊還有鐵鍋,但林秋然沒用。燒火之后把茄子放進去煎,也不放油,把里面的水氣逼出來,吃起來才好吃。等把茄子煎成軟耙耙蔫巴巴的再給盛出來。燒油下蒜,爆香之后放茄子和辣椒。
調味比蕭家好些,因為廚房的調料多,這道菜用時短,很快就做好了。
趙娘子沒進廚房,可當林秋然端著菜出來時她直笑,雖說還沒嘗,可這菜看著好看聞著也香,她拿起筷子嘗了一口,眼睛微微發亮。這和自家燒的茄子完全不是一個味道,是真的好吃,茄子沒那么多水氣,也不膩,入口咸香,辣味恰到好處。
趙娘子問:“這是茄子做的?”
咋還有吃肉的感覺呢。
林秋然點了點頭,“嗯,茄子能做的菜是很多,今兒我就做了一道。”
趙娘子點點頭,年紀輕輕倒還真的有點本事,“那咱們就定下,后日你得早些過來,這菜可不少呢。你今兒看看缺什么,我們備上,后日八桌八道菜,涼菜兩道,熱菜四道,再來兩道大菜。”
林秋然道:“這個沒問題,不過我們不管刷碗,還得再搭一個灶臺,兩口鍋不夠用。除了這些,得先給一半定金。”
她是管做洗席面的,別的事兒她不管。
趙娘子:“行。”
鄰村的也不怕跑了。
林秋然跟著定了菜色,涼菜有拍黃瓜、青椒茄子,熱菜四道有今日這個炒茄子、四喜丸子、蒜香鯽魚、八寶飯,兩道大菜一道紅燒肉,還有一道是紅燒鯉魚。
主家準備的便是這些菜,還有油調料啥的,林秋然后日就帶著孫氏蕭大石過來,他倆幫忙,省著一個人忙不過來。
臨走,趙娘子給了一錢銀子的定金。回去的路上,林秋然從荷包里拿了十文,“嬸子,這回多虧了你。”
她出門帶了錢,今兒多虧了于嬸兒,不然也沒這機會。
于嬸兒本就是為了幫忙,哪能要林秋然的錢,她就是看蕭家現在不容易,想拉他們一把,她還要錢,拿她成什么人了。
于嬸兒:“我不要,給你的錢。”
林秋然道:“嬸子,你收下吧。這回多虧了你,不然我也沒這活兒干。”
于嬸兒道:“我就提一嘴,能留下是你的本事。”
又不是沒別的師傅,能用林秋然還不是她做的好。
林秋然只好把孫氏搬出來,“您若不要,我娘指定不高興,您就收下吧。下回若有這樣的好事兒,多想著我。”
于嬸兒這才收下,她就回了兩趟娘家,就拿了十文錢。
她把錢妥帖放好,問林秋然,“你這肚子沒事兒吧?”
雖然說于家莊離蕭家村不遠,可又是做菜又是走路的。
林秋然搖搖頭,“沒事兒。”
大約是月份淺,林秋然現在也沒什么反應。回去的時候天也晚了,孫氏和蕭大石已經回來了。
孫氏還著急去鄰居家問,問了才知道林秋然跟著于嬸兒出門了。看見林秋然,孫氏心里的石頭才落地,“今兒的七條魚都賣光了,又給你買了些肉,還剩二百零四文。你這是做啥去了?”
今兒孫氏就買了一斤肉,兩斤吃不完,她們老兩口還得吃,只給林秋然吃,一斤就差不多,這樣也省一點。
他倆也在外面吃飽了飯,花了八文錢。
孫氏把錢給林秋然,林秋然把大頭二百收下,零下的幾文留給孫氏,她道:“去于嬸兒娘家看了看,有人家白事做席面,我過去試菜了,人家也同意用我。爹娘,后天你們跟我一塊兒過去。”
桶里還養著鯽魚,明兒賣完后日就不去縣城了,直接去于家莊做菜。要是忙得快,就讓蕭大石早些回來去撈魚,等大后天再去賣。
孫氏眼睛彎起來,眼角露出幾條皺紋,“挺好挺好,我和你爹跟著你去。”
孫氏是倒不擔心別的,就是怕林秋然辛苦,這已經連著好些日子都早起做菜了。還要去于家莊,都沒有閑著的時候。
不過孫氏沒開口勸,如今家里林秋然做主,想賺錢也是為了家里好,除非她有更好的本事賺到錢,不然咋讓林秋然聽她的。
孫氏一直發愁,相反蕭大石就很高興,提了個鋤頭去地里除草,這個季節得兩三天去一次,不然草又長出來。
往年空閑的時候都去打獵,卻也不如去縣城賣魚賺得多。去縣城累是累了點,卻也有奔頭。
等蕭大石回來天已經黑透了,林秋然和孫氏已經吃完,林秋然在院子里割了些韭菜,剁肉餡包了餃子。
孫氏喝的粥,給蕭大石留了一碗。
蕭大石回來,孫氏把飯端了上來,她道:“秋然睡了,這一日也夠累的。”
蕭大石道:“有啥累的,誰懷孕不干活,哪兒有那么嬌氣。”
孫氏道:“那能一樣嗎,秋然性子好,若出了什么事兒,我可就活不了了。你想想,秋然多惦著咱們,天天讓在外頭吃。于家莊離得遠,不然咱們推著秋然過去。”
蕭大石嘴上說嬌氣,卻直接去院子,“那我把車給弄弄,坐著好舒服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