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久久久a级免费,欧洲成人午夜免费大片,都市激情亚洲综合,99久久亚洲精品蜜臀

首頁 排行 分類 完本 書單 專題 用戶中心 原創專區
小威小說網 > 歷史 > 陌上風吹不識君 > 第2章 白首茅舍憶洛陽

陌上風吹不識君 第2章 白首茅舍憶洛陽

作者:二十四醉令 分類:歷史 更新時間:2025-09-11 06:32:40 來源:香書小說

如今我六十歲了,枯坐在江南的茅舍里,冬日的陽光透過窗欞,在案頭灑下一片淺淡的光斑。

干枯且長滿皺紋的指尖撫過早已磨平棱角的舊硯臺,歷經多年陪我最長的也只有父親送我的硯臺。

可笑啊!可笑!

太康元年的洛陽——那年,三國的烽火終于熄了,大晉的龍旗在焦土上冉冉升起,把分裂了數十年的華夏大地重新攏在一面旗幟下。

我還記得在洛陽城的模樣,那些寒門們背著半箱圣賢書,擠在歡慶的人群里抬頭望。

宮闕依舊巍峨,琉璃瓦在日頭下泛著金輝,晃得人睜不開眼,那時我真以為,這新生的王朝會像這宮墻一樣,穩穩妥妥地護著天下寒士。

可后來才知道,宮墻深處的銅駝巷,古銅早就覆了新銹,綠苔順著磚縫爬,像悄無聲息鉆進權力骨髓里的蟲,一點點啃著這王朝的根基。

那年的朝堂,早被“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捆得死死的。九品中正制立在那兒,哪是什么選賢的路,分明是給士族砌的墻,把我們寒門子弟的念想全擋在外面。

我終究是滄海一粟,朝堂的紛爭也與我無關。

現在我都六十歲了,再無當初的意氣風華,寒門可以入仕終究只是謊言,無論你爬的多高,墊底的最終也是你!

那瑯琊王氏的墨香飄得滿臺閣都是,他們家的子弟,要么在案頭寫國策,要么在朝堂上辯論,筆一落,政令就能傳去千里之外。

陳郡謝氏愛下棋,黑白子落的輕響里,說不定就定了誰來當這個官、誰來管那塊地,棋盤上的輸贏,比朝堂上的爭論還真。

太原溫氏則管著天下的錢,糧倉有多少糧、賦稅收多少銀。

這天下全在他們的算籌里算著,那些數字背后,是士族攥得緊緊的好處,也是咱們這些小人物掙不脫的網。

這三家像三只手,分別抓著權、文、財,任憑皇帝怎么用力,都掰不開他們的指縫。

那象征公平威武壯觀的尚書臺的案上,奏折堆得比人還高,是天下寒門都想擠破頭的地方,連我也不例外。

內侍捧著朱筆來來往往,御批的墨跡流得像黃河水,看著忙忙碌碌,其實不過是士族們分好處的過場。

那些紅得刺眼的批字,從來沒為我們寒門書生多停過。

我年輕時也揣著滿肚子經世學問,想憑一支筆、一肚子才學,撞開《中古門閥譜》砌的墻。

可墻沒破,倒把自己撞得頭破血流——我的答卷被壓在卷宗最底下,閱卷官掃到“無氏族”之后連看都沒細看,只批了句“出身寒微,難擔大任”,就把我十年的青燈苦讀,全扔進了塵埃里。

晉朝的月亮,照過多少像我這樣的寒窗?

洛陽的晨鐘,催醒過多少想“致君堯舜”的書生?

我們在燈底下把書翻爛,在考卷上把字寫得工工整整,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規矩,早把路堵死了。

心里的氣悶像銅駝上的銹,一層層裹在身上,慢慢就冷了心。

后來我也去看烏衣巷的霜花,看著以前宴家的府邸變成了廢墟,看著想叩朱門的書生越來越少。

九品中正制的鎖,比玄武巖還硬,門里的世家子弟,憑著族譜就能當大官,不用在燈底下磨穿鐵硯,不用在考場上熬得眼紅。

門外的我們,就算把經書寫透,也只能在“下品”里打轉,“致君堯舜”的愿,最后都成了夢里的泡影。

那個時候的我們相信科舉可以改變一切,再后來,科舉制就來了,榜文貼在城墻上那天,我擠在人群里看,眼淚差點掉下來——白紙黑字代替了門第高低,我們這些在書肆抄書的、在田埂上偷著讀書的,終于能和世家子弟站在同一張考卷前。

那一年的中秀才是如此的令人羨慕嫉妒,可惜也僅限于此了。

我以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日子真要來了,可沒多久就發現,朱門的影子從來沒散過。

藏書樓里的好書,鎖在鎏金柜子里,只有世家子弟能看;閱卷官的案頭,早堆著標了暗號的“薦卷”;就連考場的燭火,都好像偏著燒,照得世家子弟的答卷更亮。

新科榜單上的寒門名字,墨跡還沒干,就被人按進了塵埃——要么去給世家當幕僚,替人寫些歌功頌德的文章,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能署;要么被派去偏遠的地方當小吏,在冷衙里抄一輩子賬冊,頭發白了也沒機會往上走。

我后面也見過許許多多考場里的寒士,凍裂的手指攥著筆,把半輩子的苦都寫進考卷里。

可他們不知道,筆落下的那一刻,就踩進了迷陣——主考官的悄悄話比文章重要,權貴的推薦信比才學硬氣。

那些藏在字里行間的人脈暗號,早把結局定好了。

偶有幾個考上的,也不過是被推到權力邊緣的棋子,看著世家子弟在中樞翻云覆雨,自己只能在簿冊里耗日子。

可話又說回來,歷史的車輪總在往前滾。

科舉的風吹過鄉野,寒門的答卷在朝堂上有了聲響,世家的網也開始松了。

新制度的根,順著裂縫往土里扎,要頂開世家壓著的石頭,要躲著明里暗里的算計,可好歹給了我們一線生機——這生機雖然弱,卻夠讓寒夜里的燈,比朱門的燭火燃得更久。

我還記得瓦子巷那年書塾的晨光,有個和我年輕時一樣的少年,他是我最好的知己,他身后是萬千寒門的盼,身前是世家的驕傲。

那時我就想,他手里的筆,到底能當劃破暗夜的劍,還是會變成被濁浪吞了的蘆葦?后來我離開了瓦子巷,再也沒見過他,也沒再回過大晉的都城。

我們終究走散了......

如今茅舍外的風很軟,不像洛陽的風那樣帶著宮墻的寒氣,可我總在風里想起太康元年的龍旗,想起那年笑面如花的姑娘,想起那些在考卷上寫滿希望的少年。

后悔啊!不甘啊!此生如此普通,如此平凡,但愿來生我能成為官宦之家的后世吧!

只是那些日子、那座城,都成了我花甲之年里,再也回不去的舊夢——唯有案頭的舊硯臺,還留著當年的墨痕,提醒著我,曾有個寒門書生,在大晉的朝堂邊緣,愛過、恨過、也期盼過。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設置
恢復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換源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
全局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庐江县| 拉孜县| 孙吴县| 马尔康县| 庆安县| 开封县| 汉阴县| 合作市| 富源县| 呼伦贝尔市| 古蔺县| 靖州| 榆中县| 诸暨市| 白城市| 云霄县| 固镇县| 佛冈县| 东丰县| 千阳县| 阜南县| 苍山县| 财经| 时尚| 瓦房店市| 汉寿县| 武陟县| 长乐市| 宾阳县| 云霄县| 察哈| 金溪县| 四平市| 南部县| 桃江县| 渝北区| 扎兰屯市| 阳泉市| 黄梅县| 岢岚县| 双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