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八點四十五分,省委一號會議室外已經站滿了人。寧方遠從電梯出來,秘書陳明偉提著公文包緊隨其后。走廊盡頭的窗戶透進初秋的陽光,將大理石地面照得發亮。
"寧省長早。"李達康的聲音從身后傳來。寧方遠注意到李達康雖然西裝筆挺,但眼下有明顯的青黑色,顯然一夜未眠。
"李書記,聽說您在現場待到凌晨?"寧方遠接過秘書遞來的茶杯,熱氣在晨光中裊裊升起。
李達康接過秘書遞來的黑咖啡,喉結滾動:"死了五個,還有十幾個重傷,是我這個京州市委書記做的不到位啊......"
會議室門被推開,省高育良帶著秘書準時出現,高育良今天穿著藏青色夾克,胸前的黨徽熠熠生輝,金絲眼鏡后的目光深沉難測。
八點十五分,沙瑞金邁著穩健的步伐走進會議室。所有常委齊刷刷起立。這位省委書記今天罕見地穿著深色西裝,系著暗紅色領帶,眉宇間的川字紋比往日更深。
"都坐吧。"沙瑞金在主位落座,環視眾人時目光如炬,"光明區的燃氣爆炸事故,中央領導已經三次來電詢問?,F在請達康同志匯報調查情況。"
李達康打開筆記本開口說道:"好的,沙書記,經徹夜調查,爆炸直接原因是燃氣管道年久失修。但根子出在2011年那五億專項改造資金上。"他示意秘書分發文件,"時任副市長丁義珍與京州中福集團勾結,通過圍標串標將工程交給空殼公司。"
高育良突然插話,金絲眼鏡閃過冷光:"達康同志,指控副部級央企要有鐵證。"作為分管政法的副書記,他的質疑顯得格外有力。
"銀行流水和簽字文件都在這里。"李達康抽出關鍵證據,"五億資金消失,工程沒有動工,而中福派駐的監督組每月都在提交虛假工程進度報告。"
田國富扶了扶眼鏡:"按規定,央企紀檢應當由國資委黨委垂直管理..."
"特殊時期要特事特辦。"沙瑞金一錘定音,"我提議京州市紀委和中福集團紀委聯合辦案,國富同志負責協調。"
寧方遠注意到李達康嘴角幾不可察地放松了一瞬。他適時開口:"我補充一點建議。這次事故暴露的是系統性風險,建議對全省房地產項目開展專項審計。"作為常務副省長,這個提議直指要害。
會議室頓時響起窸窣的議論聲。劉省長低頭擺弄鋼筆,始終不發一言。
高育良慢條斯理地摘下眼鏡擦拭:"方遠同志的建議值得重視,但全面審計可能引發市場恐慌。是否可以先搞試點?"
"再不徹查,下次爆炸可能就不止五條人命了。"寧方遠直視高育良,"到時候在座諸位,恐怕都得去中央做檢討。"這句話像柄利劍,刺破了會議室凝重的空氣。
沙瑞金的手指在實木桌面上輕叩:"方遠同志說得在理。審計要搞,但要有重點、分步驟。"作為一把手,他善于平衡各方意見。
李達康立即接話:"我完全擁護沙書記意見。建議重點審計中福集團參與的項目,他們的問題最典型。"這個提議明顯在引導調查方向。
田國富翻開紀委專用筆記本:"我們可以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審計專班。"
高育良重新戴上眼鏡,鏡片后的目光深邃:"既然瑞金書記拍板了,我保留個人意見,但堅決執行常委會決定。"
劉省長這時才開口:"我附議。"簡短的三個字后再度沉默。
沙瑞金環視眾人:"那就這么定了。達康同志牽頭聯合調查組,方遠同志負責審計專班,國富同志統籌紀委力量。"他頓了頓,"散會后我要立即向中央匯報,希望同志們勠力同心,給人民群眾一個負責任的交代。"
散會時,寧方遠故意放慢腳步。他看見李達康快步追上沙瑞金,兩人在走廊轉角低聲交談;高育良則被幾個常委圍住,臉上掛著意味深長的微笑。
回到辦公室,寧方遠對秘書吩咐:"請審計廳張廳長下午三點來見我。"站在窗前俯瞰大院時,他嘴角浮現一絲幾不可察的弧度。
下午三點整,省審計廳廳長張克明準時出現在寧方遠辦公室門前。他整理了一下藏青色西裝的領口,輕輕叩響了副省長辦公室的實木門。
"請進。"寧方遠的聲音從里面傳來。
張克明推門而入,看見寧方遠正站在窗前,逆光中的身影顯得格外挺拔。窗外是京州市中心林立的寫字樓,玻璃幕墻反射著刺眼的陽光。
"寧省長。"張克明微微欠身,將審計廳的匯報材料放在會客區的茶幾上。
寧方遠轉過身來,示意他坐下:"老張,坐。小陳,給張廳長泡茶。"
秘書陳明偉立即端上早已準備好的龍井,青瓷茶杯里茶葉舒展,清香四溢。
寧方遠在張克明對面坐下,開門見山:"今天常委會決定對全省房地產項目開展專項審計,你們審計廳要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專班。"
張克明立即掏出筆記本記錄:"明白。我們計劃從三個業務處各抽調兩名骨干,再請財政廳派專人配合。"
"不夠。"寧方遠輕輕搖頭,手指在沙發扶手上敲擊,"我要最精銳的審計力量,特別是熟悉房地產資金流向的專家。"
張克明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他放下鋼筆:"那...我把正在中央黨校進修的李明調回來?他是我們廳的審計專家,參與過三次全國性專項審計。"
寧方遠這才微微頷首:"重點查兩個方向。"他豎起兩根手指,"一是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賬戶,看有多少錢被違規挪用;二是開發貸款資金流向,追蹤每一筆錢是否真正用在項目上。"
張克明快速記錄著,鋼筆在紙上沙沙作響。他突然抬頭:"寧省長,這是要摸清整個行業的資金底數啊。"
"不錯。"寧方遠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國家正在推動經濟轉型,房地產這個曾經的'支柱產業'要逐步退出舞臺中央。我們這次審計的數據,很可能會直接呈報給中央領導做決策參考。"
張克明的手突然一抖,鋼筆在紙上劃出一道墨痕。他當然明白"中央領導"四個字的分量,更清楚這樣的機會對仕途意味著什么。
"您放心!"張克明聲音不自覺地提高了幾分,"我一定親自帶隊,確保每個數據都經得起歷史檢驗。"
寧方遠意味深長地看著他:"老張,這次審計可能會觸動不少人的利益。你怕不怕得罪人?"
張克明挺直腰板:"寧省長,我干審計二十三年,最不怕的就是得罪人。只要數據真實,天塌下來有事實頂著。"
"好!"寧方遠難得地露出笑容,"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他起身走向辦公桌,從抽屜里取出一份文件,"這是我從住建部要來的最新監管要求,你拿去做參考。"
張克明雙手接過,只見文件右上角印著"機密"二字,不由得心頭一熱。
"三天內我要看到初步方案。"寧方遠最后交代,"記住,這次審計不是走過場,而是要為國家的經濟轉型提供決策依據。做好了,是你張克明的政績;做砸了..."他沒有說完,但眼神已經說明一切。
張克明鄭重地點頭,將文件小心地裝進公文包。離開時,他的背影比來時挺得更直,腳步也更為堅定。走廊里,他已經在心里盤算著審計廳的人事安排——這次機會,必須萬無一失。