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賊來了!
這條消息如炸彈般在雒陽城內炸響,盡管城中的百姓早就聽說黃巾軍正舉大兵向雒陽而來,但是他們中的不少人都以為雒陽到底是天下之都,又有八關環繞,哪里是那么容易被打下的?
沒想到,所謂黃河天險、險關孟津關根本沒有阻擋住黃巾軍的步伐,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各地守軍也都無心抵抗,被黃巾軍直直攻入雒陽城下。
城中一時沸騰。
有打算縮在城中哪也不去的,有各種找門路托庇于城中顯宦、豪族的,有打算投降不做任何抵抗的……
大將軍邸。
何進黑著臉跪坐在堂上,連飲上三杯酒,帶著點醉意將為他倒酒的美人用力一拽,美人一驚,卻順勢倒在何進懷里,伸手攬住他的腰。
“大將軍!”
坐在何進左下的袁紹神色不悅,出言道。
何進醉眼看向姿容威嚴、相貌堂堂的袁紹,輕笑著道:“本初似有不喜?”
袁紹冷聲道:“大將軍設宴喚我與孟德、董君、孫君諸人來,紹本以為您是打算在宴上與我們商議蛾賊圍城之事,卻未料您竟當眾褻玩女子,這難道不是對我們不悅嗎,怎么成了紹對您不喜呢?”
他話一出,與會的曹操、董卓、吳匡、陳琳、孫堅等人皆目視何進,眼神中未必有不悅,但到底讓何進心頭一驚,醉意散去不少,他將懷中的美人狠狠一推,讓其摔在地上,方哈哈大笑兩聲:“是我錯了,飲酒多矣,醉了醉了!”
美人被他這一摔,也不敢哭鬧,只爬起來躬身退出堂中。
見何進似乎重新清醒過來,袁紹面容稍微和緩一些,“大將軍,十萬蛾賊圍困,雖然尚未開始攻城,但城內人心不安,我們還是要早早商量對策。”
何進聞言嘆息一聲,“是啊,須得有一個對策,諸君何以教我?”
他環顧一圈,目光落在諸人的臉上。
董卓暗自搖頭,曹操沉默不言,吳匡是何進部將,他一向唯何進命是從,不打算開口獻策……
“文臺,你可有謀策?”何進注視著孫堅。
孫堅本來一直跟著朱儁圍攻宛城的黃巾軍,只是朝廷實在危急,最終還是下令從朱儁那兒抽調精銳人馬入衛雒陽。
朱儁知曉盧植、皇甫嵩都戰敗的消息后,很明白朝廷的處境,毫不猶豫地將自己麾下最勇猛善戰的孫堅派去雒陽,還支了五千人馬。
領著五千人馬的孫堅一到雒陽,立刻就被何進、袁紹等人重視起來,常常設宴款待孫堅,讓孫堅好好體會了一把什么叫做王權富貴、士林高風、名族高門。
孫堅在諸多名士的“攻略”下,很快就倒向了何進。
而另一支聽說同樣精銳的幽州兵則在公孫瓚的帶領下倒向了宗正劉焉,或者說是倒向了天子劉宏。
原因嘛,自是公孫瓚麾下有一將名為劉備,劉備容貌奇偉,頗有勇力,又是盧植的弟子,最主要的是還姓劉,在這等關鍵時刻,立即就被劉宏和劉焉給倚重了。
孫堅被何進點到名,當即慷慨道:“大將軍,以堅看來,不如點數千兵馬出城與蛾賊斗上一戰,挫敗蛾賊的兇勢。”
話出口,坐在他對面的曹操竟忍不住輕輕嗤笑一聲。
孫堅當即勃然起身,虎目怒瞪著曹操,“曹君是在笑話我嗎?!”
曹操連忙道:“非也,非也,文臺安坐,操不是在笑文臺,而是在笑我自己。”
眾人疑惑,孫堅也遲疑著坐下。
曹操臉上露出苦澀無力的笑來,解釋道:“昔日我從皇甫公圍城廣宗,也向皇甫公請求帶一軍與蛾賊陣戰,沒想到……”
沒想到黃巾軍一來就是決戰,一戰就將漢軍徹底打懵,以至于曹操只能狼狽丟下數千人馬,獨身逃回雒陽。
孫堅聞言這才輕哼了一聲,陳琳適時道:“孟德與蛾賊戰過一場,可想出辦法對付賊人?”
曹操思索良久,搖頭,有些絕望道:“蛾賊不難對付,仙神無法應對。”
仙神二字一出,眾人屏息。
他們都曉得漢軍大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那傳說中威能無上的黃天圣尊,如果不是有仙神庇佑,區區黃巾賊早就被剿滅了,就算天下有三十六方黃巾軍,兵力數以十萬計又如何,在漢庭的征討下不過摧枯拉朽。
只是,世上沒有如果。
董卓自嘆息出聲:“我勸諸君,與其想著對抗仙神,不如早做打算,尋找退路,免得城破為亂軍所殺。”
這話說的很不客氣,偏偏眾人都沒法子責怪他,董卓可是一戰盡沒數千嫡系,和曹操一樣孤身逃回了雒陽,他說些喪氣的話大家勉強能接受。
堂上沉默了片刻,還是袁紹開口道:“蛾賊兵臨城下,我們不可能棄城而逃,天子、王公大臣、高門賢達皆在城中,我等親眷大多也在城中,若是投降獻城,無異于將刀遞給蛾賊,任由彼輩宰割。”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打又打不過,局勢陷入了兩難境地。
孫堅不耐,出言道:“縱是蛾賊有仙神又如何,我們便不敢戰了嗎,終究不過一死而已,豁出去這條命,又有何懼哉?”
他從席中走出,面向何進慷慨激昂道:“大將軍,卑下愿領軍五千,出城與蛾賊交戰,若勝,可鼓舞士氣,若敗,但任蛾賊割我頭顱!”
何進面上現出動容之色,連道:“文臺真英雄也!我必入宮請見陛下,為文臺討來軍令,誅剿蛾賊!”
眾人也齊齊起身,對著孫堅拜下,口稱英雄云云,讓孫堅心花怒放,愈發激昂。
唯袁紹冷眼旁觀,心里生出一股怒火,卻不是沖著孫堅,而是對家族。
‘哼,族中長輩到底厭我不是嫡支,蛾賊征討雒陽的消息傳來,立刻就讓袁術小兒帶著一些嫡支族人逃離雒陽,奔去汝南,卻留我在雒陽絕地,可惡!可惡!’
他怒火熾烈,不愿在雒陽城中坐以待斃,心中思索著各種退路,此時再看向孫堅,眼神中不由流露出些許憐憫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