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朵顏及其部落全體族人的全力配合下,在征詢了娜菌王妃、阿布大將軍、宗政明月、拓跋濤和拓跋思恭等人的意見后,北典城的選址考察工作很快形成方案:在三關口向北的賀蘭山東麓洪水沖積扇上,建可容納10萬戶居民的新城。
即以“南起榆樹溝,北迄泉七溝,東至西干渠,西換賀蘭山下,東西寬約4.5千米,南北長10千米有余,總面積50余平方千米”為內城,以“拜寺口、暖泉村、金山村至平吉堡”為界、在100里地的范圍內建設外城(待王定)。
并在月牙湖鄉黃里崗村南1.5千米處建可容納3萬禹羌龍軍的兵溝軍事駐地(同時于其北部險要之地建設障城軍事要堡,只駐軍,不駐民,禹羌龍軍的家屬與北典城的城防軍的家屬統一安置于之前為拓跋部北典騎兵駐地的平吉堡)。
擬在三關口和賀蘭口建設軍事要塞,在拜寺口建設碉樓,在賀蘭山中段最高峰海拔3556米的敖包疙瘩建設烽火臺。
今后還將沿著賀蘭山東麓的走向建設更多“深溝高壘”的軍事堡寨,如李俊堡、玉泉營、鎮北堡、勝金關等軍堡,以拱衛北典城的安全。
擬在黨項羌聚居的黃河東岸橫城堡以及暖泉村建設簡易房舍作為北典新城建設期間施工人員的住宿過渡。
賀蘭山,又稱樓樹山、空青山、婆羅模山、乞伏山、克危山,其中,賀蘭山北段“漢代稱卑移山”的三關口,又稱赤木口,是銀川通往內蒙古阿拉善盟的咽喉要道。
這是一條古老的交通道路,循此路穿過賀蘭山,到阿拉善盟左旗后再往西北,可達阿拉善額濟納旗,漢代的居延郡治所就在此地,可通往五原城。
賀蘭山一脈相承,十分陡峭,但到三關口處突然平緩,關口地帶地勢開闊,可修筑軍事要塞,由東向西設關三道。
頭道關為主關,南北與長城主體相連接,夯土城墻起于北側山上,過關后向南蜿蜒而去。過頭道關西去2.5公里為二道關,再向西約2.5公里為三道關,從東向西,山溝寬度依次呈遞減趨勢。
到三道關時,兩山相夾一道,不失險峻之姿,有詩云:“曉登赤木口,萬壑怒生風。良馬猶驚險,衰身欲墜空?!?/p>
三關口往北,越過蘇???,就到了賀蘭口。
賀蘭口,位于賀蘭縣境內,賀蘭山中部是賀蘭山最險地段,稱靈武山,這里山峰高聳,萬壑松濤,關口三面皆被山巒環繞,東面是銀川平原。
因賀蘭山險不易逾越,所以僅在關口處建有城墻,在山的深處建有若干烽火臺,與平川地帶的守軍相呼應。
抵達北典農場的禹羌鐵騎,換防原駐防平吉堡的北典騎兵。
北典騎兵前出駐防烏鞘嶺區域、游弋居延海方向、以期與三危山的甘天部形成聯防。
故阿布大將軍和華箏煙衛長住在平吉堡騎兵駐地。
期間,明月長老為阿布和華箏仔細檢查了身體、詢問了相關房事情況,判斷華箏的生殖結構存在異常,可能很難受孕。
阿布想起之前王上通過練習慈光大師的功法而正?;暗暗爱惓!?,即征詢明月長老華箏是否亦可修習該功法,明月長老認為可以嘗試。
華箏傷心地建議阿布納妾以“誕后”,但深愛妻子的阿布不同意,表示可向王討教氣功心法,當能好轉而受孕。
華箏緊緊抱住丈夫,盈盈落淚,表示愿意積極練功,早日康復,以期能為愛人生育后代,但其內心實際上并未抱太大希望,私下里偷偷在為夫君選擇合適的侍妾女子。
為方便選址考察和向明月長老請教,劉飛龍、閆晗夫婦則住到了朵顏部落的金山村。
朵顏盛情邀請娜菌王妃和小安然也到金山村居住,還把自己的閨房讓給王妃,在生活起居上更是多方照拂。
她的小算盤是先巴結好王妃,再靠近劉賀,說不定娜菌王妃吹吹枕邊風,她更容易成為側妃,只要能成為王上的女人,也就心滿意足了。當然,她也希望能借助王的力量幫她恢復祖上的基業,這是她和族人多年的心愿。
娜菌、閆晗和朵顏三位女子相處數月甚是投緣,在劉飛龍某日的玩笑話下,三人竟是義結金蘭,彼此的關系更近一層。
王上抵達賀蘭山之后,由于劉飛龍急訓第10騎兵營、希望可以盡快成軍投入即將到來的襲占朔方城的實戰、抽不出白天的時間,故白天由朵顏為王上向導,沿選址初步方案確定的路線進行重點目標位的實地考察,晚上才由劉飛龍補充匯報、接受詢問。
約行走查勘半月有余,劉賀基本上同意選址路線。
劉賀認為,新都城“背山面水(山,是賀蘭山;水,是二十幾里地外的黃河水,母親河,當可興渠引水,繞城東南,可富養一方百姓),地勢高亢,綿綿不絕,得地勢之利,且避風趨陽,有龍穴靈脈之氣”,且所控區域“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具有極高的軍事戰略價值,可謂“關中之蔽,河隴之噤喉”。
若今后再攻取高平城,則禹羌鐵騎可一路向東南,越過秦嶺直逼長安。
是故選址方案甚得王心,通過。
站在賀蘭山的最高峰敖包圪垯(敖包疙瘩),響晴時分,向東望去,只見黃河蜿蜒,一直伴隨著賀蘭山,在山與河之間,正是他們熱火朝天建造中的北典新城,劉賀心中不免滋生豪情萬丈。
極目之所不及,王跟劉飛龍傾訴到,唯愿“賀蘭西望矗長空,天界華夷勢更雄”。
他的心愿是新夏朝“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余里,倚賀蘭山以為固”,再擇機逐鹿中原,以一統天下,遂踏歌而行“賀蘭之山五百里,極目長空高插天。野曠旌旗明曉日,風高鷹隼下長川”。
劉飛龍拍手叫好,心慰矣,終逢明主,不枉此生焉,但愿王的心愿可以早日實現,這樣自己也可以拜將封侯、光宗耀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