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死地后擊 謀敵炮轟寇(一)
指揮部臨時休息點,油燈的光芒在低矮的頂棚下搖曳,艱難地驅散著一小片黑暗,卻絲毫驅不散王林心頭的沉重與壓抑。
情報顯示向牛首山而來的,正是日軍臭名昭著、戰力強悍的第6師團。王林五指緊握,骨節因用力而微微發白,他知道,不能再這樣被動地等下去了!死守,面對絕對優勢的火力和兵力,最終只有死路一條,唯一的生機在于主動出擊,打亂敵人的節奏。
他猛地抬起頭,布滿血絲的雙眼中充滿了不甘和焦灼,更有一股被逼到絕境后即將爆發的狠厲。他像是在叩問自己的內心,又像是在向冥冥中唯一能完全信賴、倚為臂助的伙伴發出求助。
“系統!”他在腦海中幾乎是低吼著,“現實一點告訴我,我們有多少時間?如果按照目前這種常規被動防御的打法,牛首山這道防線,究竟能撐多久?”
【指令確認。正在綜合當前敵我雙方兵力實時損耗比率、彈藥消耗速度、敵軍進攻強度模型及歷史數據進行多維度推演分析…推演計算中…結果生成:基于最高概率(情景),牛首山主陣地現有守軍最多可持續堅守 26-38小時。其后,防線將因作戰兵力耗盡或關鍵彈藥告罄而不可避免地崩潰。】
冰冷的數字沒有絲毫感情,卻像一盆徹骨的雪水,澆得王林心頭冰涼,連呼吸都為之一窒。
“難道就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就只能窩在這里,眼睜睜看著弟兄們被一點點耗光,最后防線崩潰,全軍覆沒?!”他煩躁地在狹窄的地窖里來回踱步,腳步沉重。“突圍?向哪里突?身后就是南京城,是幾十萬手無寸鐵的百姓!進攻?拿什么去進攻?弟兄們手里的刺刀,難道能撞開鬼子的坦克大炮嗎?!”
他的目光再次死死鎖定了鋪在簡陋木桌上的軍事地圖,視線如同鷹隼般銳利,聚焦在那片代表日軍進攻縱深的區域。一個極其瘋狂、大膽卻又模糊的念頭,如同黑暗中驟然劃過的微弱火星,在他腦海中閃現。
“既然橫豎都是要打,為什么不能是我們來抓住主動權?獨立旅現在剛完成大規模收容整編,部隊龐雜,新兵多,其實并不十分擅長固守,但擅長機動和突襲!防守是把我們的弱點暴露給敵人,進攻才能發揮我們的長處!”
王林眼前猛地一亮,堵塞的思緒瞬間貫通——自己最大的依仗,從來不是兵力多寡,而是那超越時代的金手指!
他立刻凝神靜氣,將全部意識沉入系統之中,開始進行嚴密的戰術推演和可行性分析:
王林向系統發出指令:“系統,進行戰術模擬推演:當前態勢,是74軍58師主力正在牛首山主陣地正面防守日軍第6師團。設想一下,如果我獨立旅全體放棄現有陣地,利用【活點地圖】的絕對信息優勢,進行大規模戰場機動,完全繞到第6師團進攻部隊的后方深遠區域,主要目標是拿下其至關重要的輜重補給點和炮兵陣地,尤其是那些重型火炮。然后,我們反過來,利用繳獲的日軍火炮和充足彈藥,就地建立反向阻擊陣地,用日本人的炮火猛轟正在進攻牛首山的第6師團前鋒!分析一下,這個方案有沒有實際操作的空間和成功的可能性?特別注意,我的【活點地圖】有效探測范圍是20公里半徑,需要評估日軍一個師團的行軍隊列和部署縱深是否會超出這個范圍,導致存在我無法探測的盲區。”
系統立刻響應,開始進行高速運算和兵棋推演,冰冷的電子音條分縷析地呈現利弊:
【推演進行中...分析基于宿主提供的戰術設想及當前戰場情報數據...】
【有利條件與巨大操作空間分析:】
【活點地圖系統的絕對信息優勢(核心關鍵)】:
透視戰場:20公里的有效半徑范圍,足以覆蓋日軍一個甲種師團行軍縱隊和作戰部署的絕大部分縱深。宿主可以如同觀看透明沙盤一樣,實時掌握第6師團本部、各步兵聯隊、炮兵聯隊、輜重兵聯隊以及配屬部隊的精確位置、彼此間距、移動方向甚至大致狀態(行軍/休整/戰斗)。
完美規避:系統可以結合地形數據與實時敵情,為整個獨立旅規劃出一條甚至多條能夠完美避開所有日軍大隊及以上級別部隊主要行軍路線、固定駐地、警戒哨卡的滲透路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戰場隱形”繞后,極大降低提前暴露的風險。
【日軍當前心態與隊形可能存在的漏洞】:
驕橫無備:第6師團自登陸以來一路高歌猛進,氣焰囂張。其正面有74軍這樣的勁旅頑強抵抗,必然吸引其全部注意力,其后方和側翼的戒備程度會相對松懈。日軍指揮層絕難料到,會有一支成建制、規模逾萬的中**隊敢於并能夠穿插至其戰役縱深后方發起大規模逆襲。
行軍隊列拉長:一個齊裝滿員的日軍甲種師團兵力超過兩萬五千人,其行軍隊伍在戰場上會拉得非常長,前后綿延可達十數公里。通常其師團司令部、一線戰斗部隊(步兵聯隊)會相對靠前,而笨重的輜重車隊、騾馬輜重隊、炮兵聯隊(尤其是重炮部隊)必然拖在相對靠后的位置。這種部署為宿主集中兵力突擊其相對脆弱但價值極高的后勤與支援節點創造了絕佳條件。
【獨立旅的獨特性質與能力】:
精銳善於機動與滲透:獨立旅骨干源自紅軍,極其擅長長途奔襲、夜間滲透、近戰突擊,是執行此類高風險、高收益敵后破襲任務的理想部隊。
戰術思想超前:宿主帶來的“三三制”班組戰術、步兵與炮兵協同理念(游擊炮)、以及強調主動性靈活性的作戰思想,使部隊具備完成這種復雜多階段戰術任務的能力。
士氣高昂,執行力強:在系統提供的隱性士氣加成下,以及宿主本人的威望,部隊執行力極高,敢于也愿意執行這種看似瘋狂但可能扭轉戰局的計劃。
【?巨大風險與致命挑戰同樣不容忽視:】
敵我兵力懸殊帶來的硬仗風險:
即使成功繞后,獨立旅(約1.6萬人)要攻擊的目標——第6師團的后衛部隊(可能包括輜重聯隊、炮兵聯隊部分護衛兵力、以及其他后勤單位),其總兵力也可能達到數千人,且裝備不弱。一旦戰斗打響,未能迅速解決戰斗,周邊的日軍作戰部隊(步兵大隊、中隊)會迅速向交火區域合圍。這將不再是單純的偷襲,而是瞬間演變成在敵軍主力環繞的腹地的一場硬碰硬的突圍戰/阻擊戰。
時間窗口極短,容錯率極低:
這是整個行動最致命的關鍵點。獨立旅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一系列復雜動作:快速擊潰或消滅守衛部隊、有效控制炮兵陣地(需制服或清除敵方炮手)、并讓我方人員(可能需要借助俘虜或我方懂炮人員)迅速調轉炮口,測算射擊諸元,對正在進攻的第6師團前鋒部隊實施準確有效的炮火覆蓋。
一旦任何一個環節耗時過長,導致日軍主力反應過來并完成包圍,獨立旅將陷入四面楚歌、后勤斷絕的絕對險境。
技術性難題:
操作日械火炮:繳獲的日軍火炮,尤其是150mm重型榴彈炮,操作復雜,需要專業訓練。獨立旅自身的炮兵可能從未接觸過此類重炮,能否快速上手存疑。可能需要威逼利誘被俘的日軍炮手進行操作,但這又帶來控制力和可靠性的問題。
彈藥識別與匹配:需要快速在混亂的彈藥堆中識別出不同口徑、不同型號的炮彈,并將其準確匹配到對應的火炮上,這是一個繁瑣且極易出錯的過程,在戰時環境下尤為困難。
撤退路線極易被切斷:
一旦深入敵后并發起攻擊,原來潛入時依賴的“綠色通道”很可能已被聞訊趕來的日軍部隊迅速封鎖。獨立旅在完成任務后,將如何安全撤回?這需要宿主充分利用地圖能力,提前規劃好多條備用撤退路線,并做好沿途血戰突圍的準備。
......
王林接著問:按照軍事常識分析一下日軍第6師團的炮兵行軍主要會分幾塊,或者說如果等待其在進攻牛首山時會布置炮兵陣地,那么會安排幾個炮兵陣地。按照此時日軍的慣用思路分析一下它的布置,方便我軍考慮分幾個戰斗組拿下這幾個陣地,同時我想的是拿下后憑借日軍炮彈的足量優勢再加上獨立旅本身兵力超出一個師的標準,6個團能否依托地形和炮火支援建立阻擊陣地,配合友軍反打第6師團。
系統根據宿主提供的情報分析:日軍炮兵戰術強調集中使用、梯次配置、縱深部署,以確保火力的持續性、壓制性和生存能力。
編制與構成:通過宿主情報得知第6師團火力核心是:
1、野炮兵第6聯隊(按照日軍現階段編制常識分析約36門75mm野炮/山炮,12門120mm榴彈炮)。
2、加強炮兵:師團通常會得到獨立重炮部隊的加強,極大可能是野戰重炮兵第14聯隊第1大隊(12門150mm重型榴彈炮)。這是最具威脅的目標。
陣地配置(理想情況下會分三塊):
【第一是前沿支援陣地(前進觀測/直瞄陣地):
位置:距離前線約3-5公里,相對靠前的小高地或隱蔽處。
單位:通常會派出大隊級炮兵(如1-2個中隊,4-8門92式步兵炮或41式山炮),負責直接支援步兵沖鋒,打擊機槍火力點和簡易工事。這些炮較輕便,前線步兵聯隊自己也配有。
特點:分散、隱蔽、機動性強。這不是主要目標。】
【第二是主壓制陣地(核心目標):
位置:距離前線約6-10公里,經過精心勘測的射界良好的區域,通常有預備陣地。
單位:野炮兵第6聯隊的主力(24-36門野炮/山炮/榴彈炮)可能會部署于此。它們被分為多個炮兵中隊(4門制),陣地之間會保持一定間隔(500-1000米),以避免被一鍋端。
特點:這是師團炮兵的心臟,負責進行長時間的壓制射擊和火力準備。這是獨立旅突襲的首要核心目標。】
【第三是縱深重炮陣地/預備隊(高價值目標):
位置:距離前線10-15公里或更遠,在更安全的后方。
單位:150mm重榴彈炮大隊以及野炮聯隊的預備隊和彈藥堆集所。
特點:射程遠、威力巨大,是破壞堅固陣地的王牌。守衛相對更嚴密,但也是一旦得手回報最高的目標。】
能否建立阻擊陣地?——能,但將是一場空前慘烈、以小時計算的“血色輝煌”的阻擊戰。
有利條件:炮火優勢:一旦奪取尤其是150mm重炮,獨立旅將瞬間獲得超越日軍的炮火優勢。炮彈近乎無限,可以對著日軍沖鋒隊形和預備隊進行奢侈的覆蓋射擊。
地形優勢:重炮陣地本身必然選在易守難攻之地。獨立旅6個團(過萬人)的兵力,足以構建多條堅固的防線。
信息優勢:系統能實時顯示日軍反撲部隊的方位、兵力、薄弱點,可以指揮炮火進行最有效率的攔截。
心理震撼:老巢被端,炮兵被“倒戈”,對日軍第6師團的士氣和指揮系統是毀滅性打擊,其混亂程度遠超想象。
巨大挑戰與最終結局:時間窗口極短:日軍反應會非常迅速。獨立旅最多只有幾小時的黃金時間。
空中威脅:這是最大威脅。日軍航空兵將傾巢而出,不惜一切代價轟炸丟失的炮兵陣地。獨立旅幾乎沒有防空能力,傷亡會急劇增加。
多面圍攻:第6師團會發瘋一樣從四面八方調集所有部隊圍攻而來,包括側翼的第114師團也可能分兵夾擊。技術難題:操作重炮需要時間學習,即便有俘虜和炮兵專家,效率也遠低于日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