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芷“以工代賑”的策略如同在沸騰的油鍋中滴入一滴冷水,瞬間改變了混亂的場面的性質,但并未完全平息危機。
墨塵行動力極強,立刻帶著幾個嗓門大的伙計和兵丁,登上柵欄后的高臺,用簡易的擴音筒將招募青壯勞力的消息聲嘶力竭地喊了出去。
消息在絕望的人群中引發了新的騷動。最初是懷疑和不信,但當墨塵果斷下令,將一小袋糧食隔著柵欄扔給最先響應的幾個流民,并明確告知“此為先期酬勞,完成工作另有供給”時,希望的光芒瞬間點燃了許多人瀕臨熄滅的眼睛!
“我干!我有力氣!”
“算我一個!只要給吃的!”
“挖溝壘墻我會!”
一時間,大量青壯年流民開始脫離沖擊柵欄的隊伍,向著墨塵指定的鎮外那片空地涌去。混亂的洪流仿佛被一道無形的堤壩分流,沖擊小鎮正面的壓力驟然減輕了許多。
鎮內的蘇源和王掌柜見狀,都稍稍松了口氣。蘇源更是對云芷投去感激的一瞥。
然而,問題遠未結束。
被分流的主要是青壯年,柵欄外依舊滯留著大量的老弱婦孺,他們無力承擔重體力勞動,只能絕望地哭喊、哀求,甚至徒勞地用手扒拉著柵欄,景象凄慘。而剛剛被組織起來的青壯流民隊伍,也并非就此安分,他們眼巴巴地望著鎮內,等待著承諾的食物,眼神中的渴望與之前的瘋狂并無本質區別,只是暫時被“秩序”的框架所約束。
一旦食物供給出現問題,或者分配不公,這點脆弱的秩序會瞬間崩塌,甚至引發更劇烈的反噬!
“云先生,”蘇源看著窗外那些老弱婦孺,眼中依舊充滿不忍,“即便以工代賑,這些無力勞作之人,難道就真的…”
“公子,當務之急是穩住大局!”墨塵剛從外面回來,語氣急促地打斷,“青壯已初步安撫,但糧餉必須立刻跟上!否則頃刻之間就會再生變亂!還有那些老弱…數量龐大,若處理不當,亦是極大隱患!”他的目光轉向云芷,帶著詢問。方案是她提出的,細節必然也已思慮周全。
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云芷身上。
云芷走到桌案前,上面鋪著小鎮簡圖、糧行庫存粗略記錄以及她剛剛快速心算的一些數字草稿。她神色平靜,仿佛窗外那數干人的生死存亡只是一道亟待解決的數學難題。
“問題核心在于資源有限性與需求無限性的矛盾。”她開口,聲音一如既往地冷靜,“解決方案:建立定量配給模型,實現資源分配最優化與流程可控化。”
她拿起炭筆,在木板上快速寫下幾個關鍵參數:
【一:需供養總人口】:估算青壯勞力約400人,柵欄外老弱婦孺約600人,鎮內原有居民及守軍約300人。總計約1300人。
【二:可用糧食總量】:糧行現存各類糧食折合粟米約200石。此為不可再生資源(短期內),需計算可持續天數。
【三:每日最低生存熱量需求】:根據此世界凡人身體基礎代謝估算,維持基本生命活動,每人每日需至少攝入相當于1.5升粟米粥的熱量(約合粟米0.3升)。
【四:勞動附加消耗】:參與重體力勞動之青壯,每日需額外消耗,約合粟米0.2升。
她書寫速度極快,數字清晰準確,仿佛早已刻印在腦中。蘇源和墨塵都看得有些愣神,尤其是那些他們從未見過的計算方式。
“基于以上參數,建立模型:
每日糧食總消耗量 = (?柵欄外老弱婦孺 ?鎮內原有居民及守軍) *?每日最低生存熱量需求? 青壯勞力* (每日最低生存熱量需求 ?勞動附加消耗)
代入數值: ?(300 600) * 0.3升 400 * (0.3 0.2)升 = 270升 200升 = 470升/日 (約合4.7石粟米/日)
糧食可持續天數 = 200石 / 4.7石/日 ≈ 42.5天”
算到這里,她頓了頓,看向蘇源和墨塵:“這意味著,在不考慮任何新糧源,且嚴格按此標準配給的情況下,現存糧食最多可支撐所有人42天。但這是理論極值,需預留緩沖應對突發狀況,故實際應按35天規劃。”
蘇源聽到這個數字,臉色稍緩。一個多月的時間,或許能找到轉機。墨塵則更關注那嚴格的配給量:“每日僅0.3升粥?這…僅能吊命而已。”尤其是對需要干重活的青壯,0.5升也遠遠不夠。
“是的,此為生存底線配給。”云芷毫無波瀾地確認,“目的非讓人飽腹,而是維持其基本生存能力,避免系統因資源耗盡而提前崩潰。饑餓感會持續存在,但不會致死。這是當前約束下的最優解。”
殘酷,但真實。
接著,她開始闡述具體的分配和管理方案:
“一、分級配給:勞動者每日0.5升份額,非勞動者每日0.3升份額。嚴格區分,公示標準,減少不公怨言。”
“二、定點定時分發:于鎮外空地設立唯一分發點。每日僅一次,過時不候。由墨先生組織兵丁及部分可信鎮民維持秩序。”
“三、流程標準化:制作簡易竹牌或木籌作為憑證。勞動者憑完成工作量兌換‘工籌’換取食物;老弱則需登記造冊(粗略),按序領取,防止重復冒領。”
“四、武力威懾:分發期間,守軍必須全員警戒,對任何沖擊分發點、搶奪食物之行為,予以最嚴厲之懲戒,必要時格殺勿論。秩序高于個體生命。”
“五、信息透明:公開糧食總量與可持續天數,讓所有人知曉現狀,避免不切實際的期望和謠言。”
她一條條說來,邏輯嚴密,考慮周詳,將一場可能引發暴動的人道危機,硬生生拆解成了一個可量化、可執行、可控制的資源管理項目。
蘇源聽著,心中的不忍漸漸被一種冰冷的現實感所取代。他明白,這是目前唯一能盡可能多救人、且保住小鎮的辦法。雖然殘酷,但已是絕境中的最優選擇。他沉重地點了點頭:“就…就依先生之言。”
墨塵眼中則是精光閃動。云芷這套方案,簡直是將他的“秩序”理念發揮到了極致!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控制、計算和效率!他立刻拱手:“公子,云先生,此事交由墨某去辦!必嚴格執行此‘定量模型’!”
他甚至下意識地用上了云芷的術語。
方案既定,立刻執行。
墨塵雷厲風行,拿著云芷快速列出的要點和計算數據,迅速出去安排。組織人手、制作竹籌、清點糧食、布置分發點、調動守軍…整個小鎮仿佛一臺生銹的機器,開始被強行注入秩序的力量,艱難地運轉起來。
云芷走到窗邊,看著外面。
柵欄外,在兵丁的呵斥和引導下,流民們開始排起歪歪扭扭的長隊,雖然依舊面黃肌瘦,眼神惶恐,但那種盲目的瘋狂似乎稍減,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對規則的敬畏和對那一點點食物的渴望。
鎮內,王掌柜帶著伙計,開始嚴格按照云芷計算出的比例,將糧食倒入大鍋熬粥,每一勺都關乎著模型的精準。
數學,正在嘗試駕馭混亂的人性。
理性,正在艱難地構建著脆弱的秩序。
云芷的超維神識雖然無法外放進行大范圍掃描,但其內核的強大計算力,卻通過這一個個冰冷的數字和模型,具現化為了影響現實的力量。
她知道,這只是開始。
這個定量模型脆弱無比,任何意外(如天氣、疾病、外部攻擊)都可能使其崩潰。
但至少,她為這座小鎮和這些流民,爭取到了三十五天的時間。
三十五天,能發生很多事。
也足夠她,進行下一步的計算與布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