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中,分明只裝得下他那位夫人,
沈云舟這副模樣,甚至讓若寧覺得,他當初救落水的易知玉時,是不是就已經喜歡她了。
否則,以沈云舟那無人能強迫的性子,怎么可能因為救了一個女子便輕易答應娶了對方呢?
以他的作風,合該悄聲救人就離開才是,
就算是不得已公然救了人,也不會因名聲妥協才是,
可他卻因為保全女子名聲這個理由松口娶了對方,這分明就不是他沈云舟的性格。
畢竟,他不想娶的人,就算是陛下親自賜婚他都是要推拒的,怎么可能輕易就答應親事將人娶進門呢?
而且那樣的眼神,若寧郡主從未見沈云舟對任何旁人流露過半分。
所以,他,是因為喜歡她,才救下她,也是因為喜歡她,才娶她的吧?
想到這,心口像是被什么東西猝不及防地刺了一下,泛起一陣細密而酸楚的悸痛。
若寧郡主倏地閉上了雙眼,掩去眼底驟然涌起的復雜波瀾。
她靠在車壁上,聲音低微,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對車外吩咐道:
“走吧。”
此時的易知玉正安坐于返回侯府的馬車之中,車廂隨著前行輕輕搖晃。
她全然不知,方才萬福樓外門口的另外一輛馬車里,若寧郡主已將她和沈云舟之間溫情脈脈的互動盡收眼底。
她的心神,仍沉浸在不久之前,在二樓廂房中沈云舟對她講述的那個漫長而沉痛的故事里,思緒翻涌,難以平靜。
江南富庶的布商之女何思宓,在一次前往寺廟上香祈福的歸途中,不幸遭遇兇悍山匪。
正當危急之時,被偶然路過的、彼時還家境貧寒的沈仕清挺身救下。
英雄救美,四目相對間,情愫暗生。
即便門第懸殊,二人仍不顧世俗眼光,互許終身。
自此,沈仕清發奮圖強,終考入縣衙成為一名捕快。
加之何思宓心意堅決,立誓非他不嫁,何家最終無奈松口,接納了這位寒門女婿。
二人得以喜結連理,成為一對恩愛夫妻。
何家接納沈仕清后,為助愛女女婿站穩腳跟,在銀錢用度上傾力扶持。
不僅在江南購置舒適宅院,更為他們在京城置辦下如今這座顯赫的沈府大宅,可謂傾注了大量心血。
沈仕清得以在京城初步立足后,何思宓為免他分心,選擇暫留江南老宅等候。
而沈仕清則投身軍旅,憑借幾次出生入死立下的軍功,被擢升為副將,得以追隨將軍左右,出入更高層的場合。
正是在一次宮宴之上,他被太傅之女張婉容相中。
張家權勢顯赫,張婉容又主動接近,不過多久,二人便走到了一起。
沈仕清最終以正妻之禮,風風光光地將張氏迎進府門。
而剛剛被接來京城、滿心期盼團聚的何思宓,轉眼之間,便從明媒正娶的發妻,淪為了尷尬的妾室,天地驟然傾覆。
不久之后,京城突然謠言四起,皆傳沈仕清寵妾滅妻、攀附權貴。
正值沈仕清名聲岌岌可危之際,何家卻出乎意料地主動出面,竭力澄清謠言,甚至不惜宣稱女兒早已病故,硬是將沈仕清搖搖欲墜的名聲挽救了回來。
然而,就在流言平息后不久的一個深夜,何思宓竟在自己的寢室之內引火**,香消玉殞,決絕地離開了人世。
她留下的唯一骨血,沈云舟,自此被記到了主母張氏的名下,成為了沈家的“嫡次子”。
那一樁樁、一件件往事,所有的真相與委屈,似乎都隨著何思宓決絕的那把火,被徹底掩埋在了灰燼之下。
而曾經顯赫一時的江南何家,也在何思宓離世約莫兩年后,仿佛人間蒸發一般,突然徹底消失在商界之中,再無人知曉他們究竟去了何方,結局如何。
沈云舟在得知自己并非張氏親生骨肉之后,便立刻暗中派人詳查自己的身世來歷。
雖因年歲久遠、人事變遷,未能將當年舊事的每一處細節全然查清,卻也大致拼湊出了事情的輪廓與真相。
即便無法還原所有經過,但有一點他可以確信無疑。
他生母何思宓的慘死,絕對與張氏脫不開干系。
想到這,易知玉輕輕嘆了一口氣。
今日在廂房中,聽沈云舟用平靜卻難掩沉痛的語調講述他生母的往事時,
不知為何,她的心像是被一只無形的手緊緊攥住,眼眶不受控制地泛紅,淚水當時便有些不受控的落下了。
盡管沈云舟并未詳述何氏最終選擇**的具體心境,但易知玉卻能深切地體會與猜想。
一個被奪去正妻之位、貶為妾室的女子,面對權勢滔天的太傅之女,她毫無抗衡之力。
當流言蜚語甚囂塵上之時,她與年幼的沈云舟在沈家的處境只會愈發艱難、如履薄冰。
她,或許正是為了徹底護住兒子的前程與安危,才毅然選擇了那條絕路。
只要她一死,附著在沈仕清身上“寵妾滅妻、攀附權貴”的污名便能隨之煙消云散。
為了死得“干凈”,為了不讓任何人再有議論的余地,她甚至選擇了最慘烈、最決絕的方式,將自己付之一炬,燒得干干凈凈。
以此,換得沈仕清仕途清白,也或許是為沈云舟換來一線生機。
固然,何氏的悲劇與張氏的步步緊逼脫不開干系,若非她的介入,何氏的命運絕不會如此凄慘收場。
可易知玉的思緒不由得轉向另一個關鍵之人。
在那個風波不斷的時期,身為主角的沈仕清,究竟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若他堅決不從,張氏又豈能輕易進門?
追根溯源,這一切悲劇的源頭,或許正在于沈仕清的默許、權衡,乃至妥協。
易知玉能想明白這一點,她深知,以沈云舟的聰慧與敏銳,定然也早已看清。
因此,今日沈云舟提及父親時,才會特意說出那句“為了不讓父親起疑,故請殿下言明我曾為張家求情”的安排。
這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背后,或許正意味著,沈云舟對他這位父親,也已筑起了心防,存了戒備。
畢竟,如今往事尚未完全查清,當年的諸多細節、所有關鍵環節之中,沈仕清究竟做了什么、知道多少,仍有待查證。
但有一點無可更改。
在何氏走向毀滅的悲劇里,沈仕清,亦是其中無法推脫的一環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